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此前對特朗普關稅強硬的美國盟友,都開始作出讓步了,先來看日本,當地時間7月22日,特朗普宣布美日雙方已經就關稅措施達成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協議”,具體來看,美國將對日本加征的關稅由此前的25%降至15%,并且日本還將在汽車、農產品等領域大幅開放市場,最關鍵的是,還將向美國投資5500以美元。
縱觀協議內容,你會發現此前石破茂當局在汽車以及日本大米上的態度尤為強硬,汽車行業作為日本制造業的頂梁柱,日本農協作為石破茂的金主,一旦對美妥協,將直接沖擊日本經濟以及石破茂票倉。
然而如今特朗普特別強調,日本將會對美國開放市場,包括汽車、卡車以及大米和其他部分農產品和商品。
如果特朗普所說的是真的,這就意味著日本不僅妥協了,還要拿錢給美國,石破茂口中的賭上日本國運,也要捍衛日本的合法權益,難道就是這個結果嗎?
身處下臺風波的石破茂,于7月23日表示,將聽取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的詳細匯報,如果有必要將會與特朗普進行電話或者當面會談。
可見,雖然美日貿易協議還未一錘定音,但是日本股市在開盤后迅速拉升,或許這個結果離美日聯合聲明只差一步之遙。
至于韓國,在特朗普公布首批關稅名單中,韓國當局就已經有讓步的跡象,此后特朗普獅子大開口,不僅要求韓國對美開放農牧市場,還要韓國拿出4000億美元,要知道這4000億美元相當于韓國全年預算的80%,韓國政府直言,上哪整這么多錢。
但韓國并沒有放棄談判,據最新消息顯示,韓國已經考慮做出痛苦讓步,以此來避免被特朗普加征高額關稅,尤其在美日可能達成協議的背景下,韓國也不會堅持多久。
在這樣的背景下,或許特朗普最后的關稅重戲又將落在中國頭上。
4月2日特朗普悍然掀起對等關稅,當時只有中國站出來反制,反觀世界主要的經濟體,日韓歐加拿大英國以及印度等,第一想法就是自己會成為關稅豁免中的一個。
雖然此后的事情發展出乎他們所料,特朗普關稅步步緊逼,然而現實卻是,即使是重壓下,這些嚴重依賴美國的盟友,根本談不上所謂的戰略自主,更不用說能在貿易戰中,站出來反抗。
與其說是關稅談判,倒不如說,特朗普借此向各國收保護費以及“服從性測試”。
實際上,美國的盟友最后還是選擇“跪”,從這幾個月美債的增減持情況就能略知一二了。
日前,美國財政部公布了5月美債情況,根據數據顯示,中國在5月減持了9億美債,這意味著從今年3月起,中國一直在減持美債,三個月內累積減持了280億美元,持倉規模來到了7563億美元,穩穩退居海外第三大債主。
但是美債市場并沒有出現崩潰跡象,這是因為中國在拋,而日英以及加拿大等都在買入,英國超越中國成為第二大債主,加拿大更是在單月增持了六百多億美債,這么看下來,中國減持的美債并不會產生影響。
你要說日英加拿大這是在接盤,倒不如說是戰略配合。
如今的美債格局,已經發生了“市場參與者在變化”的局面,說得更直白點,中國慢慢走,美國的盟友頂上。
這一變化背后蘊含著深刻的國際金融格局調整。它表明,在推動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的進程中,特別是在“去美元化”的趨勢下,中國已不再持觀望態度,而是采取了實質性的行動,穩步推進相關戰略布局。
起初,特朗普政府想嚇唬中國,參議院有人提出“凍結敵對國家持債利息支付”,然而這更加堅定了中國減持美債的信心。
而日本英國加拿大在中國退出后接上,要說不怕特朗普不支付那是不可能,但是這些國家跟美國的捆綁太深了。
就拿日本來說,日元兌美元持續走弱,日本央行又不敢升息,只能靠買美債穩匯差,鎖風險,對于日企來說,美債就是護身符。
而英國則更像是美國安排好的接盤俠,因為英國大肆買入的時點,剛好卡在了中國賣出,由此可見,美國也預料到了中國會拋售。
但是現在問題來了,中國手上還有近7600億美債,這么龐大的債務,即使美國想通過補位機制來穩美債市場,誰還能大幅增持呢?
中國減持美債,非對抗實為戰略退場;日本增持,非信任而是利益交換;英國補倉,非忠誠乃是策略配合。
需深思:盟友接盤能否成核心債主?中國全退,美債穩定性何存?美元能否續霸全球市場?
美債博弈,方興未艾。
信息來源:《特朗普稱美日達成貿易協議:對日關稅15%,日本還要加5500億美元對美投資》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