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創作者激勵計劃#
企退人員發現養老金低的出奇:1330元,什么情況?先回憶一下參保歷程!與事退差距是步步拉大的!
歲月的流逝,只剩下了退休后的養老金數據,青春、貢獻、時光,如果退休人員不提,其他是看不到的,或許這就是歷史的意義。
給這么多退休人員辦理完手續發現,不少人對養老金期望太高,等看到退休核定表的那一剎那,心態崩了,埋怨聲、吐槽聲,夾雜著悲憤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再一上網,發現別人的養老金咋這么高,于是乎,心態更崩潰。雖然說夏天暑熱難耐,但是,我們仍舊要心平氣和的說一說企退人員養老金普遍低的問題。
01,單看數據,少交少得,一點沒有問題
如今到了老齡化的時期,每個月都有幾十人辦理退休手續,【社保精算師】只看核定表的時候發現,他們確實是少交少得。
就比如說這份養老金核定單,累計交了15年0個月的養老保險,看這數據是一個月一個月算的,因為剛剛好15年,一個月不多,一個月不少,可以說是有意而為之。
再看繳費指數,平均下來連0.6都沒有達到,只有0.5065,這意味著她的養老保險數額很低,每個月交不了多少錢,個人賬戶余額才6.1萬元,可想而知,她的養老金自然也就1330元。
據網友所述,這都算是高的,因為同等條件下在別的省市,也有不到1000元的。
因此,單純從核定表上,從數據上來看,這些低養老金水平的退休人員就是少交少得,問題來了,這種情況的出現有著重大的歷史原因。
02,歷史原因帶來的差距拉大
單純的說數據,只能代表個例,不能代表全部,從企退平均3000多元,事退平均五六千元這個事上就能看出,差距是存在的,并不是網友們隨便說說,有歷史原因。
要說就得追溯到上世紀50-80年代,那會兒工人地位杠杠的,工資甚至比機關人員要高,更重要的是退休后由企業發放退休金,沒錯兒,那會兒都稱之為退休金。
可是后來發展慢,經濟差,一次次的改革,一次次的浪潮,把企業推到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化,而事業單位一直旱澇保收穩穩定定,工資差距也隨之拉大。
下崗潮、失業潮、自謀職業潮,當初的風暴讓不少歲數大的退休人員歷歷在目,因為市場是盈利的,成本是要控制的,有個工作混口飯吃滿足當下就不錯了,誰能考慮未來的養老呢?
企業為了盈利,為了存活,就會犧牲員工的利益,壓低工資,壓低社保繳費基數,甚至不給繳費,空有所謂的工齡,一查發現沒有什么實質的繳費年限,養老待遇核算的時候不可能高。
反之,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獨立核算,有一些工資,補貼,福利,公費醫療等等,還不用交養老保險,于是乎,差距就這樣一點一點、一年一年的拉大。這就是歷史的軌跡。
03,如今并軌了如何了?
企業建立個人賬戶制度時1992年前后,機關事業單位并軌是2014年10月,這期間差了22年左右,而22年的差距并非是一朝一夕能拉平的。
但是有一點值得點贊,那就是并軌之后,他們也開始繳費了,計算養老金的公式也與企業職工一樣了,說明差距是在縮小的,只是需要時間。
以前的事兒已經成為了歷史,后續的事兒還在繼續,社保監管力度越來越大,不繳費,少繳費的企業也將嚴懲,總之,時代的潮流會縮小差距,會更加合理、公平。
而且,養老金上漲中也不停地在做加法,加大定額調整、傾斜調整的權重,減少掛鉤比例的權重,就是將池子里的水流向更低的人群。
當然,因為工齡、繳費帶來的養老金差距,也是能理解和接受的。大家怎么看?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