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橫山區波羅鎮,只要提起王宏強,可謂家喻戶曉:他曾在部隊服役多年,復員后成為響水電站一名普通職工。下崗后,他成為波羅街頭一名“志愿者交警”,多次前往地震災區進行救援。再后來,他被招聘為橫山區交管大隊輔警,成了“馬路指揮家”。如今退休在家的他,把“熒光綠”變為“志愿紅”,仍力所能及地為他人提供幫助,成為周邊村民最離不開的那個人。
王宏強(右)幫當地村民建房(受訪者供圖)。
1964年出生的王宏強,是橫山區白界鎮人。 1982年7月,他參軍入伍。1987年至1989年,他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在沙場上英勇戰斗,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1990年,王宏強從部隊轉業回鄉,被分配到橫山區響水電站工作。2006年,響水電站改為股份制企業,他成為下崗職工,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每月幾百元的保障金維持。
盡管生活困難,但王宏強始終嚴格要求自己,用愛心服務社會。從2006年起,他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看到橫山城區交通擁堵,他經常在堵車的地方疏導交通。有出租車司機為他送來錦旗,稱他為“最美志愿者交警”。2009年,橫山區交管大隊招聘他為輔警。
橫山區波羅鎮是“北進咽喉,西進隘口”的交通要道,每天有上千輛車在狹窄的街道上排成長龍,堵得水泄不通。王宏強協調有關單位,在街道十字路口安裝紅綠燈,并對破損的路段進行修補。每天,他拿著喊話器,在波羅街頭不停喊話,無論白天黑夜,還是刮風下雨,人們都能看到他疏導交通的身影。
在疏導交通的同時,王宏強多次參加全國各地重大自然災害搶險救援志愿服務活動。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王宏強在北川中學搭建帳篷,卸物資、送傷員。在甘溪敬老院照顧傷員,為他們洗衣做飯、清理衛生,前后長達50多天。
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后,王宏強奔赴災區,在結古鎮紅旗小學,為師生搭建臨時帳篷,挖掘教學儀器,搬運救災物資……
2012年7月12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王宏強在房山區青龍湖鎮,幫群眾清理淤泥,重建房屋,并自籌5.3萬元,買了1000多套被褥和日常用品運往災區。
工作之余,王宏強經常在各個中小學校,向師生義務宣講雷鋒精神、宣傳交通法規。他還義務打掃周邊街道衛生、清理公廁、修理電器……不管誰家有困難,他都會及時伸出援手。
為便于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王宏強花了10多萬元,先后買了4輛二手汽車,其中一輛二手車在從玉樹回來的路上自燃了。王宏強曾保存有厚厚的一沓加油票,足有200多張,這都是他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活動期間加油的票據。
多年來,王宏強為志愿服務活動累計花費40多萬元,至今仍欠有近20萬元的外債。其實,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他的妻子患有糖尿病、腎炎和卵巢囊腫等多種疾病,經常需要打針吃藥。
“我曾是一名軍人,是部隊這座大熔爐鍛煉了我。我愿意奉獻愛心,回報社會,不管流血流汗,哪怕獻出生命,我都無怨無悔!”王宏強說。
在王宏強老家房屋的墻上,懸掛著40多面錦旗,這都是近年來他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時,有關單位和受益群眾贈送給他的。“我活在世上,就是為了給大家多做點實事好事。我時刻以雷鋒精神激勵和鞭策著自己,我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中去!”王宏強說。
近年來,王宏強先后被授予橫山區“最美退役軍人”“當代活雷鋒”、第二屆“榆林好人——當代活雷鋒”、陜西省愛國擁軍模范個人以及全國五一行業模范等榮譽稱號。
如今的王宏強,雖然退休在家,但他依然活躍在志愿服務活動當中,為當地的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幫群眾修窯、修路、整地、找人、挖水渠、雇機械,參與義務植樹,宣傳交通法規,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現在哪里,為鄉村振興繼續奉獻著余熱。
來源:榆林日報
編輯 秦學 校對 劉雅嬌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