中國商報(記者 楊宏生)這個夏天,頻頻“霸占”熱搜榜的“蘇超”(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一路從“玩梗”到火爆“出圈”,不僅點燃了體育激情,其賽事效應更是迅速外溢到旅游購物、餐飲住宿、地域文化展現等諸多方面,充分釋放了消費活力,全面帶動了“消費盛宴”。
相關數據表明,“蘇超”已成為強大的“消費催化劑”。比如,“蘇超”單場賽事可以帶動舉辦地周邊酒店入住率提升20%以上、餐飲和零售消費環比增長15%以上。有機構預測,“蘇超”整個賽季將創造超過3億元的綜合經濟效益。
“蘇超”憑什么能帶動“消費盛宴”?“蘇超”的火爆,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蘇超”的成功,究竟能否復制?諸多疑問,值得探究。
全民參與接地氣、貼近生活大眾化——這是“蘇超”的底層邏輯。江蘇“十三太保”各派一隊參賽,隊員中既有專業的職業球員,也有業余的普通選手,真正實現了“你行你上”。這種接地氣的賽事設定,讓普通人找到了參與感。此外,平價門票、回歸大眾,沒有假球、踢得純粹,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大批觀眾,進而為“消費盛宴”奠定了足夠的人氣基礎。
地域文化巧融合、文旅唱戲誠意足——這是“蘇超”的內在靈魂。“蘇超”在13個設區市實現“一城一主場”全覆蓋。比賽中的各種“玩梗”,其實是地域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的激情碰撞。地域文化的融入,為“蘇超”注入“有趣的靈魂”。比賽終場哨響,消費立馬轉場:品當地美食、游城市景點、住特色民宿……諸多“第二現場”用真誠的地域文化精準無縫對接賽場,把“流量”變成“留量”,把“球迷”變成“游客”。可以說,不同的地域文化為“消費盛宴”奠定了厚實的文化底蘊。
政府搭臺助發展、專業運作鑄品牌——這是“蘇超”的強大動力。“蘇超”雖是業余足球比賽,但不像“村超”那樣由民間自發組織,而是由江蘇省體育局和各設區的市政府主辦。有了政府的搭臺助力,“蘇超”在商業化運營中形成了“專業運作—資源整合—賽事升級—品牌打造”的良性循環。其中,在引入贊助商方面,“蘇超”并沒有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的知名品牌,燒烤店、炒飯店、煎餅店等市井小店也能出現在賽場有限的廣告牌上,散發出濃濃的煙火氣。不難發現,“政府搭臺—商業運營—賽事引流—文旅消費”的完整生態鏈為“消費盛宴”提供了足夠的驅動力。
當下,“蘇超”在江蘇已不再僅僅是足球賽事,而是點燃消費增長的“新引擎”。為了大力提振消費,“十三太保”圍繞“蘇超”鉚足了干勁、做足了文章。值得一提的是,無錫市濱湖區日前專門出臺參賽球員和觀賽球迷購房可優惠3萬元至5萬元的相關政策,足見當地誠意滿滿。
總之,“蘇超”能帶動“消費盛宴”,是全民參與的熱情、地域文化的魅力、政府搭臺的助力、商業運營的推動、賽事體系的專業、協同聯動的合力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當然,“蘇超”如何避免“曇花一現”持續綻放魅力,能否將“一時火爆”轉化為長效的“持久繁榮”,尚需時間的驗證。但是,就目前而言,“蘇超”確實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以借鑒的寶貴范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