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還沒到紐約,特朗普就先給他來了個下馬威,大陸此前說的話已開始應驗。那么,賴清德“過境”動作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美方的舉動又意味著什么?
據臺媒報道,賴清德預計8月初將“竄訪”中南美洲三國,并計劃在8月4日“過境”紐約,14日再轉達拉斯。有媒體披露,賴清德預計將在紐約或達拉斯宣布向美國采購民航客機,還可能擴大進口美國農產品,加碼在美投資,甚至不排除以“主權基金”的名義繼續買入美國國債。換句話說,為了這趟“過境”,臺灣不止撒幣“買門票”,還要配合美方政策開出一整張清單。
賴清德的日子,最近不太好過。才上任沒多久,一份民調就給他潑了盆冷水。7月15號的數據顯示,對他不滿意的人第一次超過了滿意他的人。這個叫“死亡交叉”的玩意兒,對任何一個剛上臺的領導人來說,都不是什么好兆頭,說明內部的基本盤開始晃了。
人一著急,就想搞點大動作來沖喜。賴清德的算盤是,下個月找個由頭去中南美洲的“友邦”轉一圈,重頭戲是中間“過境”美國。這套戲碼民進黨玩了很多年,無非就是想在國際上刷個存在感,再對內宣傳成“外交突破”,好挽救一下難看的支持率。
可這一次,他可能失算了,特朗普這人,看著是咋咋呼呼,但在關鍵利益面前,那精得很。
剛有點緩和的局面,他愿不愿意為了一個賴清德就砸鍋?賴清德這次計劃借著參加巴拉圭總統就職典禮的由頭,大概率又想搞個“過境美國”的把戲。
這玩意兒,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它就是民進黨跟美國一些反華勢力搞的擦邊球,名義上是中轉休息,實際上總想夾帶私貨,撈點政治資本,提升點所謂的“國際能見度”,說白了就是給“臺獨”壯膽。
獻上真金白銀,只為一張過境的門票
賴清德這趟行程,說是要去中南美洲鞏固“邦誼”,但地球人都知道,這不過是塊遮羞布。真正的目的地,是那個能讓他刷足“存在感”的美國。
為了這張“過境”的門票,臺灣當局付出的代價堪稱血本。買波音客機、擴大美國農產品進口、加碼對美投資,甚至準備動用主權基金去買美國國債。這哪里是過境,這分明是在交一份沉甸甸的“保護費”。
想當初,他連美國本土都上不去,只能在夏威夷和關島打個轉,被譏為“最差待遇”。如今他似乎覺得,只要錢給到位,就能從偏遠候機室一步跨進紐約的貴賓廳。
這筆賬,從一開始就透著一股冤大頭的味道。島內戲稱的“凱子外交”,早已不是什么新聞。每年天文數字般的“金援”,換來的往往是幾個“邦交國”的口頭感謝和隨時可能變卦的承諾。
就連這次要訪問的巴拉圭,總統當著臺灣官員的面,都幾乎把“得加錢”三個字寫在臉上。這種靠砸錢維系的關系,脆弱得像紙糊的燈籠,風一吹就破。賴清德把寶押在這上面,底氣從何而來?
莊家從不談感情,只算兜里進多少錢
在這場牌局里,美國是那個永遠不輸的莊家。他們眼里沒有朋友,只有利益。牌桌上沒有感情,只有籌碼。臺灣當局的卑躬屈膝,在他們看來,不過是談判桌上可以隨時兌現的美元。
就在賴清德出發前,美國財政部長宣布,從八月起,對臺灣地區的關稅將可能恢復到32%的懲罰性水平。
這32%的關稅,對高度依賴出口的臺灣科技業來說,無異于釜底抽薪。臺積電固然首當其沖,但背后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更是會被這突如其來的重壓擠垮。
這哪里是“堅若磐石”的支持?這分明是把臺灣當成了予取予求的提款機。
美國人的算盤打得極精。一邊讓國會議員放出“高規格接待”的風聲,給足賴清德面子。另一邊,貿易代表已經飛到北京,和真正的對手談笑風生。
這套左右互搏的拳法,打得民進黨暈頭轉向。白宮的幕僚們據說為這事傷透了腦筋,甚至有人半開玩笑地建議:“干脆讓他的航班出點故障算了。”這看似荒誕的提議,恰恰暴露了他們內心的焦慮——既想從臺灣身上“抽水”,又怕玩過火,惹惱了牌桌上另一個真正的大玩家,砸了自己的場子。
牌桌另一頭,北京掀開了自己的底牌
當賴清德的“過境秀”還只在醞釀階段,北京就已經把自己的底牌亮在了桌上,清清楚楚,沒有一絲模糊。外交部連番警告,東部戰區連夜調整演習。
北京的立場向來簡單直接:任何打著“過境”幌子的政治操弄,就是“竄訪”。任何與美方官員的接觸,就是“踩線”。
這絕非虛張聲勢。從東部戰區空軍更新殲-16的部署坐標,到環島“實彈觀光”的預演。從海關對臺灣水果的抽查,到國臺辦記者會背景板上醒目的《反分裂國家法》全文。所有動作環環相扣,構成了一套早已設定好的反制程序。
臺積電的股價應聲而落,嚇得公司高層連夜出面安撫人心。這場景,讓人不禁回想起佩洛西竄臺時,島內航運股集體跳水的慘狀。
有分析師苦笑:“這些政治人物一玩火,就像往半導體工廠里扔炸彈,專炸股價不炸廠房。”數據顯示,過去幾年,民進黨每搞一次“過境外交”,臺灣股市平均就要蒸發掉數千億新臺幣。這代價,比臺風過境還要立竿見影。
牌局的震動,先砸在了自家人的飯碗上
在這場牌局中,最無辜也最無奈的,是那些被當成賭注的臺灣民眾和企業。
對于賴清德的這番操作,島內民眾顯然并不買賬。民調支持率跌得比爛尾樓的房價還快,網絡論壇上更是嘲諷聲四起:“騙誰呢?上次解放軍的導彈靶場都畫到家門口了,這次還想搞什么名堂?”
就連菜市場的大媽,都學會了用“政治碰瓷”這個詞來形容這件事——自己主動往車上撞,然后哭喊著說司機沒打轉向燈。
產業界的感受則更為真切。美國半導體協會前腳剛發聲明,呼吁各方不要改變臺海現狀。蘋果公司后腳就砍掉了臺灣供應商兩成的訂單。這種精神分裂式的操作,讓島內的工廠主們欲哭無淚。
一位企業主氣得跳腳:“美國人到底把我們當什么?政治麻將里的百搭牌嗎?隨時能拿出去碰、杠、胡?”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數據顯示,過去幾個月,臺企對大陸的投資額反而逆勢增長。這記無聲的耳光,想必抽得某些人的臉火辣辣地疼。
一趟“過境”,照出了一場正在失算的豪賭
賴清德這趟行程,最終能否如愿以償,其實已經不那么重要了,民進黨當局引以為傲的“倚美”路線,正在不可逆轉地走向一條死胡同。
臺灣在全球產業鏈中,本握有一手好牌。它在半導體、信息通信等領域的關鍵地位,是其安身立命的本錢。然而,這些寶貴的資產,卻被當政者當作了向美國輸誠的廉價貢品。
現實一次又一次地證明:臺灣離美國越近,就越容易被當作交易的籌碼。無論是軍火采購,還是科技投資,甚至是所謂的“過境”待遇,只要美國有需要,臺灣就必須扮演好“提款機”的角色。
賴清德們一門心思地向美國靠攏,卻始終拿不出一份能真正提振島內民生經濟的成績單。說到底,美國這次的“下馬威”并非偶然,而是其清算利益的開始。而大陸此前的警告,也正在一步步應驗。
牌局還在繼續,但賭桌上誰輸誰贏,似乎已經不再重要。真正為這場豪賭埋單的,永遠是那些被當作籌碼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