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字文化當中,數字六被賦予了“順溜,順利”的含義,一直以來,人們都將其視為“吉祥”的代表符號,與之相關的日期大多也彰顯著吉利。比如農歷六月,也稱作“伏月”“荷月”,在此期間流行著曬紅綠,天貺節,半年節等諸多節日,都是人們祈福納吉的重要時刻。而眼下六月進入收尾,又迎來閏六月,這意味著今年將有兩個六月,13次月圓,可謂吉上添吉。這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民間有“一年倆六月,三伏不見天”之說,人們根據不斷觀察發現,每逢閏六月的年份,三伏天里雨水格外多,而充沛的雨水更利于作物的生長,從而獲得好收成。同時在降雨期間,可以降溫,帶走一些暑熱,那么在伏天里也會更加舒適一些,今年入伏以來,天氣并沒有很熱,相比前幾天還涼爽了不少,這讓我們對于閏六月又多了一些期待。
閏月是農歷中為了避免與自然節律脫節而設置的,因為農歷與陽歷的制定依據不同,每年會有大約11天的時間差,而兩三年下來就會差的比較多,而有了閏月,便可以使二者更好地保持同步,共同指導我們的生活以及農耕。閏月古來有之,并且在漫長的發展中形成了閏月文化,在閏月期間有很多的傳統習俗與飲食講究,尤其是美食,它是傳統習俗的重要表達形式,在閏月來臨之際,吃啥大有講究,下面就要跟大家分享3樣傳統食物,每一種有蘊含著“吉祥”的寓意,明日進六月,有錢沒錢都別忘吃,寓意父母安康長壽福氣多,來看看吧~
第1樣——長壽面
閏六月正值秋收前夕,屆時也是作物們生長的關鍵時期,吃面有著祈福秋日獲得糧食豐收的含義。同時閏月文化中很大程度上是在彰顯孝文化,所以吃面的另外一層重要含義是祝福父母平安順利,福壽綿長。
1、首先來燜一鍋豬腳,準備一對,先將表面仔細清理,去除雜質,繼而切開,剁成小塊,再注意仔細搓凈。
2、先將其放到寬水里,多放點姜,料酒,煮一會兒,徹底沸騰后再等十分鐘,徹底煮出其中的臟東西,分別夾出來。
3、重新起鍋,其中加一把碎冰糖,炒化后繼續加熱,直到成為深褐色,屆時把豬腳倒里邊,快炒上色。繼而加熱水,八角桂皮香葉,以及蔥姜,燜兩個鐘頭,令其軟爛入味。最后補鹽,湯汁稍咸一些。
4、接著另外起鍋,其中添上寬水,水沸后放新鮮面條,兩三分鐘熟透關火,加點青菜燙熟。面撈起,過一遍水,之后盛到碗里,舀入豬腳以及料汁,拌勻后放青菜,便可以吃了。
第2樣——留娘糕
我國民間,重要的日子里要吃糕類食物,過年要吃年糕,重陽節要吃重陽糕,過生日要吃蛋糕,那么在閏月里則講究吃留娘糕,其一般是子女做給父母吃的,也是提醒人們要孝順父母。閏六月正值三伏天,屆時暑濕交蒸,對于我們的父母則是更大的考驗,需要我們更多地關注和呵護。做上一頓留娘糕,祝福他們平安康健。
1、這里用到了南瓜和紅棗,都是非常養人的食材。先將南瓜清理好,外皮要切掉,否則口感會差很多,將其先用蒸鍋加熱蒸熟。
2、從蒸鍋里倒出來,放入料理機,反復攪打成為細膩的糊狀。倒在盆里,其中加牛奶混合好,再補充發酵粉,泡打粉,糖少許,繼續拌勻,加適量的面粉,調成濃稠的面糊。
3、先等待面糊發起來,把其中的氣泡通過攪拌趕出去,屆時倒在模具中,刮平些,表面擺上棗,之后放進蒸鍋,等十五分鐘后,面糊的體積再次膨脹,用大火蒸四五十分鐘,其成型后就做好了。出鍋后倒扣出來,切開分成小塊,便可以上桌。
第3樣——雞蛋
在很多地區,閏月來臨講究送雞蛋,一般是給自己的親戚好友,以表達關心和問候。雞蛋是傳統里的營養品,同時蘊含著團圓美滿,平安無疾等。屆時可以多吃些,營養滋補又添好彩頭。
1、一些雞蛋,先把它們放到清水里邊,逐一用刷子刷遍,再換水沖干凈。
2、十個左右核桃,將其一一敲開,剝出核桃仁,這里我們用核桃皮,要帶著內部的軟膜,先將其洗兩遍,清除雜質。
3、接著將其放到清水里邊,先浸泡半個鐘頭左右,水變成褐色,再繼續加八角,桂皮,香葉,鹽,然后煮沸。
4、轉為小火,放入雞蛋,繼續用小火煮十五分鐘左右,小火可以避免將雞蛋煮裂,蛋液外流。關火之后燜一會兒。再用勺子把外殼敲開,出現裂痕,泡上兩個小時左右,令其入味,也更好地吸收精華。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關注,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