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叔本華說:“生命就是一團欲望,欲望沒有滿足就痛苦,滿足了就無聊。人生就像一個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來回擺動。”
這話誠然精辟,如針尖點破一層薄紙,直透人心中那點不肯說破的真相。可這鐘擺的軌跡,卻未必是鎖住我們靈魂的最終牢籠。
世人常困頓于這擺錘之中:求而不得時,苦悶如蟻嚙心;一旦得償所愿,那瞬間的歡愉卻又似朝露,旋即蒸發殆盡,只剩茫然與空落。
欲望如無底洞,填滿一口,旁邊又裂開兩處。
我們終日奔忙,追逐著那些自以為能解救自己的東西,卻渾然不知,那追逐本身便成了新的枷鎖,將我們牢牢釘在命運的鐘擺上,被那單調的節奏來回推搡,不得安寧。
楊絳先生歷經滄桑,她定然懂得這種擺蕩的滋味。她身上更引人注目的,卻是一種沉靜如水的力量。
她的智慧并非來自躲避這鐘擺,而在于學會在鐘擺震蕩的間隙里,安然駐足,成為一位清醒的旁觀者。
這“靜觀”,實則是靈魂的抽身一步。當你不再被欲望全然裹挾,便能在苦與樂的間隙里,尋得一方寧靜的立足之地。
這并非冷漠無情,而是站遠些,冷眼瞧著那名為“我”的可憐人,如何執著、如何掙扎、如何被無形的力量拋擲。
此時,那呼嘯而過的鐘擺,便不再能完全擊碎你的心神了。
“靜觀”如同在靈魂深處點起一盞燈,照亮了那些被我們匆匆忽略的角落。
痛苦來時,不再只是盲目承受,而是去細細體味那痛里的紋理與溫度;無聊侵擾時,亦不再手足無措,而是去感受那空曠寂靜之中,隱約透出的生機與可能。
生命里那些被我們視為背景的微光——一杯清茶的暖意,窗外一束風的低語,手頭一件小事做完后的踏實——竟在靜觀之下顯出它本有的光澤來。
它們從未消失,只是我們慣于在痛苦與無聊的喧囂中,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罷了。
靜觀既久,便漸漸學會在欲望的洪流中,安然放下那非要抓取、非要占有的執念。
這“放下”,不是消極的放棄,而是如釋重負后的輕盈,是讓生命之舟卸下過重的欲望壓艙石,得以在更開闊的水域自由航行。
我們終于懂得,那鐘擺震耳欲聾的撞擊聲,不是唯一的生命旋律。
楊絳先生曾感嘆:“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這淡定從容,恰是走出了鐘擺宿命后獲得的大境界。靜觀之下,痛苦與無聊間那看似不可逾越的鴻溝,竟開始模糊消融。
我們不再被動的在苦與樂的兩岸間疲于奔命,而開始能在每一刻當下,感受存在本身的豐盈與完整。
如同鐘擺的擺動不再撕裂天空,而化作了大地深沉的呼吸,自有一份力量與節奏。
鐘擺當然存在,欲望也如影隨形。我們生命之舟的舵柄,卻未必非得交付給那無情的擺錘。
靜觀,這古老而樸素的智慧,正是助我們解開枷鎖的鑰匙。
它教我們在欲望的風暴中依然保有內心的方寸清明,在命運的擺蕩里尋得靈魂的定力與安穩。
鐘擺依舊擺動,但當你學會靜觀,那單調的撞擊聲里,便隱約能聽出另一種聲音——那是靈魂終于掙脫了繩索后,自由舒展時的輕唱。
原來這生命的玄機,不在擺脫鐘擺,而在學會在它持續的擺動里,安穩立定,做一個心平氣和的觀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