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塊磚,歷史就多一道裂縫”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稱,有電商平臺商家以每塊95元的價格售賣古城墻磚。商品詳情頁顯示,截至7月22日13時,已有超百人購買并評價。店鋪客服表示,這些老城墻磚采集自臨汾當地,是在當地修復前采集的。
對此,客服回應稱,將上報此事,一旦查實將會對商品進行下架或對店鋪進行關停。隨后,臨汾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員回應稱,將立即上報并核實此事。
圖源:經視直播
所附圖片顯示,古城墻斷垣處青磚散落,內部夯土外露,看著實在讓人心疼。
古城墻磚,見證了朝代更迭,經歷了風雨洗禮,承載著先輩智慧和歲月痕跡,怎能被當成商品擺在電商平臺上待價而沽?
這不僅是對歷史的褻瀆,更是對法律的漠視。《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明確規定,禁止采集、倒賣古遺址等不可移動文物為國家所有。然而,總有別有用心之人為了利益,不惜觸碰法律紅線。試想,要是商家能隨意售賣古城墻磚,那歷史遺跡會被破壞到什么程度?
電商平臺的監管缺位,同樣值得追問。作為交易場所,本應筑牢審核防線,為何“古城墻磚”能通過關鍵詞審核?為何要等反饋后才啟動調查?若只盯著交易額,而失守法律道德底線,勢必會得不償失。
更需要調查清楚的是,商家售賣古城墻磚是真是假?若為假,商家拿仿冒文物當古董賣,屬欺詐消費者;若為真,那么就要追究,商家是如何進行采集的?是誰允許采集的?采集了多少?除了古城墻磚,是否還采集、售賣其他文物?種種問題,都需要當地通過調查來回答。
目前,平臺和文旅局都表態要核實,但這只是起點。不管商家售賣的城墻磚是真是假,都得給公眾交代——假則嚴懲欺詐,真則追根溯源、追回文物、追究責任。
文物保護容不得“口頭重視”。既然古城墻是歷史遺產,就應得到等級匹配的重視和保護,在維護投入、管理安全、教育宣傳等方方面面上,做到嚴絲合縫、滴水不漏。
守護好歷史遺跡,就是守護民族的根與魂,別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畢竟,少一塊磚,歷史就多一道裂縫。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編輯:韓靜
二審:王亞平
三審:王長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