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個短視頻,一個小孩在公園里摔倒了,哇哇大哭。
旁邊瞬間圍上來一圈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七手八腳把小孩扶起來,又是拍土又是哄。
小孩也不哭不鬧了,一個翻滾就站了起來,好像沒摔倒過。
評論區里一堆夸贊,說小孩真堅強,摔了跤自己站起來。
有的評論甚至開始拔高,說什么做人就要像個小孩,摔倒了就爬起來,以后人生什么事都能成。
其中,有一條評論與眾不同,引起了我的注意:“要是邊上沒有那七大姑八大姨,他還能自己站起來,那才是真能耐。”
我把視頻又看了一遍。
是啊,周圍那么多人伸出手,那種站起來,真的算了不起嗎?
真正的生活,哪有那么多手伸給你。
你以為四海之內皆兄弟,真到了你摔得最狠的那一次,你舉目四望,看到的只有一張張冷漠或者看熱鬧的臉。
絕望啊,那種徹骨的寒冷,有幾個人能體會。
一個人忍受的痛苦,和一個團隊幫你分擔的痛苦,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
社會上,絕大多數人,在最關鍵的時候,都是孤身一人。
能在那種境況里爬起來,才是真的人物。
獨自一人撐過去是表象,內核是:沖破孤獨和恐慌
靠他人撐過困難,算不得什么。
真正厲害的,是獨自一人撐過困難。
因為獨自一人面對困境,表面看是解決一個外部問題。
實際上,你是在一個極度孤獨和恐慌的環境里,解決一個外部問題。
所以,獨自一人等于孤獨恐慌。
人可以忍受孤獨,也可以忍受恐慌,但很難忍受既孤獨又恐慌。
所以你面對的,不是普通難度,是地獄難度。
想想看,一件棘手的事情,如果有三五個靠譜的兄弟陪你一起扛,大家有商有量,互相打氣。
就算事情再難,至少你不會怕,有人分擔你的焦慮,有人稀釋你的恐懼,那是新手村的難度。
現在,把那些人全部抽走。
你所有的決策,都得自己做,所有的后果,都得自己擔。
你做得對,沒人夸你,你做得錯,萬劫不復。
這時候,困難本身沒變,但你面對困難的環境變了。
從一個有支撐的溫暖環境,變成了一個真空的冰冷環境,難度系數,瞬間拉滿。
你要知道,人生在世,到底是有人幫你的時候多,還是獨自一人的時候多?
答案不言而喻。
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朋友遍天下,有事吱一聲。
等年紀上來了,經歷的事情多了,才發現,人生的本質,就是一場單人游戲。
當今時代,獨自一人撐過去,愈發可貴
現在的時代,和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同,有一個巨大的變化,那就是個人力量的崛起。
自媒體,新媒體,各種平臺雨后春筍一樣冒出來。
一個人,一部手機,就是一個師,就能撬動驚人的資源。
過去,你想成事,需要背景,需要人脈。
現在不了,只要有有足夠強大的內心,你一個人,就能卷起一場風暴。
換句話說,在當今時代,只要你愿意低頭獨自一人撐過去,你想要什么將再無阻攔,你就是磁鐵。
資源、機會、人脈,都會被你吸引過來。
知名網紅手工耿,一個農村出來的普通人,不會直播,也不會說什么漂亮話。
他就是一個人,悶在自己的院子里,用一堆廢銅爛鐵,做一些看起來沒什么用的發明。
他一開始做的時候,村里人誰能看懂?誰不覺得他是不務正業?
但他只是一個人,對著鏡頭,默默地做,默默地展示。
他的那些“無用發明”,因為充滿了想象力和一種獨特的幽默感,在網上傳開了。他火了,火得一塌糊涂。
各種合作找上門,各種資源向他傾斜。
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電焊工,成了一個誰都認識的“發明家”。
他靠的是什么團隊?他背后有什么高人指點?沒有,就是他一個人。
還有一個叫“稚嫩的魔法師”的年輕人。
最早的時候,在大學宿舍里,靠一臺電腦,用游戲畫面視頻,給人們講歷史故事。
每次做視頻,他需要查閱海量的資料,需要自己寫稿子,自己錄音,自己剪輯視頻。
一個幾十分鐘的視頻,背后可能是幾十上百個小時的獨自工作。
宿舍的同學在打游戲,在談戀愛,在享受青春。
他一個人,坐在電腦前,面對著枯燥的文獻和復雜的軟件。
現在呢?他成了知識區最頭部的作者之一,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這兩個人,他們都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無人問津的,獨自一人的奮斗期。
他們在那段時期里,戰勝了孤獨和恐慌。
所以,當機會來臨時,他們能穩穩接住。
獨自一人撐過難關的紅利,從來沒有像如今這個時代那么豐厚。
很多人不愿意獨自一人,低頭撐過困境
弗洛姆在他的書《逃避自由》里提到:人有一種無法忍受的孤立感,愿意用任何代價來交換一份歸屬感。
孤獨和恐慌,是刻在人骨子里的東西。
從遠古時代開始,被部落拋棄,就意味著死亡。
所以人的本能,就是逃避孤獨,尋求抱團。
心理學上有一個叫“恐慌管理理論”的說法,認為人為了對抗對死亡的根本恐懼,會拼命抓住一些文化價值觀和人際關系,讓自己感覺自己是永恒世界里有價值的一員。
說白了,就是怕自己一個人消失了,無聲無息。
所以,讓一個人主動選擇孤獨,去面對困難,是反人性的,太難了。
而且,社會上還流行著一種虛假的幻想。
很多人潛意識里覺得,只要我處好關系,多交朋友,關鍵時刻,總有人能拉我一把。
大家在酒桌上稱兄道弟,在微信群里互相點贊,營造出一種“我們關系很好”的氛圍。
但這是一種極其不靠譜的幻覺。
你必須明白一個扎心的事實:關系的本質,是價值交換。
你有用,你風光,你手頭有資源,你身邊自然圍繞著一群“朋友”。
可一旦你失勢了,落魄了,沒錢了,你看還有幾個人在你身邊。
你以前對他們再好,都沒用。人性的趨利避害,會讓他們迅速遠離你,甚至在你背后踩上一腳。
清代小說家袁枚,寫過一篇《隨園食單》,里面有一句話很:“諺所謂‘官場之交,今日袍笏,明日路人’者,皆是也。”
官場如此,生意場,乃至普通人的交往,何嘗不是如此。
期待別人的幫助,是這個世界上最不靠譜的事情。
把自己的事情寄托在別人會不會伸出援手上,是最大的賭博,而且你一定會輸。
五個技巧,幫你獨自一人,面對孤獨恐
所謂向內扎根,向上生長,不動,不搖,不言,不語。
道理都懂,但做起來難。
這里有五個操作辦法,平時多練,可以讓你慢慢習慣獨自一人的狀態,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第一個辦法:練習獨自吃飯。
不要覺得奇怪,一個人好好地去一家餐廳,點上自己喜歡的菜,安安靜靜地吃完。
不要玩手機,就感受食物的味道,觀察周圍的人。
吃飯是最具煙火氣的事情,當你能坦然地一個人享受美食,你的內心就開始變得強大。
第二個辦法:一次單人短途旅行。
不用去太遠,就去一個鄰近的城市。
自己規劃路線,自己訂票,自己找住的地方。
在陌生的環境里,你只能依靠自己。
這個過程,會強迫你調動所有的感官和能力去解決問題。
回來之后,你會發現,原來自己一個人,也能搞定很多事情。
第三個辦法:培養一個不需要與人合作的愛好。
比如書法,比如畫畫,比如寫作,比如學一門樂器。
這種愛好,是你和自己對話的過程。它能讓你在獨處的時候,內心有安放之處。
當你的精神世界足夠豐盈,你對外部陪伴的需求就會大大降低。
第四個辦法:信息齋戒。
選一天,比如周末,關掉手機,斷開網絡。
不看任何新聞,不刷任何短視頻,不參與任何線上聊天。
你就安安靜靜地待著,可以看書,可以發呆,可以整理房間。
你會發現,離開了那些喧囂的信息,你的頭腦會變得無比清晰,很多平時想不通的問題,會豁然開朗。
第五個辦法:刻意練習獨立決策。
從小事開始。今天穿什么衣服,晚上吃什么,周末去哪里。
不要問任何人,自己決定,自己承擔后果。
慢慢擴展到更大的事情,比如工作上的一個選擇,理財上的一個決定。
當你習慣了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你就不再需要別人的肯定來確認自己的方向。
一定要學會低頭獨自一人撐過
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中寫道:“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那他就不愛自由,因為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是真正自由的。”
我說了這么多,不是在灌什么毒雞湯,我只是想告訴你一個事實。一個你早晚會明白,但越早明白越好的事實。
人生的路,注定是孤獨的。
父母會老去,愛人可能會離開,孩子會長大有自己的生活,朋友更是來了又走。
唯一能從頭到尾陪著你的,只有你自己。
所以,一定要逼自己一把,去獨自面對那些讓你害怕,讓你恐慌的時刻。
去撐過那些沒有人幫你,沒有人理解你,甚至所有人都嘲笑你的日子。
獨自一人,不是被世界拋棄,是為了找回真正的自己。
撐過去,不是為了向誰證明什么,是為了對得起自己生命里的所有苦難。
不要再幻想有別人來救你,當然有肯定更好,但打一開始就別強求。
你唯一的靠山,就是你自己。
你的品格,你的毅力,你的學識,才是你最堅實的后盾。
獨自撐過去,你就是自己的光。
你如果真的能獨自一人撐過,你會變得沉靜,變得從容。
你想要的東西,會以一種你意想不到的方式,來到你身邊。
你自身,成了一個巨大的磁場,一個能量中心。你能吸引來所有同頻的人和事。
到那時,你想要的任何東西,都再也無法阻攔你。
要財有財,要關系有關系,要地位有地位……
你,就是一切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