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平民豪車,命運反轉
7月21日,行業媒體傳來消息,奔馳將延長當前A-Class兩廂車的生產周期,至少持續到2028年。
這些年,奔馳A級面向不同市場需求,提供了兩廂版、三廂版和中國特供長軸版車型。目前國內在售的有進口兩廂版(A35和A45)和國產長軸版車型(1.3T的A180L和A200L)。
而國外,早在2022年,由于產品競爭力不足以及美國消費者對“豪華緊湊型車”概念接受度較低等原因,奔馳A級就已退出美國市場,僅在歐洲和亞洲維持銷售。今年3月,有媒體報道,奔馳高管確認了于2018年在全球推出、并于2023年改款的第四代A級掀背車(即兩廂車)和三廂車將停產。
可沒想到短短幾個月后,這款歷經四次迭代,累計銷量超過百萬的“平民豪車”迎來了命運反轉。
據Autocar報道,奔馳A級的三廂版車型已于今年早些時候停產,而兩廂掀背版預計將繼續生產。
歐7排放法規(即歐盟制定的最新汽車排放標準)將在2026年底實施,目前尚不清楚奔馳A級現有的發動機能否通過優化以滿足更嚴苛的新標準。
不過,有行業消息稱,高性能AMG系列的A35和A45車型將會停售,因其搭載的代號為M139的2.0T四缸渦輪增壓發動機無法滿足歐7排放標準,但停售時間尚未確定。另外,奔馳A級在歐洲的生產將從德國的拉施塔特工廠轉移到匈牙利的凱奇凱梅特工廠。拉施塔特工廠未來將用于生產奔馳新款的CLA和CLA Shooting Brake車型。
近期,有媒體報道,全新的CLA訂單情況相當不錯,甚至在德國的交付時間可能要等到2026年。奔馳高管甚至表示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啟三班倒生產模式,以盡快解決一車難求的問題。目前的CLA只推出了純電動車型,汽油版預計將于年底推出,采用1.5T+48V輕混動力,匹配8速雙離合變速箱。
《財經天下》了解到,目前國產長軸版奔馳A級仍在銷售中,包括了2025款A180L、A200L,以及AMG系列的A35L,官方指導價分別為25.13萬元、27.57萬元和41.66萬元。
前段時間,有多位車主反饋,奔馳A200L的全款和貸款含息落地價在18萬~19萬元,最低能下探到16萬元左右。A35L根據選裝配置的不同,落地價大概在32萬~35萬元。
今年4月,一位來自廣州奔馳4S店的銷售告訴我們,奔馳A200L的破冰價來了,“首付3萬元開走”的買菜價,落地只有17萬元左右,其中包括5A5B保養、全車貼膜、記錄儀和保險等贈品。
對于給奔馳A級“續命”一事,北京奔馳方面表示暫未聽到相關信息。有經銷商告訴《財經天下》,目前國產長軸版車型仍在少量生產,主要為A200L車型。易車App數據顯示,2025年1~6月奔馳A級的累計銷量為7651輛,2023年和2024年的銷量分別為46864輛和29728輛。
02、下好一盤整棋
從1997年第一代奔馳A級誕生到2004年,不足十年時間,A級車累計銷售了110萬輛,足見其在當時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到了2010年底,奔馳才將第二代奔馳A級引入國內試水銷售。
直到2018年,北京奔馳才推出了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全新A級三廂轎車,與已經國產化四年的奧迪A3和國產化兩年的寶馬1系掰手腕。后兩者以20萬級別的價格教育用戶,已經為市場奠定了基礎。
相比之下,奔馳A級延后國產化,既能讓競品承擔試錯成本,又能以“后來者”身份用更高的配置和長軸距搶占市場,奔馳A系軸距2789 mm,比奧迪A3長159 mm,比寶馬1系長119 mm,空間更大。
恰逢2019年全國乘用車銷量達到了2144萬輛,盡管同比下滑了9.6%,但以BBA為主的豪華品牌卻實現了逆勢增長。當時,傳統燃油車依然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新能源車滲透率僅為4.7%。在車型分類方面,轎車依舊是最大的細分市場,與SUV市場相比有著超過100萬輛的領先優勢。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豪車的入門級車型賣得都還不錯。乘聯會數據顯示,奔馳A級賣出去了6.8萬輛,遠超同期銷量4.5萬的寶馬1系,奧迪A3更是憑借著終端大幅降價賣了約8.5萬輛。
然而,在國產化后的幾年里,奔馳A級也受到國產新能源汽車的沖擊。盡管奔馳加速電動化轉型,曾提出到2030年,在條件允許的市場實現全面電動化(即停售燃油車),但今年上半年,梅賽德斯-奔馳集團首席執行官康林松在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稱,公司將調整2030年電動化戰略,不再堅持“在條件允許的市場全面轉向純電銷售”的目標,轉而采取燃油車與電動車長期共存的靈活策略。
當時外界普遍認為,奔馳對待電動化的態度更務實了。未來5年,奔馳的產品線將是燃油、混動、純電并存的格局,而非一刀切轉向電動化。這一策略或許更符合當前的市場實際。
據行業人士觀察,這或許也是奔馳A級得以繼續生產的原因之一,因為在向電動化和高利潤豪華市場轉型的過程中,奔馳依然需要依靠緊湊型車維持銷量。
當然,目前歐洲市場對于這樣一款燃油A級車仍有較高的需求,也是A級延長生產的動力。站在奔馳的角度,如何在產品布局、利潤平衡和品牌定位上“下好一盤棋”,才是頭等大事。
(作者 |石楊,編輯 |田夢,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本內容來自財經天下WEEK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