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 618 開賣的第一個小時,京東上 3D 打印機同步增長 10 倍,熱銷程度與蘋果全家桶、游戲本相當。其中,桌面級設備價格已經下探至千元級別,普通人入手門檻已經大大降低。
我周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家里添置 3D 打印機,個別有家屬從中作梗投反對票的,大家的反擊理由如出一轍:這玩意兒打出來的東西能賣,很快就能回本啦……
上一次讓我覺得如此有 DIY 精神的還是那些樹莓派開發者。
3D打印機是自我表達的工具
同事們一致認為我的作品太”抽象”了。
比如我之前給公司廁所打印過一個手機支架,不用的時候扣在門上,有人上廁所的時候就拉下來,里面有個磁環能將手機緊緊地吸在支架上。這樣既解放雙手,還不怕掉手機。身邊個別朋友覺得這個想法很好,好到是“全國公廁都該普及的程度”。
受訪者供圖
可惜,我們公司大多數人都不用。
這個“認真拉屎”支架是我用拓竹P1S(一款多色箱式3D打印機)來打印的。打印過程大致分為三步:
· 用Blender建模并出STL格式的文件
· 然后將模型文件輸入給切片軟件轉換為3D打印機能理解的形式,設置打印參數(比如層高、線寬、稀疏填充、打印速度、支撐等等)
· 等待(也許會很漫長的......)打印
如果不自己設計圖紙的話,目前消費級的3D打印設備上手門檻已經很低了。
受訪者供圖
我第一次了解到3D打印在十年前左右,那時候流行一種叫做“三角洲式”的打印機,門檻很高,所有零件都需要自己組裝。
而今天一款入門級的“成品機”在大促和國補后售價在千元左右(比如拓竹A1 mini,一款懸臂結構的打印機),價格本身就是一個入手理由。
(在保證精度的情況下)機器核心競爭力是“穩定”,長時間不間斷運行。除此之外,一個活躍的社區、完善的生態(耗材、軟件、服務等)都會降低使用門檻。
除了“認真拉屎”,我還打過能掛在宜家洞洞板上的小便池(人類一談到屎尿屁,永遠可以滔滔不絕),期待說發到社交媒體上火一把。沒啥反響。
受訪者供圖
上一次有些反饋的是一位河南同事讓我幫他做的一個形似井蓋的鑰匙扣,上面印上“總部”兩字——自嘲“河南人偷井蓋”這樣的上古都市傳說。
受訪者供圖
我也喜歡這個想法,調整了好幾次,最后用了一種銀色看似反光的塑料耗材,還真的挺像井蓋的。
發到小紅書上后,我陸續收到想購買的私信。后來我就發現好多人都開始打井蓋了。
大家想法類似:3D打印是一種很好的“表達工具”。
回本之路,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我還是打了很多“正經”東西的,比如給同事的耳機架、理線器……甚至還用來幫公司開發新品。目前我們公司在售的一個金屬外殼充電寶,當時就由我打了很多外觀模型來確認外觀、尺寸、手感,然后再交予供應商用CNC進一步打樣,省下不少成本和時間。
除了跟我們一樣的小品牌會用來打樣測試,因為方便、快捷、可定制這些特性,讓3D打印不“甘心”還只是一個小眾愛好,也開始作為一種輕量化的生產手段。常見的生產場景——擺地攤兒(沒有陰陽!!!)。
圖片來源3D打印資源庫
在3D打印用戶交流群里,大家經常會討論各自“擺攤”的收入情況——就用開源模型,隨便誰都能下,打出來就能賣。不考慮人工、機器磨損、電費這些,只是計算耗材成本的話,1g料1毛錢。聽他們的反饋,一條變色龍賣好幾十,節假日一天能賣上好幾千。
比如“蘿卜刀”,看似廉價吧,實則很有創意。要思考不用復雜的機械裝置,結構怎么設計?考慮耗材的特性,怎么做得順滑?同時它還兼顧了實用性——解壓,不像很多物件打印出來最后只成了擺設。
3D打印資源庫
從蘿卜刀、伸縮劍、到龍蛋,再到現在的 labubu......這些3D打印爆款的出現,催生了大批“代打”。具備批量生產能力的叫“農場主”。不過能達到類似出圈程度的玩具,很快就會出“注塑版”。
按照目前3D打印工藝,當需求量達到一定程度,注塑開膜的成本必然更低。所以在我看來,3D打印作為“(消費品)生產手段”的定位非常尷尬,它只適合小批量加工?;蛘呃眯屎捅憬莸膬瀯?,成為分布式玩具批發供應源,服務本地商販。
個人想靠代打賺錢,我建議將模型送給公園門口套圈的老王,回頭把機器直接掛到閑魚,這樣很快就能回本了。
最大的耗材,是你的耐心
提到消費級3D打印機,我們多指 FDM(熔融沉積成型)打印機。它的工作原理是將固體耗材加熱直到熔融狀態,通過噴嘴擠出到打印平臺上冷卻成型,一層一層地沉積和疊加,最終得到成品。
圖片來源 Manufacture 3D
打多色的時候,需要用同一種材質,在導入切片軟件之前,就分割好每一塊區域。比如“認真拉屎”支架,打完灰色底座,噴頭會自動切換到黃色的耗材絲。
常見的打印耗材有PLA、PETG、ABS、ASA、TPU、PC等,其中打PLA的最多。每種材料特質不同。比如PLA 硬、脆,放久了會脆化,所以它不適合用來打印對支撐有要求的結構件,做一些漂亮擺件還不錯。
另外還有一種技術路線,叫光固化。光固化3D打印機是利用紫外光照射液體光敏樹脂發生聚合反應,來逐層固化和成型。FDM 打出來會有明顯層紋,適合打印一些對外觀表面要求不高的物件,而我認識的一些模型愛好者,會買更貴但打印精度更高的光固化來打印手辦,然后自己上色。
受訪者提供
我之前想用PLA打一個“可降解存錢罐”(因為PLA是由玉米淀粉制成的“塑料”),想著幾年之后,它脆化碎掉,就可以把錢取出來。半夜腦子里蹦出這個想法時,我覺得太妙了。不過第二天一早,我就清醒了,我哪來的錢存?
受訪者提供
我也從日常需求入手,打過一些實用性強的物件。
比如用PLA打過一個墨水屏外殼,順帶給筆做個收納。別看結構不復雜,但返工過幾次。因為這個物件面積特別大,導致很難保證均勻冷卻,弄不好就會翹邊。當時只能根據實際情況,反復調整風扇轉速。
受訪者提供
結果打出來成品太硬了,非常硌手。所以利用好耗材特性很重要。而軟耗材(比如說 TPU)相對來說比較難打。首先材料就不好選擇,硬度太硬可能不具備柔韌性,太軟會導致堵頭和變形。而且對溫度要求比較嚴格,溫度高了容易拉絲回粘,溫度低了可能導致層間粘合變差。所以我之前買過一盤軟的耗材,也就用過一兩次。
總之,3D打印就是模型、耗材、機器打印參數之間相互協調磨合的過程。沒點耐心,還是算了吧。
選購or回本or勸退指南
所以你覺得我是在勸退你們嗎?沒錯。
玩3D打印的一定經歷過“炒面”(模型打印中途出了意外導致模型倒塌或者位移,導致噴頭一直出料,形似一盤炒面。)嚴重的話,就會把噴頭裹住,難以清理,只能作廢換新。好一點的機器會配激光雷達,自動檢測和校準流量,不然要靠人手動調參,就像自動擋和手動擋的區別一樣,前者讓穩定性有了很大提升。
圖片來自網絡
但你仍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怎么設計模型更簡潔,怎么更巧妙地隱藏層紋,(分體部件打完)固定方式怎么做,用哪種耗材,怎么節省用料等。
受訪者供圖
如果只是因為價格“上頭”,那似乎沒有考慮到耗材、占地空間、處理噪音粉塵等等這些成本。
耗材成卷賣,一卷1kg。如果打多色,還要買 AMS 多色供料系統。你像我住在重慶,就要考慮耗材受潮,以免有氣泡、拉絲等質量問題,還要配烘干的裝置。
ABS耗材就會有特別濃的燒焦味,PLA 相對友好,但是還是會產生微塑料。
很多人入坑是看到了別人設計的模型。比如有位油管大神 Scott Yu-Jan 復刻博朗鬧鐘做了一個MagSafe充電座,能當待機顯示支架。結構不復雜,但是想法太巧妙了,火了之后被很多網友魔改和打印。
@Scott Yu-Jan
說到社區,這是一個“創意至上”的圈子,同時樂于分享,我愿稱之為“原始互聯網”精神。(拋開版權問題先不談)很多人將模型開源,對“伸手黨”也極其友好,摁頭答疑。這里從不缺原創。
但是你如果只能打別人設計的模型,久而久之,熱情就會減退,擱置它成為下一個“空氣炸鍋”。
除非你找到它對你的實用性。
我之前打印過一個連接 xBloom 咖啡機和罐子的接粉環。市面上買不到,我只好自己打。
受訪者提供
還有在社區里看到有人分享攝像頭,溫度計,人體傳感器底座支架,這樣就能將設備放置在任何想監測的位置。
類似,3D打印很適合用來打印一些“非標品”,一些細微瑣碎,廠商覺得不值得投入去解決的需求。
但你千萬別去“創造”需求。
受訪人:Luke
編輯:TY,沈知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