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報道,國際政治的棋盤上,金融戰場正成為大國角力的新前沿。2025年7月18日,歐盟第18輪對俄制裁方案落地,卻首次將矛頭轉向中國——兩家位于黑龍江邊境的中國農商行被赫然列入制裁名單。這不是一次普通的經濟摩擦,而是歐盟首次將制裁大棒揮向中國金融實體。此舉如一顆投入平靜水面的石子,瞬間在中歐之間激起了層層波瀾。
歐盟此次制裁的理由,直指兩家農商行“損害歐盟利益”,聲稱其與俄羅斯存在不當交易。制裁清單上這兩家位于中俄貿易前沿的金融機構雖規模不大,影響卻直擊要害。歐盟甚至附加了苛刻的退出條款:若能在未來六個月內“證明”停止所謂“不當合作”,方有可能從黑名單中移除。這無疑是對中俄正常經貿往來的粗暴干涉,將中國金融機構推入地緣政治的漩渦中心。
歐盟(資料圖)
中國駐歐盟使團于7月19日迅速反應,用詞之嚴厲近年罕見。發言人明確指出,此舉“性質和影響都極為惡劣”,表達了“強烈不滿、堅決反對”的立場,并已向歐方“提出嚴正交涉”。緊接著,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進一步表明中方立場,三句話擲地有聲:中俄企業正常交往合作不應受干擾;敦促歐方停止無理損害中國企業利益;中方將采取必要措施堅決維權。這清晰劃出了中國維護金融主權與企業合法權益的底線紅線。
歐盟的制裁大棒背后,交織著復雜的政治算計。一方面,在俄烏沖突僵持的背景下,歐盟試圖通過擴大制裁范圍展示強硬姿態,甚至不惜將矛頭指向第三方。另一方面,此舉也隱含著配合美國戰略遏華的意味,德國財長克林拜爾同期在G7會議上對中國產品的惡意詆毀,暴露了部分西方政客的聯手圍堵意圖。然而,歐盟內部對此并非鐵板一塊,斯洛伐克等國基于務實利益考慮,曾多次表達對過度制裁的異議,此次行動只會加劇歐盟內部分歧。
歐盟(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已明確發出反制信號。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強調將“采取堅決措施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外交部也申明“采取必要措施”。這絕非空洞警告?;厮葜蟹竭^往在類似經貿摩擦中的應對策略——無論是精準反制美國關稅戰,還是果斷出臺稀土出口管制措施——都證明中國擁有充足的政策工具與堅定的執行意志。歐盟若以為單邊制裁能迫使中國讓步,實屬戰略誤判。
德國《法蘭克福報》對此看得真切:無論歐盟如何施壓,中國都不會讓步。這一判斷源于中國兩大關鍵優勢——強大的綜合國力與驚人的戰略耐力。中國貿易布局早已多元化,東盟已超越歐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與拉美等新興市場的合作也在深化,對單一西方市場的依賴顯著降低。匈牙利、西班牙等國積極尋求對華合作,法國在遭遇反制后迅速尋求對話,無不說明歐盟內部在對華政策上的分裂與反復。
歐盟(資料圖)
就在歐盟甩出制裁大棒的下一周,中歐峰會即將拉開帷幕。制裁與對話的強烈反差,讓這場高層會晤蒙上陰影。歐盟的強硬姿態無異于在峰會前親手撕開一道信任的裂縫。中方堅守底線原則,強調“敦促歐方立即糾正錯誤”,其維護公平國際貿易秩序的決心堅如磐石。金融制裁從來是把雙刃劍,它破壞的不僅是中歐之間的商業互信,更可能動搖全球產業鏈的穩定基石。
歐盟此次制裁中資銀行,表面上是一次戰術性施壓,實則暴露了其戰略困境。當制裁工具被濫用成外交施壓的常規武器,其邊際效應已在遞減。歷史早已證明,單邊制裁的蠻力難以撼動主權國家的核心利益。中歐關系的航船正穿越風浪,能否駛向共同利益的港灣,取決于歐盟能否認清現實——對話而非對抗,相互尊重而非單邊脅迫,才是穿越迷霧的唯一羅盤。世界需要的不是更多制裁名單,而是更多跨越分歧的橋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