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臺記者看世界!大家好,我是總臺駐巴西記者曹璇。
這里是巴西最北端的羅賴馬州,地處亞馬孫雨林邊緣,距離全國經濟和物流重心所在的圣保羅市超過四千公里。作為全國快遞體系中最偏遠的地區之一,這里沒有本地的電商倉儲中心,所有包裹都要從巴西南部長途轉運,再通過陸路或空運輾轉進入州首府博阿維斯塔。最后一公里的派送,全靠快遞員一單一單地完成。
幾個小時前,這片街道剛經歷一場暴雨。路面泥濘濕滑,積水處車輪駛過,卷起一陣陣泥漿。此時,快遞員克拉拉正駕駛著面包車,緩慢地在一條無名街道上穿行。她的目光盯著手機屏幕,正在和客戶反復確認定位。由于對方提供的地址不準確,克拉拉只能通過拍照、發信息、語音溝通等方式,確認客戶真正所在的位置。
快遞員克拉拉
“這里沒有正規街道編號,沒有準確的位置標識,我們很難找到客戶的住處。”她一邊查看手機導航,一邊說,“必須一直聯系客戶,才能順利完成投遞。”
跟隨克拉拉送出的第一件包裹,是給一位名叫卡雷利斯的女士。她網購了很多衣服和美甲工具。卡雷利斯是一位美甲師,有了這些材料后,她可以在家里為鄰居們提供美甲服務,實現居家創業。
克拉拉給客戶卡雷利斯送貨
“有時候我沒有人照顧我的女兒和小寶寶,沒法出門。對我來說,送貨上門是最方便的。”她說。
網購在這里非常普遍,價格便宜,商品選擇多,對于很多人來說,不僅是生活消費,更是謀生的方式。卡雷利斯告訴記者,“我平常經常在網上買指甲材料,還有家用的物品和衣服。我是做美甲工作的,中國的產品便宜又好用。”
總臺記者曹璇采訪在加做美甲師的卡雷利斯(右)
除了生活上的便利,快遞員們的到來,也解決了偏遠社區居民長期面臨的“取貨難”問題,居民塔蒂亞妮告訴記者,過去其他快遞公司經常找不到具體地址,只能選擇退貨,而克拉拉和她的同事們始終堅持把包裹送上門。
“我們家附近沒有門牌號。我們就用一棵在馬路中間的大樹作為地標。”塔蒂亞妮笑著說,“很多快遞員就是靠這棵樹找到我家的。”
客戶塔蒂亞妮(左)
克拉拉告訴記者,博阿維斯塔市每年都有幾個月的雨季,而一到雨天,派送工作就格外艱難。“這邊的路況本來就不好,下雨后更是泥濘不堪,有些地方積水很深,車也很難開進去。客戶也不愿在雨中收貨。”
泥濘的道路
即使在天氣正常的時候,送貨工作依然充滿挑戰。“有很多客戶填寫的電話號碼是錯的,我們打不通,也聯系不上。”克拉拉說,“我們只能靠通訊軟件,讓客戶發定位、拍照,甚至語音發方向指引。”
為了提高成功率,她們出車前往往需要提前聯系每一個客戶。“一單一溝通,一對一確認,這是我們這里快遞工作的常態。”“雖然花費時間,但我們還是選擇堅持服務這些偏遠社區。”
她坦言,這樣的工作效率并不高,但公司的目的是服務,而不僅僅是完成。“很多公司不愿意送到這些地方,我們送,就是希望能贏得客戶的信任。”
卡雷利斯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送貨上門真的很重要。我們這些有孩子、沒車的媽媽們很難出門。快遞員愿意來我們家,是很大的幫助。”她說,“網上購物更便宜,我很多工作材料都是網上買的。”
送貨不僅僅是送包裹,也是連接偏遠地區與城市服務的橋梁。在這個信息與物流并不發達的地區,快遞員們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腳步,一次次打通城市“最后一公里”。
“雖然困難多,成本高,但當我們看到客戶拿到他們期待已久的包裹,臉上露出笑容的時候,我們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一天下來,記者已是汗流浹背。博阿維斯塔的天氣變化極快,前一刻傾盆大雨,下一刻陽光炙烤。街道多泥濘,門牌信息混亂,交通不便,再加上高頻率的溝通確認……在這樣的環境下,快遞員的每一次投遞,都是一場對毅力和責任心的考驗。
但也正是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快遞員與客戶之間建立起了彼此的理解與信任。對他們來說,包裹里不只是商品,更是生活的希望,是謀生的工具,是對未來的憧憬。而克拉拉卻說,“我們送的不是普通快遞,而是承諾。”
以上是總臺記者曹璇在巴西的觀察。
本期《總臺記者看世界》作者:總臺駐巴西記者 曹璇
中國之聲《總臺記者看世界》欄目
通過總臺駐外記者視角
記錄世界風云變幻
為您打開“看世界”的窗口
《總臺記者看世界》每日播出時段
中國之聲《正午60分》節目首播
《新聞進行時》下午時段重播
監制丨趙九驍
記者丨曹璇
編輯丨楊博宇
新媒體編輯丨章宗鵬
(中國之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