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明見局
作者|張典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將江蘇紫金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金銀行”)推上風口浪尖。
處罰信息顯示,該行因七項違規行為被處以“警告,沒收違法所得20.22元,罰款240萬元”的嚴厲處罰,同時,兩位時任部門總經理也受到相應處罰。
需建立風險防控體系
從罰單內容來看,紫金銀行違規涉及金融統計、賬戶管理、特約商戶管理、支付受理終端管理、人民幣流通管理以及信用信息采集等多個關鍵領域。
業內普遍認為,并非孤立存在的違規行為反映出一家銀行內部操作流程的混亂與合規意識的淡薄。在零售普惠業務中,涉及海量個人客戶與小微企業,每一個環節的操作都需嚴謹規范。
例如,在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及相關管理規定方面違規,意味著客戶的隱私信息可能面臨泄露風險,不僅損害客戶權益,還可能引發信任危機。
而在賬戶管理、支付受理終端管理等方面的違規,容易滋生金融犯罪,如洗錢、詐騙等,給銀行和客戶帶來巨大損失。這一系列問題表明紫金銀行在零售普惠業務的基礎管理上存在缺陷,未能有效建立起風險防控體系。
業務結構較為傳統,合規更需重視
作為一家農商行,紫金銀行的業務結構相對傳統,貸款在總資產中占比較高。截至2025年1季度末,其貸款總額1911.66億元,占總資產的68.21%。在這龐大的貸款業務中,零售普惠業務占據相當規模,僅個人貸款就達到412.55億元。
與對公業務相比,零售普惠業務的特點是單筆金額小、客戶數量多、信息更隱私。這使得業務操作更為繁雜,合規要求也更高。每一筆個人貸款的發放,都需要嚴格審查客戶信息的真實性、合規性,確保信用信息采集合法合規,賬戶管理安全有序。
而紫金銀行此次罰單顯示,其在這些方面顯然做得不夠到位。大量的零售普惠業務若不能在合規框架內運行,一旦風險爆發將對銀行的資產質量和財務狀況造成嚴重沖擊。
紫金銀行的經營質效與同城及其他同業相比,存在一定的優化空間。2025年1季度數據顯示,該行凈息差僅為1.23%,同比縮小0.3個百分點,遠低于同城南京銀行的1.43%;不良貸款率1.24%,同比擴大0.08個百分點,而南京銀行僅為0.83% ;撥備覆蓋率202.52%,同比下滑50.21個百分點,南京銀行則為323.69%。在42家A股上市行中,該行不良貸款率排名第26位,撥備覆蓋率排名第31位。
合規管理的缺失無疑是影響一家銀行經營質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違規行為不僅會導致罰款等直接經濟損失,還會增加運營成本、降低運營效率。
高管任職與合規管控的深層關聯
銀行作為經營風險的特殊機構,高管的管理與合規管控緊密相連。按照監管要求,銀行關鍵人員需實行業務回避和任職回避雙重管理,重要崗位員工輪崗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7年。
然而,紫金銀行部分高管任職情況卻不符合這一要求。該行副行長王清國、徐燕自2017年12月上任至今,已超出7年最高年限;董事會秘書吳會更是從2014年8月任職至今,超過10年。
長期任職雖可能帶來經驗積累,但也容易形成固化的工作模式和人際關系網絡,增加暗箱操作的風險。在合規管理中,定期輪崗和回避制度是防范內部風險的重要舉措。
紫金銀行此次收到的罰單,是對其零售普惠業務乃至整體經營管理的一次嚴厲警示。在金融監管日益嚴格的當下,銀行必須深刻反思,加強內部合規管理,提升員工合規意識,優化業務操作流程,完善風險防控體系。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健前行。
(內容來源于網絡公開信息,請謹慎辨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