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夫見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滅,而明獨存。學道見諦,無明即滅,而明常存矣。
無明:為煩惱別稱。不如實知見之意,即闇昧事物,不通達真理與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精神狀態。亦即不達、不解、不了,以愚癡為其自相。如《本業經》上曰:“無明者,名不了一切法。”《大乘義章》曰:“言無明者,癡闇之心。體無慧明,故曰無明。”
本章解釋明來暗謝,光明一來到,黑暗馬上消失的道理,說明了“無明”是沒有實在的體性的,一旦見了道以后,無明也就不存在了。
見道,就是見到至高無上的佛道,也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怎么樣才能大徹大悟呢?就是去除愛欲,斷了無明煩惱。這里有兩個疑惑:一、不知道開悟是什么樣子?二、恐怕無明煩惱不容易斷掉,因為是無始劫以來就有的,怎么樣能把它斷盡呢?這一章就告訴我們其中的含義。
佛陀以譬喻來說,譬如拿著火把,進入到一間黑暗的房間之中,黑暗立即就會滅掉,同時黑暗的房間就會立刻變成光明的房間。所謂“千年暗室,一燈即破”,譬如一間房子,暗了一千年,今天點一盞燈,那一千年的黑暗,瞬間就破了,同樣,只要智慧一現前,無明煩惱都能斷掉,因此不必怕無明煩惱破不了,因為無明煩惱沒有本體、自性。
學習佛陀所說的道理,見到真諦之理,智慧現前,無明就滅了,真心的光明則常存不滅。從第十三章至本章(第十七章),釋迦牟尼佛往往借用譬喻,來配合說明佛法的道理,主要都是講世諦法,屬于世間的,“有”的道理。接下來第十八章,是講“空”的道理,也就是出世間法,真諦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