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美國政壇風云突變,三大反華法案接連通過,特朗普更在公開場合狂言“解散金磚國家組織”,試圖以霸權姿態打壓新興經濟體的崛起。
然而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中國以沉穩姿態亮出“殺手锏”,直擊美國經濟“七寸”,在全球化博弈中展現出強大的戰略定力與反制智慧。
美國三大反華法案
把錢當武器的人,到頭來會發現,自己手里什么都不剩了,而這場圍繞美元的大戲,劇本是華盛頓寫的,但結局,恐怕誰也想不到。
2025年7月,美國接連出臺三大法案,矛頭直指中國及金磚國家聯盟,其中一項更是毫不掩飾的表明了美國涉臺阻華的行為邏輯。
在近期,美國眾議院以221票對209票的微弱優勢通過“涉臺法案”,撥款5億美元向臺灣提供軍事裝備與訓練,試圖將臺灣納入“以臺制華”戰略棋局的行徑,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與討論聲。
在這其中,中國臺灣省的民眾反應尤為激烈,可以說此舉直接引發了島內民眾強烈質疑,超七成民眾擔憂臺灣淪為“第二個烏克蘭”,但令人心痛的是,面對這樣的事實依據,民進黨卻盲目附和美國,甘當“棋子”。
而不僅是在對中國內政的一種干涉行徑,同時在經濟領域上,美國也是再度升級了對華科技限制制裁的,又一次的限制起了與中國在關鍵領域上的技術合作,試圖切斷中國技術供應鏈。
同時在金融層面上,因中國推動人民幣結算的,從而感到惶恐的美國,為了鞏固自身霸主地位,美國開始試圖強化“美元霸權”地位,對金磚國家施加關稅威脅,阻撓其去美元化進程。
這三大法案的存在,是在以軍事威懾、經濟封鎖、金融霸權三支柱,試圖對中國以及國際上的各國進行全方位的試探與碾壓。
但同時,這三大法案背后,亦折射出了美國在全球霸權衰落中的焦慮與掙扎,以及美國在維持搖搖欲墜的單極秩序的挽救措施。
虛張聲勢難掩頹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這三大法案推進的同時,特朗普近日突然在公開場合揚言宣布:“如果金磚國家采取實際行動,我就會強行解散該組織!”這一威脅不僅暴露其對金磚崛起的恐懼,更暴露出美國霸權手段的蒼白。
曾幾何時,美國習慣了用經濟大棒說話,而特朗普政府的劇本也是尤其簡單粗暴,要么聽話,要么挨打。
他威脅要給金磚國家來個50%的“超級關稅”,還規定所有穩定幣都得姓“美”,必須由美元資產撐腰,這還不夠,他甚至拉出一張清單,揚言要對23個國家加征100%的關稅。
在特朗普的口中,這23個國家就像是什么不值得一提的小國一樣,但事實上,金磚國家組織的存在,卻絕非特朗普口中的“小團體”。
要知道在2024年,其GDP總量就已超越G7,成員國涵蓋亞非歐拉四大洲,軍事實力排名中俄印穩居前列,支付系統更接入159國,成為去美元化的核心力量。
誰敢繞開美元做生意,誰就是他的眼中釘,這套邏輯,在華盛頓看來天經地義,用高壓手段,就能嚇住那些“不聽話的”,把去美元化的苗頭扼殺在搖籃里。
可現實是,大棒揮得越猛,反彈也越疼,而美國對金磚的關稅威脅與制裁,反而加速了全球“去美元化”浪潮。
法國企業暗中使用金磚支付系統,俄羅斯與盟友實現超九成貿易本幣結算,美國自導自演的“金融核彈”正反噬自身,而這樣的結果也特朗普的狂言,更顯得無力與虛張聲勢。
全球去美元化浪潮
曾幾何時,美元一直是國際上無可爭議的霸主貨幣,但是現在隨著世界的發展,美元霸權雖仍占主導,但其根基已隨多極化世界的發展而松動,世界各國也開始緩慢推進“去美元化”浪潮。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不僅是美國那美元霸權主義的存在,真正讓各國下定決心的,是那被凍結的近3000億美元俄羅斯外匯儲備。
這筆錢,與其說是金融制裁,不如說是一堂代價高昂的公開課,它告訴全世界一個殘酷的道理:你存在美國的錢,到底是不是你的,得看美國的臉色,昨天還是方便快捷的儲備資產,今天就能瞬間變成扼住你喉嚨的金融武器。
這記耳光,徹底打醒了許多人的“美元夢”,去美元化,不再是學者筆下的遙遠構想,而是各國必須面對的現實生存問題,普京說得則更直白:“美元,已經淪為了一場金融戰爭的武器。”
話音未落,行動已經開始,俄羅斯與金磚國家的貿易結算中,美元的身影幾乎消失了,高達95%的交易,都用起了本國貨幣,這已經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一位前總理的話一針見血:當制裁升級成凍結,凍結被看成是“公開搶劫”時,誰還敢把真金白銀放在紐約,而信任這東西,一旦碎了,就再也拼不回去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已經跌破了60%,甚至低于55%,這是近三十年來的最低點。
與此同時,30多個國家的運金車隊,正默默地把存在海外的黃金運回本國,當德國央行的卡車駛入法蘭克福金庫時,這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表態。
金磚國家的擴容,更是給美元的未來潑了一盆冷水,沙特、阿聯酋、埃及等五國加入后,金磚11國的經濟總量,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已經超越了G7集團。
面對這一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國會承認,他們正“密切關注儲備資產多元化的趨勢”,當莫斯科交易所里,人民幣的日交易量首次超過盧布時,這場大戲的高潮,似乎已經到來。
以經濟韌性破霸權枷鎖
面對美國全方位施壓,中國并未陷入被動,而是精準抓住美國經濟體系的“七寸”展開反擊,而據戰略專家蔡正元分析,中國手握五大“殺手锏”,醫藥領域、金融審計、文化抵制、戰略材料以及美債拋售。
在醫藥領域,全球50%芬太尼前體與99%解毒劑依賴中國,原料管制即可讓美國藥價飆升,金融審計,凍結四大會計所合作可切斷美國企業財務命脈。
同時好萊塢、NBA等產業在華收益占全球31%,市場反制將重創其經濟支柱,以及在戰略材料上,掌控電池關鍵原料的緣故可使F35戰機成本暴漲。
不僅如此,此外中國持續凈拋美債、推動金磚支付系統擴容的行徑,更從根基上動搖美國金融霸權。
而這一系列舉措猶如“組合拳”,直擊美國經濟體系的脆弱環節,迫使美國多線承受代價,在霸權與現實利益間陷入兩難。
結語
美國的三大法案與特朗普的威脅,本質是霸權衰落下的“回光返照”,其軍事威懾受債務危機掣肘,科技封鎖反催生中國自主創新能力,金融霸權更因“武器化”美元而信譽崩塌。
相反,金磚國家以包容性合作推動全球多極化,新成員不斷加入,能源與經濟合作潛力爆發,正重塑國際秩序。
中國以經濟韌性為盾、戰略定力為矛,不僅破除了美國“圍堵”的迷夢,更向世界證明,單極霸權終將湮滅于歷史潮流,合作共贏才是人類未來的出路。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