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為自己負責,人生的主動權不可讓渡。
“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對你指手畫腳的人,真的為你好么?”
深夜,看到一位網友在網絡上發出的的靈魂拷問。
或許,很多人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家庭中,因為父母“為你好”,過著被他們設計的人生;
友情中,因為朋友“為你好”,穿著符合他們品味的著裝;
工作中,因為同事“為你好”,被迫站隊,陷入職場危機。
廢掉一個人最隱秘的方式,就是讓TA迷失在滿足別人“為你好”的“良言”中,蹉跎人生。
如果你也深陷這3種困擾,請盡早抽身。
他人的“好意”可以心領,但自主的行為權要交給自己。
一家人,親情綁架
看過一個訪談,男孩青云從小順從父親的“為你好”。
他根據父親的安排好好學習,考上父親理想中的大學,選擇父親認為合適的專業。
當他發現并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時,幾次嘗試和父親溝通未果,直到錯失機會。
當他看到老家有一位北大肄業的老鄉,事業很成功時,受到鼓舞。
青云也想退出自己并不喜歡的專業,去追求理想。
父親再次堅決反對。
父親自信地堅持,他以自己十幾年前大專生的眼光判斷現在的社會,操控青云的人生。
此刻,覺醒的青云知道,父親更在乎的是自己的面子。
在父親的傳統觀念里,即使事業成功,沒有文憑和權力也是一個失敗者。
這一次,青云終于不再屈從于親情的捆綁,他說:“哪怕代價很大,哪怕有99%的遺憾和絕望,我也要追求找到自我的那1%的爽感?!?/p>
因為他意識到,父母一直說為他好,并且認可他一直很乖,于他而言,只是讓自己成為一種被馴化的工具。
而今,他要追求自己的理想,重啟人生。
親情,是很多人一生無法割舍的牽絆。血緣,代表著一脈傳承。
這里的“為你好”,又有著看似最無法置疑的真誠與希冀。
青云說,自己在大三時才用毀掉自己的方式掙脫,代價很大,但也總算絕處逢生。
可生活中,有多少人在三四十歲的年紀仍舊深陷親情的“關愛”,痛苦地沉淪。
其實,只要想明白,縱使父母有一顆為你好的真心,但受限于他們的生活圈子和認知的局限性,以及時代的變遷,很難給到恰當的建議。
盡早掙脫“為你好”的親情綁架,成長為有能力的人,你才有機會回報這份親情。
當你奔向自己的目標,腳踏實地努力,取得成就時,世間少了一個被廢掉的混沌人,父母多了一個真正值得他們驕傲的孩子。
二朋友,情感壓榨
一位博主萬方說,雖然自己現在年入百萬,但已經不輕信任何人,尤其是朋友。
除了工作伙伴,她身邊幾乎沒有朋友。
萬方曾經有一位親密無間的閨蜜。
起初,萬方羨慕對方家境好,見識廣。
她把閨蜜當作偶像般相處,事事以閨蜜的意見為重要參考依據。
而閨蜜也總以“為你好”為由,給出毋庸置疑的判斷。
其實,萬方自己也不差,她長得很漂亮,品味也不錯。
腦子明明聰明靈活,偏偏缺乏自信。
她每次逛街,選擇閨蜜認為適合她的衣服,即使自己并不喜歡;
面對男孩的追求,有些雖然自己也心動,卻因閨蜜的一個否定,她就果斷放棄。
直到萬方在家人的支持下,開了一間服裝店,因經營有道,客源不斷。
隨著在事業上收獲到越來越多的正反饋,她的自信也逐漸增加。
漸漸地,每當和閨蜜有分歧時,她不再聽之任之。
這時,閨蜜說出心里話:“我一直知道你很優秀,我好怕你有一天會更優秀。 ”
“我希望你好,但不希望你太好,更不希望你比我好”。
這句話道出了多少人在友情中隱秘的心理,這也是很多人無法躲避的人性弱點。
很多時候,“為你好”的背后,只是對方對你的控制和道德綁架。
而在對方極強的控制欲下,隱藏的也僅僅是她內心強烈的焦慮、不安和不自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
有時,過于主動地讓渡自己的人生課題選擇權,也是在挑戰對方人性的底線。
每個人都會遇到迷茫、困惑的事情,這時,一個好心的提醒或者建議,或許能夠瞬間打通卡點。
但是,任何時候都不要失去自己理性地思考和判斷。
叔本華說:“人生就像寒冬的刺猬,彼此靠得太近,會被刺痛;然而離得太遠,又會覺得寒冷?!?/p>
社交,雖然是每個人身處社會的基本需求,但請不要在“閨蜜”和“兄弟”情中失去自我。
三、同事,卷入“內斗”
鄰居李姐剛畢業參加工作時,溫柔怯弱,被同事們形容像白紙一樣單純。
盡管,面對不熟悉的任務時偶爾犯錯,但她的純真和努力,贏得了周圍人的理解和包容。
大家不僅愿意伸出援手,還常常鼓勵她,希望她能快速成長。
然而好景不長,一位看似經驗豐富的同事時常以“為你好”的口吻向李姐透露消息:
“小心小張在背后說你壞話,他嫉妒你的進步;注意小劉,她總愛在領導面前搶功,你得防著點?!?/p>
這些話逐漸在李姐心中生根發芽,讓她開始懷疑周圍每一個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姐對這位同事的依賴越來越深。
她深信,對方是真心為她好,并且義無反顧地站到這位同事的陣營中。
她開始疏遠其他同事,甚至不自覺地成為這位同事在職場斗爭中的“棋子”。
她付出這份盲目的信任,換來了職場關系的急劇惡化。
原本和諧融洽的同事氛圍變得愈發緊張,大家對她的態度從熱情轉為冷淡。
而那位同事,則經常以“你還單身,沒有家庭負擔,應多干多練”為由,不斷壓榨她的個人時間。
讓她無償加班,完成本不屬于她的工作。
直到傳來對方升職加薪的“好消息”。
在這個過程中,李姐逐漸清醒,在職場怎能深陷“為你好”的陷阱。
職場雖然并非全然無情,但同事之間的交往,應該保持一定的界限和理性。
真正的成長,也不應依賴任何人的庇護或指導,而應靠自我驅動、不斷追求進步取得成果。
在職場中要保持獨立和清醒,不被“為你好”的糖衣炮彈所迷惑。
思想家愛爾修曾說:“有多少傷害都是打著‘為你好’的名義。”
職場不是講感情的地方,同事之交本應淡如水。
避免職場斗爭,關注個人成長,大家共同追求“為工作好”就好。
陳果教授曾說:“有個完美的理由,叫做‘我是為你好’。
你應該按我說的做,為什么呢?因為‘我是為你好’。
但我是為你好這件事,是由我說了算,你到底是不是更好了,是你說了算?!?/p>
很多人,容易站在自我視角去指揮別人的人生,有真心實意的規勸,也有實為算計的心機。
廢掉一個人最隱秘的方式,就是讓TA在“為你好”的“蜜罐”里失去自我。
但只要我們明白,沒有人能為自己負責,別人口中一萬個“為你好”,抵不過我們為自己規劃一個更好的未來。
很多事情,可以讓渡,唯人生的主動權不可。
批注:
有一種傷害,叫“我是為你好”。學會約束自己的同時,也要懂得保護自己,不被別人控制。任何關系里所有的付出,心甘情愿才最有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