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0日,1158平方公里土地,就這樣從塔吉克斯坦手中,回到了中國版圖。
這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一幕:一個國家主動歸還爭議領土。
這個叫塔吉克斯坦的國家,總面積才14.31萬平方公里,卻甘愿讓出近1%的國土,為什么?
——《壹》——
貧窮與富有的悖論
2024年的數(shù)據(jù)讓人困惑,塔吉克斯坦GDP約141億美元,人均收入剛剛超過1300美元,這是什么概念?中國一個縣級市的經(jīng)濟總量,就能超過這個國家。
1050萬人口,擠在14.31萬平方公里的山地上,93%都是山地和高原。
但這里并不缺資源,水力資源世界第八,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世界第一,冰川融水滋養(yǎng)著整個中亞,阿姆河、錫爾河都從這里發(fā)源。
地下埋藏著50多種礦物質(zhì):金、銀、鉛、鋅、鈾。
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在這片土地下都能找到,富饒的土地,貧窮的人民,這就是塔吉克斯坦的悖論。
走在杜尚別街頭,中塔友誼車隨處可見。
車身上用中俄兩種文字標注著同一個意思:這是中國援助的,從1992年中塔建交開始,這樣的標識就沒有消失過。
2020年底,中國對塔投資累計30.15億美元。
這個數(shù)字是塔吉克斯坦年GDP的四分之一,中國企業(yè)在這里投資了50多個項目:水電站、金礦、公路建設。
中國是塔吉克斯坦第一大投資來源國和第三大貿(mào)易伙伴。
2023年,雙邊貿(mào)易額39.26億美元,同比增長53.5%,一個1300美元人均收入的國家,為什么能吸引如此大規(guī)模的投資? 答案藏在歷史深處。
——《貳》——
失去的土地
1864年,爆發(fā)叛亂,沙俄抓住機會,出兵占領了新疆西部大片土地,這是俄國南下戰(zhàn)略的一部分,目標直指印度洋的出海口。
帕米爾高原成了大博弈的棋盤。
英國害怕俄國南下威脅印度,俄國要突破英國的圍堵,兩個帝國在這片雪山之間劃線,完全不顧及這里原本的主人。
1881年,《伊犁條約》簽署。
清朝收回了大部分被占土地,但代價是割讓了更多的領土和賠償,帕米爾高原的東部,從此從中國版圖上消失。
這片土地有多大?2.85萬平方公里,比海南島還要大。
沙俄的胃口不止于此,1884年,《喀什噶爾界約》進一步南推邊界線,設置了所謂的"待議區(qū)",名義上是待議,實際上是為殖民滲透找借口。
清政府從未承認這種占領的合法性。
但虛弱的國力,讓抗議只能停留在紙面上,蘇聯(lián)成立后,這些被占土地并入了各個加盟共和國,帕米爾高原的大部分,劃給了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一個歷史的巧合:被占領的中國土地,成了塔吉克斯坦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為后來的和解埋下了伏筆,1924年,塔吉克斯坦成為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在蘇聯(lián)的計劃經(jīng)濟體系下,這里被定位為原料供應地:棉花、有色金屬、水電。
工業(yè)基礎薄弱,經(jīng)濟結(jié)構單一。
67年的蘇聯(lián)時期,塔吉克斯坦習慣了依賴, 技術靠援助,市場靠內(nèi)需,安全靠駐軍,這種依賴,在1991年成了致命傷。
——《叁》——
獨立后的困境與援手
1991年12月25日,蘇聯(lián)國旗最后一次從克里姆林宮降下,塔吉克斯坦的噩夢開始了,原有的產(chǎn)業(yè)鏈瞬間斷裂,原材料運不出去,制成品進不來。
通往俄羅斯和歐洲的唯一鐵路線經(jīng)過烏茲別克斯坦,但兩國關系惡化。
2010年,烏茲別克斯坦單方面關閉了這條生命線,塔吉克斯坦與外界的鐵路交通徹底中斷,更糟的是內(nèi)戰(zhàn),1992年到1997年,持續(xù)5年的內(nèi)戰(zhàn)讓這個新生國家血流成河。
10萬人死亡,60萬人淪為難民,基礎設施被摧毀,經(jīng)濟徹底崩潰。
這是蘇聯(lián)解體后受沖擊最大的國家, GDP萎縮了60%,人均收入跌到不足200美元,國際社會的援助杯水車薪,世界銀行、聯(lián)合國的資金有限,條件苛刻。
西方國家忙著瓜分蘇聯(lián)遺產(chǎn),對這個偏遠的山國興趣不大。
就在塔吉克斯坦最絕望的時候,東方的鄰居伸出了援手,1992年1月4日,中塔建交,中國是最早承認塔吉克斯坦獨立的國家之一。
不僅承認,還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第一批援助是糧食和藥品,接著是基礎設施建設:公路、橋梁、電力,到2010年,中國向塔吉克斯坦提供了超過3億元人民幣的無償援助。
這個數(shù)字看起來不大,但對于當時的塔吉克斯坦來說,是救命稻草。
中國的援助沒有政治條件,沒有苛刻要求, 西方援助通常伴隨著制度改革、市場開放等條件,中國的援助只有一個要求:勇于發(fā)展。
塔吉克斯坦政府感受到了這種善意,但如何回報這份恩情?
答案是土地,1999年8月13日,塔吉克斯坦總統(tǒng)拉赫蒙訪華,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中塔國界的協(xié)定》。
這是第一次正式討論邊界問題。
2002年5月27日,關鍵的突破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中塔國界的補充協(xié)定》簽署。
塔吉克斯坦同意,將爭議的2.85萬平方公里土地中的3.5%,約1000平方公里,交還給中國。
這個決定在塔吉克斯坦國內(nèi)引發(fā)爭議,反對派指責政府"賣國求榮",但拉赫蒙政府心里清楚:與其守著爭議土地窮困潦倒,不如用它換取發(fā)展機會。
——《肆》——
1158平方公里的和解
數(shù)字很精確:1158平方公里,這是經(jīng)過實地勘測后的最終數(shù)字,2002年,中塔成立國界聯(lián)合勘界委員會。
2006年6月到2008年8月,兩國勘界人員在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爾高原上,豎立了101根界樁,每一根界樁的位置,都經(jīng)過GPS精確定位。
這不是簡單的劃線,而是現(xiàn)代測繪技術與外交智慧的結(jié)合。
2010年4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中塔國界線的勘界議定書》簽署,法律程序走完,就等政治決斷。
2011年1月12日,塔吉克斯坦議會下院投票。
多數(shù)票通過,批準勘界協(xié)定,130多年的領土爭端,就此畫上句號,2011年9月20日,帕米爾高原,第75號界樁,兩國舉行交接儀式。
13時整,五星紅旗在這片土地上升起。
1158平方公里,重新回到中國版圖,這片土地并非荒蕪,勘界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金礦和鈾礦,金是硬通貨,鈾是戰(zhàn)略資源。
對中國來說,這是意外收獲,對塔吉克斯坦來說,這是戰(zhàn)略投資。
交接儀式后,真正的回報開始了,中國企業(yè)大規(guī)模進入塔吉克斯坦,2007年,西藏珠峰資源股份有限公司在苦盞建立塔中礦業(yè),注冊資金3000萬美元。
這家公司最多時有1000多名中國員工,是在外中國人數(shù)最多的單一企業(yè)之一。
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中塔公路連接南北,沙赫里斯坦隧道打通天塹,這條隧道長5253米,海拔最高處3000米,是中亞最長的隧道。
從杜尚別到苦盞,原本需要10-15小時,現(xiàn)在只需3-4小時。
今天的塔吉克斯坦,仍然是中亞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但變化是顯而易見的,杜尚別的新地標是中國援建的議會大樓和政府大樓。
街頭的中塔友誼車越來越新,超市里有了中國商品,餐桌上有了中國農(nóng)產(chǎn)品。
2024年,塔吉克斯坦GDP達到141億美元,增長8.4%,雖然人均收入仍然不高,但增長趨勢明顯,更重要的是,這個國家找到了發(fā)展的路徑。
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勇氣用土地換發(fā)展,塔吉克斯坦做到了,而且成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