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在食品市場已深耕多年,市場規模早已邁入千億級別,從生活節奏的加快、獨居人口的增多等趨勢來看,市場對方便面等速食食品的需求本應水漲船高,然而外賣行業的迅速普及以及速食食品種類的日益豐富沖擊了方便面市場,使得一些企業業績遭遇滑鐵盧,如今似乎進入了博弈期。
面對市場困境,頭部品牌紛紛采取策略以求突圍,但從業績來看影響甚微,整體來看,頭部品牌依然依賴經典口味,創新也多集中在“換包裝+加量不加價”層面,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突破性創新。
近期多個品牌陸續推出了超大泡面產品,主打多人分享場景,試圖通過場景化營銷來重構產品的價值主張,但想要成為品類新風口并不容易,而且這一創新門檻并不高,品牌還要繼續探索“大包裝+”來賦予產品更高的價值,還需要在價格上加以斟酌,打造性價比優勢來順應當前消費降級的趨勢。
“超大泡面”破局更多消費場景
這些年外賣行業越來越普及、速食產品越來越多樣、預制菜逐漸興起,這都對方便面品類的增長造成了一定沖擊,為了維持增長,高端化和產品提價成了行業共識,但這對業績改善的貢獻甚微。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各個品牌將創新的方向瞄準了“超大泡面”,比如今麥郎、白象、統一等行業頭部品牌先后推出了超大泡面,試圖通過打造多元化的消費場景來突破瓶頸。
從市面上這些產品宣傳來看確實也能夠證實上述觀點,比如某品牌產品包含四塊面餅,在包裝上特別強調“一壺水、一起吃”的概念;某品牌定位為“多人食分享裝”;某品牌超大泡面一整盒包含兩個方盒共8塊面餅,并強調“千萬不要1人吃”。品牌想要通過強調多人分享將產品融入露營、聚餐、職場等更多場景中,以此拓展消費場景的同時吸引更多消費群體來提高銷售轉化率。
超大泡面在上述多人分享的消費場景中還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比如在職場中以分享的名義增進團隊的凝聚力和互動性,從而為其增添了一定的社交屬性,甚至可以成為社交貨幣,這無疑會吸引更多人購買。有利也有弊,大包裝產品并非沒有缺點,對于單人或小家庭來說大包裝產品可能顯得過于龐大,不易存儲和消耗,甚至可能導致浪費,這可能會勸退一些消費者。
僅靠上述一些多人分享場景還遠不能支撐品類發展,還需要品牌拓展更多消費場景,基于這類產品的獨特視覺沖擊力,或許可以深耕送禮場景,畢竟現在以年輕人為主的市場中,別樣化的送禮方式反倒會更受青睞。屆時輔以精準的營銷或許可以掀起一陣熱度,不僅可以將超大泡面與送禮場景深度關聯,還可以帶動其它渠道超大泡面的銷售,由此來看該品類似乎具備成為風口的潛力,但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通過差異化創新和精準營銷來突破現有的市場格局。
倉儲會員店成“新戰場”?
對于這種超大包方便面而言,想要在市場中立足選擇合適的渠道很重要,此前市場中類似的大包裝零食大都選擇倉儲會員店或量販零食店作為主要渠道,超大泡面也是如此,比如某品牌選擇沃爾瑪作為上新渠道、某品牌在山姆會員店渠道推出。去年山姆會員店就推出了一款巨型合味道泡面桶并點燃了一波巨型包裝的搶購熱潮,或許是有之前的成功案例,品牌對這些渠道更有信心。
其實從多方面都能看出上述渠道與超大泡面的適配度,由于山姆會員店、沃爾瑪等渠道的消費群體多為中高收入家庭,聚餐、露營等場景更多,價格敏感度較低,有實力為新奇包裝付出較高的溢價;而且這些渠道本身就以大包裝、大規格產品為主,其主要消費群體也通常為人口較多的大家庭,天然適配超大泡面多人食用場景,與產品設計理念高度契合,這便能直接精準觸達消費群體。
以山姆為例,數據顯示2024年山姆中國會員突破了800萬,會員單次消費普遍在1000元左右,而大潤發、家樂福等大型商超單次消費基本在100元左右,這組對比數據更直觀地體現出了山姆用戶的消費能力,品牌若能利用好會員體系實現精準復購也是筆不小的收入。這類渠道以精選商品和品質保障著稱,通過在這些渠道上新還可以強化產品高端化、品質化形象,與市面上其它產品形成差異化競爭,還可以借助渠道熱度實現產品關注度的提升。
對于品牌而言,還可以規避市場風險和競爭壓力,這些渠道用戶反饋更集中,便于品牌快速收集數據優化產品,對口味、包裝進行升級從而更精準地滿足市場需求,降低大規模鋪貨風險。另外,傳統商超中方便面品牌多樣,憑借多年的耕耘早就占據重要地位,產品占限度也更高,在倉儲會員店等渠道上新可以減少與同類型產品在貨架陳列、價格等方面的沖突。
從吃面到曬面,解鎖場景營銷新玩法
想要實現產品拓展,營銷是較為關鍵的一步,品牌可以結合產品特性和目標人群需求進行精準營銷?;诋a品多人分享的特性品牌可以突出其與聚會、團建、露營等多人場景的適配性,并通過包裝設計和宣傳來強化分享概念。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品牌都是以場景化營銷來切入市場,接下來品牌想要脫穎而出還需要抓住消費痛點,實現更加精準的營銷。
其背后蘊含的情緒和社交價值很值得品牌深入研究,近年來情緒價值成為當代年輕人消費的重要驅動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消費的重心轉向自我滿足與個性表達,品牌可以在產品包裝設計上繼續創新,推出更具視覺沖擊力的產品,形成社交貨幣屬性,激發消費者拍照分享欲望,無形中提升產品熱度。
比如去年零食很大在抖音發布的宣傳視頻中,工作人員身扛各種各樣加大版零食串街走巷,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掀起了一波熱度,開業后其人流量更是越來越多,成為不少人打卡拍照的“景點”,在五一假期當天更是刷新了紀錄,單日銷售額超過79萬。超大泡面品牌也可以效仿這類零食店的策略,在線下可以將超大泡面做成立體地標,吸引人們打卡拍照,這不僅可以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一陣熱度,還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
在線上品牌可以通過與綜藝節目合作,推出聯名套餐或定制活動來制造話題,激發搶購熱潮,并通過故事營銷來傳遞陪伴感,比如針對打工人加班現狀在超大泡面宣傳時突出能量、勵志的情感,加大與市場的情感聯系,從而激發購買欲望。還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的優勢推出互動營銷活動,如抽獎、問答等,還可以吸取評論區的反饋意見改進,提高市場對品牌的好感度,塑造更具優勢的品牌形象。
探索“大包裝+”
包裝變大是當下食品界的一股潮流,是品牌洞察市場的結果,也是實現差異化競爭的重要營銷策略,在競爭激烈的食品行業中包裝已經成為品牌競爭的重要一環。相關調查顯示商品的包裝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決策,64%的消費者會根據包裝決定是否嘗試新品,而新包裝刺激的消費,所產生的投資回報率是廣告投入的50倍。
但隨著熱度越來越高,也會吸引更多品牌模仿,各大品牌都希望通過別出心裁的包裝設計吸引消費者,同質化問題也會愈發明顯,接下來入局品牌應該從“大包裝+”入手,提高產品的差異化優勢,避免陷入新一輪的同質化競爭?,F在方便面飽受詬病的就是健康化轉型,雖然低脂、低鹽、高蛋白方便面被企業標榜為健康化方向,但第三方檢測顯示某品牌“低脂面”脂肪含量僅比傳統產品低10%且鈉含量超標。
品牌可以推出“大包裝+健康”系列產品,因為方便面的本質仍是高碳水、高添加劑的加工食品,與其在低脂、低鹽方面下功夫,不如以做加法的方式提升其健康營養價值。比如在超大泡面中配套更多樣化和更“大”的食材,通過增加脫水蔬菜種類、凍干肉塊等真實食材提升附加值,還可以做到健康與營養強化。
基于其多人分享的特點,還可以推出“大包裝+不同口味搭配”等創新組合來吸引市場目光,雖然現在市面上的超大泡面口味多樣,但一整盒包含一個口味,不同消費者對口味的需求是不同的,品牌可以在一個大包裝內涵蓋多個口味,盡可能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這一小變動不僅可以較大地提高產品差異化賣點,還可以對品牌的多樣化形象進行有效強化。
“大”時代,性價比陷迷局
大包裝之所以引爆零食市場,組合要得益于其更具性價比的賣點,但從市面上超大泡面的價格來看,似乎有些不符,比如某品牌超大泡面平均100克售價約為5.97元,某品牌平均100克售價約4.65元,而普通桶裝泡面平均100克售價在3-4元左右,袋裝價格則更低。雖然一些品牌打著更具性價比的旗號,但從凈含量和價格上綜合來看,并不具備明顯優勢,而且超大泡面在包裝上的成本還可能更低,這很可能是品牌以噱頭來獲得短期利潤的產品。
但從品類現狀來看,超大泡面具備成為品類風口的潛力,如若品牌能夠激發出產品潛力,很大概率會為品牌增長貢獻較大力量,接下來品牌應重新審視大包裝策略,產品上市之初吸引消費者的可能更多是新奇,但想要實現高復購率,性價比是邁不過去的門檻。相關洞察指出,有超過30%的受訪者認為在選擇品牌時會更青睞實惠、性價比高的品牌,畢竟現在處于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
而且現在市場中的方便面品牌業績承壓明顯,漲價、發高端新品、跨界營銷都沒能拯救頹勢,方便面業務增長乏力、整體營收下滑等成為行業內的關鍵詞,近日某頭部品牌發布的2024年財報顯示方便面業務2024年收入284.14億元,同比下滑1.3%,已經連續兩年下滑。從市場大環境來看,超大泡面若想立足也需要斟酌性價比。
但品牌要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優化供應鏈降低成本,確保大包裝產品在價格上更具競爭力,因為食品安全問題是消費者較為關心的問題之一,頻繁的質量問題無疑會對品牌造成致命打擊。近年來某品牌多次因產品質量問題被曝光,如酸價超標、產品變質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品牌形象和消費者信任度,即便相比其它品牌價格較低,也依舊難以在市場中超越其他競爭對手。
借助大包裝零食撬動年輕消費力
提起零食市場的流行趨勢,大包裝必然榜上有名,自去年開始推出專賣超大零食的“零食很大”門店,開業第二天,營業額就如火箭般躥升,一舉突破102萬元大關,瞬間成為消費者的打卡新寵,吸引了海量顧客蜂擁而至。這一系列大動作的引領下,超大零食迅速火遍全國,成為當下零食市場炙手可熱的潮流單品。越來越多的品牌通過大包裝產品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產品種類涵蓋了從辣條、方便面、薯片、餅干、果凍到飲料等等。
比如億滋公司旗下的趣多多推出了全新超大號餅干趣多多體積比常規趣多多軟心餅干大了三倍,餅干內的巧克力豆更是比標準版增大了四倍;超大果凍、衛龍超大辣片以及各種大規格包裝的零食大禮包依舊擺在顯眼的陳列架上。
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抖音平臺上,#大零食#話題的播放量在短短一個月內就飆升至5億次,微博上,關于大零食的討論熱度同樣居高不下,相關話題閱讀量在一季度突破了8億,小紅書上,“巨型零食”相關筆記在過去半年內新增超30萬篇,點贊總數超過2000萬,收藏量也高達1500萬。
這也直接帶動了“大包裝”熱度不斷攀升,這為超大泡面的推新奠定了一定的市場基礎。實際上大包裝零食并非今年才出現,早在多年以前,就有相關品牌推出過大規格零食產品,但效果并不是很好,直到近兩年才逐漸被市場接受,并形成趨勢。究其原因,除了消費心理的變化,社交媒介的推波助瀾也讓大包裝產品成為話題焦點。
發展至今,大包裝已經更像是一種高效的營銷手段,對于品牌而言通過生產比較有視覺沖擊力的超大包裝來吸引年輕人,激發他們拍照打卡并在社媒上分享傳播。布局超大泡面的品牌可以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優勢,發起“挑戰巨型泡面”“解鎖隱藏吃法”等話題挑戰,吸引年輕群體參與互動,提升品牌曝光度,并且借助大包裝市場熱度實現銷量增長。
從實用到環保,包裝也要戳中消費痛點
大包裝除了“大”以外,還要在設計上以實用性和體驗感為核心,將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使其在市場中長遠發展下去。在實用性上,品牌可以選擇較好的材料提高其利用率,吃完泡面后還可以作為儲藏盒、洗菜盆等,增加重復利用價值。在社交平臺中可以看到奶茶袋子做紙巾盒、瓶子變儲物罐等創意用法,超大泡面也可以借鑒這一思路,推出更多創意玩法。
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普及,青年人對環保議題的關注日益增強,這也影響了其購買食品時的選擇,更加傾向選擇那些關注環境影響、采用綠色生產工藝的品牌,無論是選擇天然、可持續的原材料,還是減少碳足跡的包裝設計,都成為消費者衡量產品價值的重要標準之一。選擇環保材料作為超大泡面的原料也可以為產品增添一層濾鏡,契合“00后”綠色消費理念,進一步強化品牌形象。
在體驗感上,品牌也要洞察市場痛點做到針對性解決,比如針對年輕消費者對便攜性的需求,設計可折疊或可重復使用的超大泡面包裝;引入易撕口、旋轉蓋或拉鏈封口,方便快速開啟和未食用部分的保存,提升使用便捷性,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還可以將每個面餅之間設置分隔式包裝或獨立調料分區,滿足不同場景下的食用需求。
趣味性也可以作為提升體驗感的手段之一,比如設計互動式包裝,內置小游戲或謎題,增加開包樂趣,這進一步深化了產品所帶來的情緒價值。還可以在包裝中放置卡片,以此兌換盲盒等,激發消費者的探索欲望,延長產品使用周期,提升用戶粘性。通過這些細節的差異化,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實用性的追求,更在無形中傳遞了品牌對環保責任的重視,更能助力其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行業思考: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方便面市場中出現了一個新趨勢,多個品牌紛紛入局推出超大泡面,并強調多人分享的消費場景,雖然從市場整體發展及產品特點來看確實有成為風口的可能,但想要長遠立足還需要品牌從多維度提升。選擇合適的渠道和精準的營銷是不容忽略的一大步,未來隨著越來越多類似產品涌入,品牌還需要在產品上下功夫,比如探索“大包裝+”系列,不斷加強產品壁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