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終究是要走的,哪怕活到92歲,哪怕是TVB的“御用爺爺”——周驄。
7月22日,香港下雨,九龍殯儀館門前濕漉漉的,一地哀意。老朋友們陸陸續續來了,沒有喧嘩,也沒有擺拍,都是帶著點歲月走來的。靈堂外,一身黑衣的90歲羅蘭撐著傘、拄著拐,被張國強攙著緩緩挪進來。雨沒停,她也沒停。
那一刻,我想了半天怎么形容這畫面,最后只能說一句:老戲骨送老戲骨,整整一個時代在互相告別。
羅蘭,是走來的,不是被“安排”來的
很多明星告別儀式你去看,都是經紀人團隊安排好的,來一趟露個臉,鞠個躬就走,跟打卡似的。
但羅蘭這次不一樣。
她90歲了,真的是拄著拐杖、踩著水坑走進來的。她這一走,不是完成什么“儀式感”,是送一個老戰友,一位她真正敬重的人。
張國強全程小心翼翼,扶著她、替她擦水、還在她額頭親了一下。那一幕看哭不少人。不是演,也不是炒情懷。那是真的舍不得。
這種場面,得經歷過幾十年同行才能懂。
陳慧珊那一臉哭腫的眼,比千字悼文更動人
再說陳慧珊,平時早就淡出娛樂圈了,這幾年幾乎不露臉。這次她一身低調裝扮,從靈堂出來時,眼眶通紅,明顯是在里面哭了很久。
她和周驄在《沖上云霄》里演過祖孫,那時候她還是TVB當紅花旦,而周驄,已經是配角里的定海神針。
有網友拍到她走出來那一瞬間,低著頭、眼神發空,有種“從戲里哭到戲外”的感覺。
沒有發言,沒有發聲明,也沒有在微博寫小作文。她只是來了,哭了,然后走了。
這種沉默,比任何語言都有分量。
一個老演員的告別儀式,有多體面?就看誰愿意淋雨來送
整個靈堂那天都在下雨,但人來的不少,陣仗不算夸張,卻是真實。
古天樂、林峯、汪明荃、胡楓、薛家燕、林家棟……全送了花圈,靈堂里變成一片花海,堆到了走廊外面。
不是誰的生日派對,是一個92歲演員的最后一場戲。沒有熱搜,沒有濾鏡,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個老爺子值這個排面。
有人說,“他就是TVB的爺爺專業戶”,其實不準確。
他不是爺爺專業戶,他是那種你一眼看到就安心的配角,不喧賓、不搶鏡、不敷衍。真正把“綠葉也能成風景”這句話演活了。
周驄這一生,沒做主角,也從不缺分量
他年輕時也演過主角,小生出身,演過一堆武俠片、家庭劇,后來TVB黃金年代,他轉型做配角,演老爸、老爺、法官、警察、老板,角色都是二號、三號位。
可你只要看港劇,一定看過他。
他不紅,但你忘不了。
他不張揚,但他在。
他一演“爸”,你就信這家是真的。他一演法官,你就覺得判決不會錯。那種氣場,不是演技,是骨子里的“這人靠譜”。
從1950年代演到2020年退休,整整70年,沒緋聞、沒“出圈”、沒翻車,他的演藝生涯,就是一條不靠炒作也能通向尊重的路。
你以為是悼念,其實是TVB“黃金時代”的告別現場
最難過的不是他走了,是你意識到:
你記憶里的港劇老人們,真的開始一個個離開了。
一個是李香琴走了,一個是黃霑走了,現在周驄也走了,羅蘭還在堅持,但腿腳已經不行了,汪明荃還活躍,可也開始說“后輩們要接棒”。
你還記得小時候跟爸媽看《溏心風暴》《金枝欲孽》《識法代言人》,里面那些溫和又威嚴的老人,其實早就演完了他們的最后一場戲。
他們沒來得及告別,我們也沒準備好送別。
但現實就是這樣:老演員們一個個告別熒幕,也一個個告別這個世界。
他走得干凈,也活得明白
周驄生前交代了后事,說不搞海葬,太麻煩人。也不辦“電視告別”,太虛。他只要一個花園葬,草地上,簡單埋了,家人知道,朋友知道,就行。
這種人,活得透徹。
不是不在乎,而是想把體面留給家人,把記憶留給觀眾,把姿態放低到塵土里。
這種演員,越來越少了。
最后一句,不送“爺爺”,只說一句謝謝
這年頭,演員都想紅、想爆、想“咖位更大”。
但也該有人記得,周驄這種人,才是香港影視最堅實的地基。
他不在流量上,卻在記憶里。
不在C位里,卻在每一部好劇的支撐框架里。
靈堂外面,雨還沒停。花圈上的話一句句送得很輕,卻很重:
“福壽全歸”——這四個字,是對演員最好的告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