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美國駐華大使館商務公使銜參贊王勇安日前在圓桌會議上稱,中美鐵路行業各有所長,期待合作,并吹噓美國可以給中國提供豐富的經驗指導。
同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南非德班拉開帷幕。
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克林拜爾在記者會上叫囂稱,G7誓言遏制中國經濟影響力,同意集體加大力度,應對所謂“產能過剩”問題。
美西方國家霸權意識形態的體現之一,便是總把自己當“教師爺”,認不清客觀事實,還在用老舊的觀念看待中國。
先說鐵路。
美國的鐵路,確實有“長”處。
客觀來講,美國鐵路總里程已經超過26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而中國只有16萬公里。
但鐵路不能僅憑總里程而分高下。
美國的鐵路發展得早,統計范圍涵蓋了歷史遺留線路、私人貨運專線以及未完全拆除的廢棄路基,且隨著公路和航空領域的興起,現在運營的核心鐵路里程大概為18萬公里。
而中國統計嚴格,且幾乎全部實現現代化改造,并以客運為主,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已經成為常態。
如今中國高鐵營業里程達4.8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里程的70%以上,覆蓋97%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
而美國鐵路目前以貨運為核心,80%的服務在商品運輸上,且其鐵路老舊化嚴重,平均時速不足50公里,客運鐵路令人尷尬。
其首條高鐵項目還“爛尾”,修了16年,耗資150億美元,然而連一條軌道都還沒有鋪設好。
中國的鐵路發展蒸蒸日上,美國的鐵路行業萎縮,但是不同國家國情不同,制度不同,面臨的問題也不同。
讓中國去學美國的鐵路經驗,純粹是無稽之談。
參加會議的一家美企代表還聲稱,中國鐵路設備制造商可以在美國地鐵市場找到一些機會,但在鐵路領域幾乎沒有可能,因為該領域嚴格由美國本地企業主導。
造又造不好,還不讓造得好的來造,這不就是在固步自封?
跟不上時代,還拒絕接受幫助,不愿承認衰落。
美國官員、企業的無知自大令人震驚,美國鐵路的唯一學習價值,或許在于中國可以把其當作反面教材。
而德國副總理更是狂得沒邊了。
不僅繼續宣揚“產能過剩論”,更是直言中國產品是“垃圾產品”。
美西方的現代工業、制造業,競爭不過中國,就污蔑中國“產能過剩”、“市場傾銷”,本質上是其無能的表現,為了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借口和托詞。
判斷是否產能過剩,不能單純以產量和出口量作為標準,否則,歐洲多年來大量出口飛機和汽車,豈不是早就在輸出過剩產能?
更何況,既然覺得中國產品是“垃圾產品”,那連“垃圾產品”都競爭不過的德國產品又是什么?
競爭不過對手,第一時間考慮的不是如何提升自己,而是千方百計的抹黑對手,歐盟國家的思考方式,真是奇異。
克林拜爾還提到,G7在全球南方的影響力日漸減弱,而中國、俄羅斯等國家已在該集團內建立起合作關系,因此G7必須主動介入,以制衡中俄在全球地緣政治中不斷擴大的影響力。
對于G7或者是歐盟來說,與其擔心中俄如何,還不如多考慮一下怎樣緩解美國的關稅大棒帶來的壓力。
拿中國當“擋箭牌”,也是歐盟一貫以來對美國示好,轉移其國家內部矛盾的手段了。
歐盟堅定地站隊美國,反對中國,現如今可以說幾乎成為美國的附屬,完全喪失了自主性。
隨著歐洲經濟、政治、軍事體制的衰落,現如今,也只能嘴上逞英雄了。
看到中國的和平崛起,讓他們心生嫉妒,嫉妒變成了針對,又變成了憤怒,卻又拿我們沒辦法。
不僅不嘗試正確認知如今的中國,認清國家之間的差距,還不停地進行言語、輿論上的攻擊,這反而說明了他們的無力。
在美西方霸權主義思想熏陶下成長起來的“領袖”們,或許才是美西方逐漸衰弱的根本因素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