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中國有一款比殲16更強,性能還在蘇35之上的戰斗機,是中國最好的非隱身戰機,這便是殲11BG。
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其實應該思考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國真的有過“殲11BG”這個殲11B改型嗎?
【疑似“殲11BG”】
殲11BG是否存在
截至目前,我們幾乎無法從國內網站查找到有關殲11BG的官方信息,有關殲11BG的介紹,主要來自于國內自媒體援引自國外知名軍事媒體的相關文章。
比如說美國的《1945》,就曾在一篇介紹中國四代戰機的文章中,提到了殲11BG,并聲稱該型戰斗機的性能在蘇35之上。
再加上后來互聯網上又流傳起一張與殲11B極為相似但雷達罩涂裝有變的戰機試飛的照片,這被認為極有可能是中國的殲11BG在試飛。
【疑似“殲11BG”試飛】
可見殲11BG的存在需要打一個很大的問號,它并不像殲11BS這一殲11B的改型,得到過官媒的“認證”。
殲11BS的消息可以通過“南部強軍號”的官方微信查詢到,在2019年時它公布了解放軍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裝備的殲11B和殲11BS,這兩型戰斗機一齊出動,在空中發射導彈訓練的任務畫面。
考慮到殲11B及后續改型從技術層面來說已經不算太先進,我國沒必要藏著掖著,如果殲11BG真的有,那應該像殲11BS這樣,好歹能從官媒以及事業單位的過往報道中查到一言半辭。
【“南部強軍號”發布的殲11BS執行任務】
但既然直到如今,國內網站上都基本查不到有關于它的官方信息,說明其實際存在的概率的很低。
不過就算殲11BG真的存在,且它相較于殲11B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改裝,它也不太可能強過殲16,其整體性能可能會和蘇35差不多。
假設殲11BG的真的存在
殲11BG如果真的存在,那么它最有可能強過蘇35的地方,就是航電系統了。
畢竟俄羅斯在電子技術方面,已經被中國落在了后面。
【俄羅斯蘇35】
雖說在一些牽涉高度專業的特殊電子技術方面,俄羅斯還具有優勢,但整體來看,俄羅斯在電子預警等方面已經被中國反超,這就導致包括蘇35在內的俄羅斯戰機,其航電系統比不上中國戰機使用的。
中國殲11系列改到殲11B的時候,就已經為其裝備了四余度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全玻璃化座艙等等,那尤其進一步深度改進的殲11BG,裝備性能優于蘇35航電的同類系統,顯然不是什么離譜的事情。
【殲11B】
不過在機動性能方面,如果殲11BG真的存在,那它可能敵不過蘇35,或者勉強持平。
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上與俄羅斯仍有差距,且限制于殲11B的氣動布局和機翼設計,想要在機動性上超過蘇35,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即便殲11BG換裝更新的渦扇10B航空發動機,估計其機動性可能與蘇35勉強持平。
這么一分析就不難發現,殲11BG若是實際存在,它也算不得“中國最好的非隱身戰機”,其都沒有足夠的把握強過蘇35,更別提超越素有“全球最強側衛”美稱的殲16了。
【殲16】
小結與補充
事實上,光是對比一下殲11BG和殲16的現狀,就足以看出究竟誰是中國最好的非隱身戰機——
前者僅僅活躍在假設和猜測中,后者不僅穩定成批入役,還發展出了專精電子戰的改型,如果殲11BG真的那么強悍,為什么它沒能列入現役呢?
最后再來補充一點,其實殲11BG并非唯一一款,在外媒及國外專家口中是“比16更強”的戰斗機,早在2022年11月的時候,有一名叫安德烈亞斯·魯普雷希特還曾提到了“殲11D”。
【德專家的相關文章中涉及的所謂“殲11D”】
他宣稱這才是“中國最強四代重戰”,還“憐惜”了一番它的“下馬”,這個劇情實在是和殲11BG太像了。
參考資料:
【1】《論殲-11B的復產和殲-11D的命運》 觀察者網[2017.4.4.] 【2】《南部戰區海航殲-11B重型戰斗機夜間出擊》 環球網[2019.5.22.] 【3】《晨楓:俄羅斯為中國研制導彈預警系統,水平咋樣?》 觀察者網[2020.9.1.] 【4】《我們對中國側衛的了解-安德烈亞斯·魯普雷希特》 HUSH-KIT[2022.11.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