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白于山區,湛藍天空下,一臺臺百米高的風力發電機如同巨人列陣,銀白色的葉片在風中緩緩旋轉。現代工業與自然風力在榆林市定邊縣奏起一首交響曲,將塞北的風力轉化為清潔電能。
定邊縣的風力發電機,夕陽下風光無限。
定邊地處毛烏素沙地南緣,年平均風速達每秒6米,年有效風時4000小時以上,可利用面積超3000平方公里,是陜西風力資源最富集的地方。
近年來,地處陜西“風口”的定邊縣依托得天獨厚的風力資源,錨定“雙碳”目標,在新能源產業上跑出加速度,逐步形成風力發電全產業鏈生態集群。截至2024年底,該縣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600萬千瓦大關,年輸送綠色電能90億千瓦時,新能源裝機容量位居全省第一,是名副其實的陜西新能源大縣。
7月9日,記者走進定邊縣,探尋一臺風力發電機從零起步,直到屹立于山巔的歷程。
7月9日,在中材科技(榆林)風電葉片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百米的巨型風機葉片正在鋪層平臺上緩緩成型。
葉片是風力發電機展開的翅膀。記者走進中材科技(榆林)風電葉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材科技風電葉片公司”)的生產車間,在機械轟鳴聲與智能設備運轉聲中,只見長達百米的巨型風機葉片在鋪層平臺上緩緩成型。
“我們生產的風電葉片有4個型號,最長的超過110米,接近40層樓的高度,是目前國內陸上最長的風電葉片。”中材科技風電葉片公司工作人員張春香告訴記者。
“制造葉片就像做蛋糕,需一層層鋪疊,再通過真空灌注成型。”中材科技風電葉片公司工藝主管姚繼有介紹,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嚴格控制質量,以確保葉片的性能和可靠性。
自2023年2月首支百米風電葉片下線以來,中材科技風電葉片公司已累計生產大型風電葉片400余套,產品輻射陜甘寧蒙4個省區,產值累計達4億元。該公司落戶定邊,不僅填補了西北地區百米級葉片制造空白,帶動當地形成從復合材料到智能運維的產業鏈閉環,還吸引配套企業入駐產業園,加速了定邊從新能源資源大縣向裝備制造產業高地的轉型。
記者走出生產車間,只見幾十支葉片整齊列陣。這些“風之翼”即將奔赴定邊周邊的風電場,在百米高空“展翅”。
7月9日,中材科技(榆林)風電葉片有限公司生產好的風電葉片,這些“風之翼”即將奔赴定邊周邊的風電場。
葉片“上天”,離不開挺拔的脊梁——風機塔筒。
步入陜西建工新能源(定邊)風機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西建工風機公司”)的制造車間,一條西北最長的智能化塔筒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轉,一節節塔筒在焊花飛濺中逐漸延展成“鋼筋鐵骨”。
“一套風機塔筒分為6節,高度超過140米,總重量超過400噸,堪稱‘巨無霸’。它的作用就是支撐風力發電機的葉片和主機艙,使其能穩定運行。”陜西建工風機公司總經理陳會敏說。
在陜西建工風機公司制造車間,記者明白了風機塔筒內部的奧秘。
“從外面看,塔筒就是個大圓柱,但它內部直徑達5米。我們要在里面造一部電梯,供工人使用,2到3分鐘就可以直達頂部。塔筒內部還要安裝專門的電纜,輸送電能。”陳會敏介紹,每套風機塔筒下線后還要進行精密檢查,以確保安全運行。
當下,陜西建工風機公司正在生產國家能源集團在神木市的一個風電項目訂單,53套塔筒任務計劃在7月底前完成。作為定邊縣首個風電裝備鏈主企業,該公司已實現塔筒制造關鍵設備國產化率95%以上。
如果說葉片和塔筒是風力發電機的“軀干”,那么主機就是它的“大腦”。
在定邊縣產業園區,榆林定邊風機智能制造總裝廠項目即將開工建設。“項目主要建設年產300臺(套)大兆瓦風電機組總裝生產線,以填補定邊風電高端裝備產業鏈的空白。”榆林定邊風機智能制造總裝廠項目開發經理劉強說。
定邊縣5GWh新型儲能裝備制造項目現場,該項目助力“風力綠電”穩定輸出。
“該項目建成后,定邊將形成從葉片、塔筒到主機的完整風電裝備制造鏈。”定邊縣重點項目建設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博宇介紹,這將進一步完善定邊縣新能源產業鏈,提高新能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風力發電機組裝完成,開始發電。如何讓綠電穩定輸出?儲能是關鍵。
在定邊縣5GWh新型儲能裝備制造項目現場,技術人員正緊張有序地進行生產前的準備工作。“我們主要進行磷酸鐵鋰電池的集成生產作業,為風力發電、光伏等提供儲能系統。”中陽能(陜西)儲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部門負責人王杰介紹,目前項目一期生產線全部建設完成,導入調試完成,已具備量產條件。
近年來,定邊縣以擴大新能源發電規模和延長產業鏈條為路徑,持續引進落地相關裝備制造等配套產業。目前,該縣獲得省市批復和列入計劃的風光發電項目111個,總規模758萬千瓦,總投資超600億元。隨著全國首個分散式風電示范項目、全國首個大型雙面組件光伏項目和素有陜西“第一塔”之稱的大型風電場繁食溝風電場相繼建成,去年定邊全縣新能源發電量達90.55億千瓦時。
“為做大做強新能源產業,我們引進了風電、光伏、儲能等上下游產業項目,努力建成陜西新能源發電基地和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制造基地。”定邊縣常務副縣長黨玉飛說,“我們將積極推進新能源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輻射周邊,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暮色降臨,山巔的“風車群”亮起航標燈,宛如星辰落地。這些轉動的“白色巨人”,正將亙古不息的風,轉化為“三秦要塞”振興的綠色動能。
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 強小強 校對 劉雅嬌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