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街頭,活人正慢慢變成身體對折、一動不動的狀態,這種景象被稱為“芬太尼折疊”,吸食者在短暫舒適后,會經歷撕裂般的劇痛,為逃避痛苦,唯一的方法似乎就是再次吸食。
無數美國人因骨折或手術從醫生處方獲得此藥,最終卻被動陷入毒癮,2023年,超過七萬五千名美國人因此走完了生命最后一程。
而這個事情,也一直都是美國甩鍋中國的話題之一,時至今日,特朗普也依然在利用這一話題炒作。
說起來,芬太尼本來不是壞東西。它是種止痛藥,勁兒特別大,是嗎啡的100倍,癌癥晚期病人疼得受不了,用幾微克就能緩解,可就因為這“勁大”,成了販毒的牟利的工具,一小包粉末,就能做出上千粒假止痛藥。
美國緝毒局2023年繳的芬太尼藥片,量夠毒死全美國人口兩回,你說嚇人不?
更致命的是,黑市上的芬太尼純度根本沒個標準,2024年俄亥俄州有個16歲的孩子,就因為誤吃了摻芬太尼的“搖頭丸”,兩分鐘就心臟停跳了。
然而這并不是個案,2023年全美國因為芬太尼死的就有7.6萬多人,平均一天208個,比天災都狠。
那這藥咋就從止痛藥變成“魔鬼”了?得從幾十年前說起。
上世紀90年代,普渡制藥為了賣自家的阿片類止痛藥奧施康定,不光賄賂醫生,還瞎編數據說“這藥不上癮”。
在他們忽悠下,十年里美國開的阿片類藥處方漲了400%,就這樣,1999年到2017年,20萬人因為這藥過量死了,可普渡的老板們靠這“死人買賣”賺得盆滿缽滿,這大概就是美國毒品危機的頭一步吧?
后來醫生們慢慢發現這藥不對勁,開始限制了,可那些已經上癮的人咋辦?就想盡辦法去找更便宜的海洛因。
2010到2014年,因為海洛因而死亡的一下子漲了267%,黑色產業鏈也相對應的擴大了3倍。
2016年之后,墨西哥販毒集團瞅著了新機會,合成芬太尼的成本比種罌粟低90%。
他們開始往大麻、可卡因里摻芬太尼,甚至往糖果里混,起些“墨西哥藍精靈”之類的花哨名兒,專門騙年輕人。
2023年美國在加州繳的芬太尼,70%都來自墨西哥的地下作坊。
你看,從醫院開的藥到街頭毒品,從海洛因到芬太尼,美國這毒品危機是一步步鬧大的,這背后,美國是不是得看看自己的監管有漏洞?
然而隨著街頭“折疊”的人越來越多,美國的政客不但不想想自己的問題,反倒把矛頭指向中國。這說得通嗎?
特朗普舉著死了的孩子照片指責中國的時候,怕是忘了中國早就管得嚴嚴實實了。
2019年,中國就在全世界頭一個把所有芬太尼類物質都列管了,25種芬太尼類東西都進了《非藥用類麻醉品目錄》,出口那些能做芬太尼的原料,還得經過聯合國核查。
從那以后,美國海關就再沒查到過從中國來的芬太尼。反觀美國呢?到現在都沒把所有芬太尼類物質列管,2023年FDA還批了新的芬太尼透皮貼劑,這對比還不夠明顯?
再說了,芬太尼進美國的主要道兒,明明是墨西哥。
墨西哥蒂華納的販毒集團,在地下工廠里用原料做成芬太尼,再借著美墨邊境6000公里的空子偷偷運過去。
中國駐墨西哥大使館都說了,墨西哥那邊從沒查到過來自中國的管制原料。
美國自家門口的窟窿不補,倒去怪遠在天邊的中國,這像話嗎?
自己在美墨邊境查毒,效率低得嚇人,2023年DEA才攔住15%的非法芬太尼。
更讓人看不懂的是,美國的藥企和政客才是這場危機的真正推手。
制藥公司每年花25億美元游說國會議員,90%的眾議員和97%的參議員都拿過藥企的錢。
就因為這利益勾連,美國的禁毒政策基本是擺設。
2023年眾議院審《阻止致命芬太尼販運法案》,132個民主黨議員投了反對票,理由竟然是“怕影響藥企賺錢”。
一邊是街頭僵著的“折疊人”,一邊是藥企和政客忙著撈錢,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吧?
光靠甩鍋中國,能解決問題嗎?看看數據就知道了。
2024年美國18到24歲的人,因為芬太尼死的比上年漲了42%。
好多孩子在社交網絡上買那些偽裝成“網紅減肥藥”的芬太尼。
洛杉磯縣醫院的急診室,每天都有30到40個芬太尼中毒的,醫生護士都得隨身帶納洛酮急救筆。
芬太尼泛濫還給美國造成了大損失,每年少2800億美元的生產力,平均每個家庭得承擔2000美元的社會成本。
世界銀行說,再這么下去,到2030年美國GDP得因此降1.2%。都這樣了,難道不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說到底,芬太尼危機暴露的是美國醫療體系就認錢、政治體制又笨又慢,還有社會底層的絕望。
或許美國該問問自己:為啥中國4年就把芬太尼走私清零了,美國用了40年,反倒讓危機越來越厲害?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比任何政治作秀都值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