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氣、神被譽為人身“三寶”。《難經》將“三寶”統于命門,強調命門為“生命之原”。
命門內藏元精、元氣、元神,既是人類生命活動的主宰,又是健康長壽的基石。
一言以蔽之,命門為“生命之門”,既是“健康之門”,又是“長壽之門”。
影響壽命的因素
《素問·上古天真論》記載“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此處“天年”即人類的自然壽命,以不低于100歲為期。
現代研究估算,人的自然壽命應為120歲左右,然而實際生活中超過100歲的人并不多。那么,影響人壽命的因素有哪些?
1.先天稟賦決定壽命
《靈樞·天年》指出“人之壽夭各不同,或夭或壽,或卒死,或病久”。人類壽命存在個體差異,主要取決于先天稟賦,又受環境、疾病、生活方式等后天因素影響。
《靈樞·天年》認為,人生之初,“以母為基,以父為楯”,父母精血強壯,則子女命門元精與元氣充盛,壽命較長;反之,則壽命較短。
2.后天習慣影響壽命
養生貴在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素問·上古天真論》明言,起居失常、房事失節等不良習慣容易耗傷命門元精、元氣與元神,從而加速衰老。
現代研究發現,長期熬夜影響細胞新陳代謝,加速器官衰老;房事過度,影響內分泌功能,易致免疫調節受損。上述不良習慣,均會有損身體,縮短壽命。
養生八法
清代陳士鐸所著《外經微言》提及養生八法,有助于養命門之元精、元氣、元神,使人精滿、氣足、神旺,從而延年益壽。下面簡單介紹。
法一:保精,貴在保證睡眠
在睡眠中,人體處于天、地、人合一狀態,既能養元精,又可養元氣。
睡覺好比給人體“充電”,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每天睡8小時左右(建議22點至6點,中午11點至13點可午休30分鐘)可收養精蓄銳之功。
法二:節欲,貴在房事有節
《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醉以入房”為“半百而衰”重要誘因,房事過度,耗傷命門元精,易致早衰。《醫心方·卷第二十八·施瀉第十九》中建議房事頻率為:20~29歲,每2天1次;30~39歲,每3天1次;40~49歲,每4天1次;50~59歲,每5日1次。
現代研究表明,適度的性生活有助于調節激素水平、提高睡眠質量、緩解生活壓力,從而助力健康長壽。
法三:練氣,貴在氣沉丹田
《素問·生氣通天論》指出,人之五臟、九竅、十二節都與天氣相通,人若能順自然清凈之氣,有益于健康長壽。丹田與關元穴位置相近,在臍下3寸。宜選安靜之地,常做腹式呼吸,使氣沉丹田,可養命門元氣。
腹式呼吸要點:吸氣時,讓腹部自然鼓起,使氣從丹田上升到胸腔;呼氣時,讓腹部自然收縮,使氣從胸腔下沉到丹田。每天可練習2~3次,每次10~15分鐘,貴在持之以恒。
法四:守神,貴在心安不懼
中醫學之“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是對生命活動外在表現的總概括,也是健康長壽的核心指標?!端貑枴ひ凭儦庹摗吩唬骸暗蒙裾卟裾咄?。”平時可經常閉目以養神。
法五:慎吐納,貴在吐故納新
“吐故納新”指人在呼吸時,吐出濁氣,吸進清氣,練習此法可養命門元氣。
《活到百歲的智慧: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養生之道》中提到鄧鐵濤的養生24法,其中第3法就是晨起后靜坐吐納。
法六:慎勞逸,貴在勞逸結合
《素問·舉痛論》認為“勞則氣耗”,過度勞累會耗傷命門元氣與元精。《素問·經脈別論》指出“生病起于過用”,強調合理休息的重要性。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張弛有度可保良好狀態,勞逸結合有助延年益壽。國醫大師顏正華曾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他的養生經驗之一就是“勞逸結合”。
法七:節飲食,貴在飲食有節
脾胃為后天之本,飲食不節首先傷及脾胃,導致氣血生化乏源,難以滋養先天元氣與元精。國醫大師李輔仁也指出養生應注重飲食有度。
法八:服藥餌,貴在適時進補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明言“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40歲以后,命門元精與元氣漸衰,可適當進補,以藥食同源為宜。
有養生諺語云“男子三日不斷姜,女子三日不斷藕”“冬吃蘿卜夏吃姜”,春夏養陽氣可食用生姜,秋冬養陰精可食用蓮藕和蘿卜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