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每年一度的“最熱夏季”,又到了跑友們揮汗如雨的季節。相較于前兩年的平淡和零星呈現,今年夏訓,前往肯尼亞或到訪云貴高原訓練的跑友多了起來。
這一方面自有“幸存者偏差”和數據算法在網絡上的集中推流體現,也得益于過去兩年,隨著路線(東非)的開拓以及各類訓練營的開辦,給到了跑友們更多選擇。
那么,長距離跑者就要去到高原訓練嗎?上了高原成績就會突飛猛進嗎?高原相較平原的優勢到底有哪些?大眾跑者訓練更應該明晰哪些?本期就著高原訓練我們來聊聊跑者訓練那些事兒。
得益于媒體的渲染以及職業賽場上的名將大都出身于高原地區,所以高原被賦予神秘色彩,仿佛上了高原就一定能取得成績上的提升,但這對于大眾跑者來說其實是誤區。
高海拔地區得因地域優勢,在長距離耐力項目訓練上確有幫助,出身于這里的跑者也確實相較其他地區的跑者在心肺功能上更甚一籌,但這跟大眾跑者成績顯著提升并沒有太多關系。
大眾跑者成績停滯不前的原因更多是訓練方法的科學性以及缺少良好的團隊訓練氛圍,而這,才是高原訓練/高原訓練營能帶給大眾跑者們的核心幫助。
以云貴為例,過去兩年集中開辦的訓練營給到了跑友提供了團隊訓練的氛圍,而精英選手以及職業教練員們豐富的經驗,則給到了大眾跑者科學的指導。相較于很多人提到的高原增益,進行了很多此前從未想過的跑量訓練以及各類身體素質訓練是大多數人提到各類高原訓練營時著重強調的點。
這些訓練理念的改變以及認知上的刷新不僅在高原幫助跑者打好基礎提升成績而且伴隨著回到居住地,這份持續性的增益和提升仍在。而在訓練營中,因為會見識到不同能力水平、不同技術動作特點的選手,也讓大眾跑友在「跑中學」的過程中,對于運動訓練又更清晰認知。
另外,高原相較簡單規律的生活也是額外增益運動成績的一點。一個人難免不自律,但是一群人在一起,相互督促,早睡早起、熱身拉伸放松到位,也潛移默化在推動著成績。
以更極端和艱苦的肯尼亞為例,除了訓練、四處溜達感受風土人情,其實不太有更多的娛樂活動,吃得好睡得好練得好,在見識到東非選手的生存條件以及現實版跑步改變命運后所帶來的精神力量的增強,明白所謂《強風吹拂》中堅強的意味。
至于高原環境本身的增益,要排在這一切之后。當然,這里還有大眾跑者和精英跑者的區別需要明晰。對于大眾跑者而言,因為訓練的方式方法還存在問題,自身能力和基礎比較薄弱,所以補足短板能力提升就可以很明顯,但精英跑者,因為對自身能力的開發比較充足,這時候就要尋求模式和環境的改變來額外刺激,以再次拔高成績。
簡單的說就是,大眾跑者訓練模式完善收益>高原收益;精英跑者,高原收益>訓練模式完善收益。
描述完這些,需要回答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上高原訓練?推薦還是不推薦?
對于有成績訴求的跑者,有閑的話確實可以去體驗一下,一方面確實花費不貴,另一方面也算作全新的生活經驗,雖然有些雞湯,但確實人活經歷。另通過高原訓練的嘗試,也能明晰自身與其他選手的差距,知道自己適不適合走職業這條道路。
至于對大眾跑者,去感受一個冬/夏訓時期,基本對于該如何訓練也能夠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了,知道該如何訓練,也知道自己究竟差在哪里,不寄托于環境而是靜下來修煉內功。
至于沒閑渴望去,甚至動過辭職念頭或者嘗試職業的,雖然每個人志向以及情況不同,但當下的大環境還是勸謹慎一些。
最后總結一下,高不高原,核心還是明確自身訴求、分析自身問題然后對癥下藥。就像心率高了要做的是降低配速而不是摘心率帶,膝蓋彈響要做的是停跑檢查而不是戴耳機繼續狂奔。做對事兒很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