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天臺八教大意

0
分享至



前佛后佛,自行化他,究其旨歸,咸宗一妙。佛之知見,但機緣差品,應物現形,為實施權,故分乎八:頓、漸、秘密、不定,化之儀式,譬如藥方;藏、通、別、圓,所化之法,譬如藥味。

初言頓者,從部得名,即《華嚴》也。佛垂跡化,塵劫叵量,因壽倍之,果寧可喻?且從今日一期降生,托陰摩耶,主伴互為,唯資大法,譬如日出,先照高山,機不經歷,故名為頓。約譬次第,以初譬初,名為乳味,故《涅槃》云:“從佛出十二部經,譬從牛出乳。”又二乘機生,未受大化,雖復在座,如聾若盲,初會俱無見聞之益,亦名為乳。故迦葉領解云:“即遣傍人,急追將還,迷悶躄地等。”即第一時也。

次從鹿苑至于般若,名為漸教。既二乘全生,貴藥非賤治,不動九會,脫妙著麤,貫日托陰,納妃生子,示成鹿苑,轉生滅四諦法輪,小乘生信,先度五人,約譬次第,名為酪味。故迦葉領解云:“密遣二人,方便附近等。”故《涅槃》云:“從十二部經出修多羅,譬從乳出酪。”即第二時也。

次明《方等》、《大集》、《寶積》、《凈名》,褒圓嘆大,折小彈偏,自悲敗種,約譬次第,名生酥味。故《涅槃》云:“從修多羅出方等典,譬從酪出生酥。”故迦葉領解云:“過是已后,心相體信,出入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即第三味也。

次說諸部般若,轉教付財,融通洮汰,約譬次第,名熟酥味。故迦葉領解云:“長者自知將死不久等。”即第四味也。此等四味,對頓名漸。《法華》、《涅槃》非頓漸攝,開前頓漸,歸會佛乘,約譬次第,名醍醐味。故《涅槃》云:“從摩訶般若出大涅槃。”合于《法華》,譬從熟酥出醍醐味。故迦葉領解云:“臨欲終時,而命其子等。”即第五味也。

余之六教,遍在漸頓之中,同聽異聞,互不相知,名秘密教;同聽異聞,彼彼相知,名不定教。秘密、不定名下之法,只是藏、通、別、圓,佛世逗機,一音異解,從化儀大判,且受二名。略明化儀四教義竟。

次明藏、通、別、圓四教,亦遍頓漸二味之中,《華嚴》頓部,圓教兼別,鹿苑初成,十二年前說戒、定、慧三,并屬小但三藏教。十二年后,《般若》之前,《大集》、《寶積》、《楞伽》、《思益》、《凈名》、《金光明》,除《般若》外,并屬方等,對半明滿,具有四教。諸部般若帶半明滿,具通、別、圓,無三藏教。法華會竟,無三唯一圓教,《涅槃》最后談常,四教并知圓理,所以二經同醍醐味。


第一、明三藏教者,仍于《法華》及《大智度論》對斥小乘,得此名也。論云:“迦旃延子自以聰明利根,于《婆沙》中明三藏義,不讀衍經,非大菩薩。”廣破三祇六度權義,建立衍門通、別、圓三大乘觀行,謂《四阿含》即修多羅藏,《俱舍》、《婆沙》即阿毘曇藏,五部毘尼即是戒藏。此之三藏,三乘同須。戒防身口,經多詮定,論多辯慧。聲聞觀于四諦,緣覺觀十二因緣,菩薩修事六度。二乘則自調自度,菩薩乃弘誓與拔。因雖小異,俱析實陰,而歸但空聲聞,階位立于七賢七圣不同,種福乃三生六十劫。

次明支佛者,“支佛”,此翻緣覺。若出無佛世,觀華飛葉落,頓悟支佛,名為獨覺;生于佛世,聞說因緣,頓悟支佛,名為緣覺。并福厚根利,謂四生一百劫所修因也。

三、明菩薩乘者,從初發心,緣生滅四諦,發四弘誓愿:

一、未度者令度,即眾生無邊誓愿度,謂度天魔、外道、愛見二種六道眾生,此緣苦諦境而發心也。

二、未解者令解,即煩惱無數誓愿斷,愿斷愛見六道眾生二十五有見思之縛,令得解脫,即緣集諦境而發心也。

三、未安者令安,謂法門無盡誓愿知,即令愛見六道眾生知三十七品道諦,自安此緣道諦而發心也。

四、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即佛道無上誓愿成,此令六道愛見眾生滅二十五有因果,證滅諦理,此依滅諦境而發心也。

既以發心,須行填愿行,即三祇百劫所修六度。從初值釋迦牟尼,至罽那尸棄,名初僧祇。從此常離女人身,亦不自知當得作佛,即是外凡五停心總別念位。從尸棄至然燈佛,用七莖蓮華供養,布發掩泥,受然燈記,當得作佛,號釋迦文。爾時自知,口亦未說,名二僧祇。此是煖法,修事六度。次從然燈至毘婆尸佛,為第三僧祇,亦知亦說,此是頂法之位,修行六度。

若過三祇,百劫種福,三十二相百福成一相。福謂相因。福義多途,難可定判,于南洲男身,佛出世時,緣佛身相,故得種也。一云:“輪王于四天下自在為一福。”有云:“如帝釋于二天下自在為一福。”有云:“大千人盲,治差為一福。”有云:“一切人破戒,能為說法,令舍毀禁為一福。”有云:“不可譬喻,唯佛能知,入第三僧祇修行大行,故福難量。”


問:幾時種三十二相因?

答:極遲百劫,極疾九十一劫。故弗沙佛觀見釋迦弟子根熟,宜在前度,于寶窟中放光遠照。菩薩尋光,至弗沙所,七日七夜一心觀佛,目不暫眴,苦行贊嘆,超彌勒前九劫獲證。

修行六度,各有滿時,凡有所施,而無遮礙。如尸毘王代鴿,是檀滿。如須陀摩王舍國獲偈,護不妄語,是名尸滿。如羼提仙人為歌利王割截無恨,身體平復,是忍辱滿。如大施太子為諸眾生入海求珠,充足窮乏。得珠入手,海神見其睡,即藏其珠。太子覺已,誓將此身抒海令盡。天帝感見,諸天助之,海水減半。乃至七日翹足偈贊弗沙,即精進滿。如尚闍黎仙人入定,鳥巢髻中,待子能飛,方乃出定,是名禪滿。如劬嬪大臣分閻浮提地而為七分,息國仇諍,是般若滿。此訖前百劫并下忍位也。次入補處,生兜率,托母胎出生,出家降魔,魔軍散已,安坐住禪,即中忍成就。次一剎那入上忍,次一剎那入世第一,次一剎那發真無漏,三十四心斷惑證果,十力、無畏等皆成就,名佛。轉于法輪,緣盡入滅,舍利住世,廣福人天。此是三藏三乘之相。

問:何故二乘即生斷結,菩薩從初乃至降魔仍未斷耶?

答:二乘厭患生死,自求涅槃,故先斷結。菩薩慈悲,先物后己。設乃因時斷思,未得無漏,力弱,從其元意,亦名未斷。

問:三乘所修,凡具幾法?

答:大而為論,并用十法,能通之門有四,隨入咸然。今約有門略明十義:

一、明所觀之境,即是識正無明因緣生一切法也。故《大論》云:“色若麤若細,總而觀之,無常無我。”悉是顛倒,如阿毘曇廣說,不同外道計微塵世性及自然等。

二、真正發心者,既識無明乃至老死,正求涅槃,發三乘心,出離見愛,不要名利,唯志無余。


三、遵定慧者,既誓求出有,依木叉住修道,但遮障紛馳,道何由克?為修四念,學五停心。破五種障名停,事觀名定,念處即慧。慧定均停,故名安心。

四、破法遍,令見有得道,以無常等慧遍破見愛也。

五、知通塞者,前雖知見等是過,未見其德。過即是塞,德即是通。通謂道滅、無明滅等及于六度。塞即集因緣生等及于六蔽。節節檢校,是通須護,塞即須破。

六、道品調適,既識通塞,進修道品,所謂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勤修念處,名四正勤。定心中修,名四如意。五善根生,名五根。根增長,名五力。定慧調停,名七覺。安隱道中行,名八正。

若一停作三十七品,余停心亦如是。此三十七是行道法,將入無漏城有三門,謂空、無相、無作。苦下空、無我二行,為空門;集、道各四及苦下苦、無常十行,為無作門;滅下有四,為無相門。故知三乘莫不依諦。

七、修對治者,若利人即入,鈍人不入,當修助道。故論云:貪欲心起,教修不凈及背舍等為助。無常析觀,歸真為正。

八、識次位者,雖修正助等法,明識真似階降不同,令無上慢。

九、善修安忍,總修四念,入于煖法,似道煙生。若不安忍,不至煖頂。頂法退為五逆,煖退為一闡提,忍世第一后,入真無漏,由能安忍內外諸障。

十、無法愛者,上安忍策進外凡,令入內凡,令無法愛,策內凡位,而入見諦,斷于見惑,或超或次,得成無學。利人節節得入,鈍人具乘至十。阿毘曇中所明雖廣,不出十意,名為十法成乘。

有門既爾,空門、亦有亦空門、非有非空門亦如是,廣如大本。三藏教竟。


次明通教。通者,同也。此教三乘因果大同,故名通教。故經云:“欲得三乘,當學般若。”論云:“聲聞及緣覺,解脫涅槃道,皆從般若得。”三人共行十地,三人同斷見思,前無七賢之名,后無等覺、妙覺,所證雖同,三藏觀法,巧拙有殊。通教體陰,則真名巧;三藏析陰,方真名拙,即是界內巧拙相對。相對雖爾,此去三教,并屬大乘。大名雖同,若地若行,名數多少,深淺天隔。

初、干慧地,即是外凡,體陰、界、入如幻如化,總伏見愛八倒,名四念觀。住是觀中,修正勤、如意、根、力、覺、道,雖未得煖法相似理水,總相智慧深利,故稱干慧地。

二、性地者,得煖法理水霑心,增進頂忍及世第一,見無漏性,皆名性地,即內凡也。

三、八人地

四、見地。此兩地不出入觀,共斷見惑,發真無漏,見于諦理,即初果位。八人者,八忍也,即無漏一十六心,亦應云八智,智少一分,文略從因,故云八人。

五、薄地者,體破欲界六品思惑,故名為薄,即斯陀含果。

六、離欲地,斷欲九品,不來欲界,即阿那含果,故云離欲。

七、已辦地者,三乘進斷色、無色界八九七十二品思惑,即羅漢果,名為已辦,聲聞行極。

八、支佛地,雖同斷見思,福厚根利,能除習氣也。

九、菩薩地,從初發心,緣無生四諦,發菩提心,至六、七地,從空入假。假謂化道,空即空觀。道觀雙流,誓扶習氣,還生三界,用道種智游戲神通,凈佛國土,成就眾生,三乘機熟,即坐道場。用一念相應智慧進斷余習及界內無知,得一切種智名。

第十、佛地,轉無生四諦法輪,化三乘眾,入無余涅槃,如火燒木,無復灰炭,香象度河,到于邊底,故經云:“諸法實性相,三乘亦皆得,而不名為佛。”


三乘觀行亦有四門。今亦約有門明于十法成乘:

初、明觀境,即六道陰入能觀、所觀皆如幻化。

二、明發心,二乘緣真自行,菩薩體幻兼人,與樂拔苦,譬于鏡像。

三、安心定慧,前雖止觀,并空如空,而安二法。

四、破法遍,用幻化之慧,破幻化見思。

五、識通塞,雖知苦集、十二緣生及六蔽等皆如幻化,亦以幻化道滅、十二緣滅及六度等通之,節節檢校,皆如幻化。

六、道品調適者,以不可得心修三十七品也。

七、對治者,體三藏法無常、苦、空,如幻而治。

八、識次位者,了干慧等十地因果,三人殊途,而不謬濫。

九、令安忍干慧外凡內外諸障,而入性地。

第十、速令內凡性地不著相似法愛,而入八人見地證真。

余三門亦如是,廣如大本。通教竟。


三、明別教者,此約界外獨菩薩法,教、理、智、斷、行、位、因、果,別前二教,別后圓教,故名為別。《涅槃》云:“四諦因緣有無量相,非諸聲聞、緣覺所知。”諸大乘經廣明菩薩歷劫修行行位次第,互不相攝,并此教也。《華嚴》明十住、十行、十回向為賢,十地為圣,妙覺為佛,《瓔珞》明五十二位前加十信,《仁王》不論等覺,但五十一位,《金光明經》但出十地佛果,《勝天王》但明十地,《涅槃》明五行十功德。既是界外菩薩行位隨機利益,豈得定說?

今約《瓔珞》總明七位:一、十信;二、十住;三、十行;四、十回向;五、十地;六、等覺;七、妙覺。

初、十信者,十心之中,以信為本,故云十信。十心者:一、信;二、念;三、精進;四、慧;五、定;六、不退;七、回向;八、護法;九、戒;十、愿。即是外凡伏忍位也。住、行、向三,并屬內凡柔順忍位。

二、明十住者,即習種性。從信入住習,從假入空,斷界內見思,故名習種。一、發心;二、持地;三、修行;四、生貴;五、方便具足;六、正心;七、不退;八、童真;九、法王子;十、灌頂。

三、明十行者,性種性也。從十住空性而入十行假性,名性種性。一、歡喜;二、饒益;三、無瞋恨;四、無盡;五、離癡亂;六、善現;七、無著;八、尊重;九、善法;十、真實。

四、明十回向道種性者,修中道觀,伏界外惑,故名道種。一、救護眾生;二、不壞;三、等一切諸佛;四、遍至一切處;五、無盡功德藏;六、隨順一切堅固平等善根;七、等觀一切眾生;八、真如相;九、無縛無著解脫;十、入法界無量。

五、明十地圣種性者,證中道觀,故名為圣。一、歡喜;二、離垢;三、明地;四、燄地;五、難勝;六、現前;七、遠行;八、不動;九、善慧;十、法云。此之十地破界外十品無明,更破一品入于等覺,更破一品入于妙覺。

始終但破十二品無明,乃與圓教第二行齊。以我之因,為汝之果。教權位高者,譬如邊方未靜,高位目之;定爵論功,其官則下。此教緣無量四諦發菩提心,苦集滅道皆無量相,若論自行,隨一門豎入化他,始終橫破。故十住自行,從假入空,用生、無生觀六界空,十行入假,廣集四四十六門法,知十界假,回向后心,滅九界假,證佛界中,地前緣修兩觀,經劫無量,為中道方便登地三觀現前,與圓初住無二無別,名為證道。


若有宜聞地上歷別,亦作一地不知二地,說之故得。諸大乘經或明七地之前猶居方便位也,此則始終約教不同。緣修地前對地,名為教道。且約自行四門之中有門所修,十法成觀:

初、明境者,緣于登地中道妙有之境而為所觀,局出空有之表。

二、明發心者,緣此妙有,起四弘誓,故《華嚴》云:“菩薩不為一人、一國、一界微塵人,乃為法界眾生發菩提心也。”

三、安心者,既發心已,安心進行,修諸定慧,定愛慧策耳。

四、破法遍者,用妙有慧,遍破空有也。

五、識通塞者,次第三觀為通,見思塵沙無明為塞,傳傳檢校,是塞令通耳。

六、道品調適者,三十七品是菩薩寶炬陀羅尼,念處破倒,正勤、如意能生五根,力必增長七覺、八正,定慧均平,入三解脫門,證中無漏。

七、對治助開者,用前藏、通,助開妙有實相中道。

八、知次位者,善達七位,終不謂我叨極上圣。

九、安忍者,策十信位入于十住,令離違順、強軟二賊。

十、無法愛者,策三十心令入十地,若愛相似之法,名為頂墮。

余三門亦如是,廣如大本。別教竟。


次略明圓教者,圓名圓妙。《華嚴》法界廣大,《凈名》入不二法門,《般若》最上之乘,《涅槃》一心五行等,并圓妙法也。此等圓妙,一理無他,兼帶半滿,權覆于實,旨趣猶隱。今從佛意,卷權歸實,開顯之圓,粗騰綱要,即以《法華?分別功德品》末,明本跡流通,如來滅后,五品聞經轉說,起觀行成,以為凡地措心之首。

經云:“又復如來滅后,若聞是經,而不毀呰,起隨喜心,從會而出,聚落、田里,為父母宗親隨力演說,如是展轉,至第五十人,聞而隨喜,其福超勝于四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眾生,令得羅漢,百千億分不及其一。”則初隨喜品也。經云:“何況讀誦、受持之者。”即第二品。經云:“若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即第三品。經云:“況復有人能持此經,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是兼行六度,即第四品。經云:“若人讀誦,為他人說,復能持戒,忍辱無瞋,精進勇猛,得諸深定,智慧問答。”則是具行六度,第五品也。初品之初,校量叵測,余之四品非凡小所知。略如經文,不能具述。

初言隨喜者,隨喜妙法也。法即心法及生佛法。此法即心,此心即法,三無差別,凡圣一如。如即實相,實相遍相百界三千,百界三千無非實相,故經云“諸法實相”,即指諸佛權實法也。所謂如是相、性、體、力等,即百界三千也。妙心體具,具不出心,猶如金體具足眾器,具不出金,故名具心,以之為妙。

妙心是境,妙智是觀,觀境不二,能照能遮。所言境者,具三諦也。具心即空,真諦境也;具心即假,俗諦境也;具心即中,中道第一義諦也。知真即空觀,知俗即假觀,知中即中觀。常境無相,常智無緣,無緣而緣,無非三觀,無相而相,三諦宛然。

初心此知慶己、慶人,故名隨喜,即第五十人也。會初聞說,即五品之初,觀念無間,故有異也。一一品中以五悔為本,故彌勒因時無別苦行,但修五悔,日夜六時,無時有須臾廢,成等正覺。

次以圓解觀心修行五悔,更加讀誦,善言妙義與心相會,如膏助火,是時心觀益明,名第二品也。

次以增品勝心修行五悔,更加說法,轉其內解,導利前人,以廣濟故,化功歸己,心倍勝前,名第三品。

次增進心修行五悔,傍行六度,福德力故,倍助觀心,更一重深進,名第四品。

次以圓心修行五悔,正行六度,自行化他,事理具足,心觀無礙,轉勝于前,不可比喻,名第五品。

此等五品并外凡位,假名五品,既轉明靜,豁入聞慧,通達無滯,深信難動,即入十信六根清凈內凡位也。見思之惑,任運先除,如冶鐵作器,麤垢先盡,故《仁王般若》云:“十善菩薩發大心,長別三界苦輪海。”與三藏、通教佛果位齊,與別教十回向齊也。

信名雖同別教人之與行,深淺永殊。住、行、向、地亦復如是。圓賢位竟。


次明圣位。四十二品并破界外微細無明,初入十住,破十品無明,證圓佛性,開佛知見,故《華嚴》云:“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真實之性,不由他悟。”即此意也。

證初一位,即能分身百佛世界,為十界像,普現色身,隨機設化。二住已去,十位加前,乃至妙覺不可說界,本高跡下,普現三昧。次入十行,更破十品,示佛知見。次入十回向,更破十品,悟佛知見。次入十地,進破十品,入佛知見。豎論雖爾,橫論一一皆具開示悟入佛知見也。次破一品入等覺。后破一品入妙覺。妙覺無上,無所復論,始終理等,故名為圓。

約事仍殊,乃分諸位。譬如濕性,冰水無殊,融冰成水,初后宛然。應明六即,方顯圣理。圓性恒遍,生佛咸如,理即佛性;如理而知,名字佛性;如知修觀,剎那無間,觀行佛性;獲凈六根,相似佛性;破界外惑,證真初住乃至等覺四十一位,分證佛性;妙覺一位,智斷俱圓,究竟佛性。理同故即,事異故六,故名六即。如諸大教,有即名者,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等,并判六即,方免濫非。

問:《華嚴經》云:“初發心住,便成正覺。”何須更因余之位耶?

答:正覺分成,名成正覺,非即發心成究竟正覺。譬如闇室分四十二分,一炷之燈,即名室明,可同于二、三乃至四十二炷。若了此喻,一成一切成,不失初后,明昧宛然。應知圓人四門,并位位十法,淺深有異。今且總明十法名相:


一、觀不思議境者,謂觀一念所具之心即無作四諦,達此具心,無非眾生,生佛一如,涅槃無二,即苦滅諦不可思議。達此具心無非煩惱,煩惱即般若,即集、道諦不可思議。惑智相即,因果寧殊?一一無非空、假、中。境即空故方便凈,即假故圓凈,即事故性凈,三凈一心中得,名大涅槃。故《凈名》云:“一切眾生即大涅槃。”名不思議境。境、法非一,名廣;無非實相,名高。故《法華》云“其車高廣”。

第二、發真正菩提心者,緣前實境,起四弘誓。緣前苦境,誓度眾生,故《法華》云“未度者令度”;緣前集境,誓斷煩惱,故《法華》云“未解者令解”;達惑即智,則法門無盡誓愿知,故《法華》云“未安者令安”;生死即涅槃,則佛道無上誓愿成。故《法華》云“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四諦是所緣之境,四弘是能發之誓。誓若無境,名為狂愿;境不發誓,名為頑諦。依諦發心,離于邪、小、偏、偽之過,故名真正。故《法華》云“又于其上張設幰蓋等”。

三、巧安止觀者,體境法界,法界寂然,名止,止即定也;寂然常照,名觀,觀即慧也。此即總安。若分止觀逗四悉機,名為別安。若總若別,無非圓觀,故名善巧。故《法華》云“安置丹枕”,即車內枕也。

四、破法遍者,以圓三觀,遍破三惑,惑智俱圓,一心中破,名破法遍。故《法華》云“其疾如風”。

五、識通塞者,苦、集無明,見、思、塵沙為塞。道滅無明,滅即空、即假、即中等為通。是通須護,有塞須破。于通起塞亦復如是,節節檢校,名識通塞,即車外枕也。

六、道品調適者,無作七科,一一調試,隨宜而入,四念為本,雙非枯榮,余品例之,無非中道,名道品調適。故《法華》云“有大白牛等”。

七、對治助開者,若正道多障,圓理不開,須修事助。事即五停及三藏六度等。事成理顯,事理咸如,名為合行。故《法華》云“又多仆從等”。

八、知次位,令無上慢。

九、能安忍,策進五品,而入十信。

十、無法愛,策于十信,入證初住。

故經總譬“乘是寶車,游于四方”乃至“直至道場”等。故知中下修觀十法,具須上根,體境含諸,或一二三不定,內外作受,無不咸然,大車無量,言豈徒設?以法對譬,出自一家,本跡所歸,圓理無二,不別而別,位位增明,廣如余文,非此可具。


依文判義,若四若八,目擊道存,更引《涅槃》證成其理。故第六云:“凡夫如乳,須陀洹如酪,斯陀含如生酥,阿那含如熟酥,阿羅漢、辟支佛、佛如醍醐。”《大論》云:“聲聞經中稱阿羅漢名為佛地。”故三人同是醍醐,此譬三藏教五味也。

《涅槃》三十二云:“眾生如雜血乳,須陀洹、斯陀含如凈乳,阿那含如酪,阿羅漢如生酥,辟支佛如熟酥,佛如醍醐。”此譬通教五味。支佛侵習,小勝聲聞,故與菩薩同為熟酥,佛正習俱盡,名醍醐。

《涅槃》第九云:“眾生如牛新生,血乳未別,聲聞如乳,緣覺如酪,菩薩如生熟酥,佛如醍醐。”此譬別教五味。十信輕毛,菩薩如雜血乳,九住已前斷通見思名乳,比擬聲聞,十住小深,故比擬支佛如酪,十行、十向如生、熟酥,十地之初,已名為佛,故如醍醐。

《涅槃》二十七云:“雪山有草,名為忍辱,牛若食者,即成醍醐。”草喻八正。能修八正,即見佛性,此譬圓教不歷四味即成醍醐。

又《涅槃》二十七云:“置毒乳中,遍于五味,皆能煞人。”譬于秘密及不定教。毒譬佛性了因種子,五味譬受報五道,煞人譬值佛聞法斷惑。不明諸教,經不可通,無彼經譬,教何能顯?

問:別具五味亦具四教,及方等、涅槃四教何別?

答:涅槃四教俱知常住,方等四教隔別不融別。具四教法四人,一謂菩薩人,知四種法,雖四不同,善須得意。故知稟教自行化他,暗于八教,旨歸行解甚難通會。為實施權,意在于實;卷權歸實,意在于權。權實雖殊,不思議一;本跡久近,妙理恒同。十方佛化無他,戒、定、智慧,人人備足。汝等所行是菩薩道,五篇何局自度心修?無二無三之談,方便焉不歸實?得《法華》意,冰冶云銷。古今失意之人,咸招打腳之喻。執實謗權,尚違安樂之行,執權謗實,愆逾七逆者哉!

謹案天臺一宗略論旨趣,究其始末,余文廣尋,可謂習義觀之初章,辯偏圓之妙慧。終朝結舌,遍誦眾經,八音掩扇,常聞梵響。靈山親證,語不徒施,發陀羅尼,言可驗矣。

頃因好事者直筆書之,儻有見聞者,咸資種智自他功德,冀必由茲法界怨親俱霑愿海。天臺釋明曠于三童寺錄焉。


圖文 | 玉泉寺數據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當陽玉泉寺

? 公眾號:dy-yuquanchans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觀察|家族恩怨、民族情緒、軍政權斗,多重邏輯纏繞泰柬沖突

觀察|家族恩怨、民族情緒、軍政權斗,多重邏輯纏繞泰柬沖突

澎湃新聞
2025-07-26 07:24:30
浦東機場深夜扣人!被限制離境的銀行負責人,竟是出身上海的華人

浦東機場深夜扣人!被限制離境的銀行負責人,竟是出身上海的華人

史書無明
2025-07-26 12:30:14
河南焦作耍流氓,按住歌手寫檢討!歌手最后被迫改歌名

河南焦作耍流氓,按住歌手寫檢討!歌手最后被迫改歌名

風向觀察
2025-07-25 19:04:18
不刷100萬不理人、引導網暴素人,旺仔小喬正臉被扒,曝更多黑料

不刷100萬不理人、引導網暴素人,旺仔小喬正臉被扒,曝更多黑料

一娛三分地
2025-07-24 19:19:57
哈佛重磅預警:全球AI失業潮最快2年內來襲,世界經濟陷入大崩盤

哈佛重磅預警:全球AI失業潮最快2年內來襲,世界經濟陷入大崩盤

Hi科普啦
2025-07-24 17:06:59
民辦大學,學生荒來了!接下來就是大學老師失業潮和大學倒閉潮

民辦大學,學生荒來了!接下來就是大學老師失業潮和大學倒閉潮

狐貍先森講升學規劃
2025-07-24 17:00:03
廣東6名干部被通報

廣東6名干部被通報

魯中晨報
2025-07-26 13:30:13
CBA選秀大會:福建狀元楊曦皓 四川榜眼杜智博江蘇探花龐崢麟

CBA選秀大會:福建狀元楊曦皓 四川榜眼杜智博江蘇探花龐崢麟

醉臥浮生
2025-07-26 11:01:19
女飛行員劉憶北錄取事件發酵,說話凸牙眼鏡斜,女承父業惹人質疑

女飛行員劉憶北錄取事件發酵,說話凸牙眼鏡斜,女承父業惹人質疑

四斤
2025-07-25 11:21:55
為什么華為寧愿給鴻蒙智行車主午餐多加幾個菜,也不愿交保護費?

為什么華為寧愿給鴻蒙智行車主午餐多加幾個菜,也不愿交保護費?

阿傖說事
2025-07-26 09:25:08
不能認定性騷擾!“武大圖書館性騷擾事件”一審宣判!男生患PTSD,女生精神崩潰

不能認定性騷擾!“武大圖書館性騷擾事件”一審宣判!男生患PTSD,女生精神崩潰

封面新聞
2025-07-26 03:54:06
回顧:北京一富商請7位好友吃飯,酒足飯飽之后,7人被丟入焚化爐

回顧:北京一富商請7位好友吃飯,酒足飯飽之后,7人被丟入焚化爐

趣味萌寵的日常
2025-07-26 12:24:32
劉強東他是真的敢干,甩出王牌“七鮮小廚”,徹底革了美團的命

劉強東他是真的敢干,甩出王牌“七鮮小廚”,徹底革了美團的命

海綿芝士局
2025-07-24 18:41:05
感謝全世界的賭狗,讓這個平臺敢給主播95%的分成。

感謝全世界的賭狗,讓這個平臺敢給主播95%的分成。

差評XPIN
2025-07-25 00:10:02
如果沒有央視新聞,懂車帝那個視頻能發出來嗎

如果沒有央視新聞,懂車帝那個視頻能發出來嗎

關爾東
2025-07-26 10:37:01
陳佩斯《戲臺》上映就被一星刷屏,觀眾的差評理由出奇一致

陳佩斯《戲臺》上映就被一星刷屏,觀眾的差評理由出奇一致

八卦南風
2025-07-25 17:28:09
巴沙爾突然回歸,以色列全面閃擊,7月26日,敘利亞戰局新消息

巴沙爾突然回歸,以色列全面閃擊,7月26日,敘利亞戰局新消息

小笛科技
2025-07-26 12:31:07
性取向成謎,遭人民網怒斥,被保姆實名舉報,51歲何炅終于回應了

性取向成謎,遭人民網怒斥,被保姆實名舉報,51歲何炅終于回應了

銀河史記
2025-07-25 15:15:15
一級演員朱儉因病去世

一級演員朱儉因病去世

極目新聞
2025-07-26 12:16:23
國家為什么會強力保護私生子的繼承權?

國家為什么會強力保護私生子的繼承權?

伊歷史
2025-07-24 16:26:01
2025-07-26 14:52:49
十方叢林 incentive-icons
十方叢林
網聚善知識,弘揚禪文化!
22031文章數 221146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頭條要聞

日本又炒作 宣稱"首次發現"中國海軍的新型援潛救生船

頭條要聞

日本又炒作 宣稱"首次發現"中國海軍的新型援潛救生船

體育要聞

3年過去了,她還是歐洲杯上最酷的姐

娛樂要聞

王菲近況惹人憂!謝霆鋒重操老本行?

財經要聞

劉煜輝:當下重要不是找確定性而是轉折點

科技要聞

AI教父辛頓現身上海:人類如何不被AI殺掉

汽車要聞

"得房率"超90% 全新嵐圖知音空間信息曝光

態度原創

教育
手機
藝術
數碼
游戲

教育要聞

積累了很多好詞佳句,為什么還是寫不好作文?

手機要聞

iPhone情何以堪!中國手機平均電池容量5418mAh:明年國產機邁入10000mAh時代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數碼要聞

最小的Surface Pro來了,能否成為學生黨最佳“搭檔”?

異象回聲:白星抽取價值分析!這是黑絲追擊隊的又一次崛起么?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源县| 桑日县| 合江县| 佛冈县| 伊通| 新安县| 宁陵县| 株洲市| 绿春县| 皋兰县| 西吉县| 昌江| 乌鲁木齐县| 健康| 上思县| 广东省| 贵州省| 宜宾县| 云龙县| 内江市| 潼南县| 资阳市| 仙桃市| 黎川县| 芜湖县| 靖江市| 偏关县| 舟曲县| 安龙县| 武安市| 夏河县| 余干县| 鸡西市| 凤冈县| 启东市| 孟连| 个旧市| 平南县| 长岭县| 乳源| 六枝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