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夜北京,一位快遞員寫給所有“隱形人”的信:這人間,值得!
文 | 閱微
深夜加完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看著一地雞毛,你是否也曾懷疑過努力的意義?或者,面對生活的重壓,明明想耐心經營,卻總是忍不住情緒失控,你是不是也為此自責過?在這個飛速旋轉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像一枚枚高速運轉的陀螺,職場與家庭的雙重角色,常常讓我們感到精力不足,甚至有些力不從心。我們渴望被理解、被看見,更渴望找到內心的安寧與力量。
今天,閱微想和大家聊一本讓我感觸頗深的書——胡安焉的《我在北京送快遞》。初讀此書時,我便被作者的真誠和筆觸所打動。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成功學,也不是販賣焦慮的雞湯文,而是從一個最普通卻又極易被我們忽視的視角——快遞員,去觀察、去記錄、去思考我們這個時代里每個“普通人”的掙扎與溫情。
這本書帶給閱微最大的觸動是,它不僅記錄了快遞員這份職業的辛酸與不易,更深層次地揭示了現代社會中,許多在城市里默默打拼的“隱形人”的生活圖景。無論你是奔波于格子間的職場女性,還是在家庭和事業之間尋找平衡的寶媽,這本書都能讓你在字里行間找到共鳴,被那些不為人知卻又真實存在的努力所打動,甚至從中獲得面對生活壓力的清醒洞察、平和心態和堅韌力量。
當生活將我們打入“隱形”,我們如何尋回自我?
“我在北京送快遞,但這本書講的遠不止快遞。”
這是我讀完《我在北京送快遞》后,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句話。作者胡安焉,一個在北京送快遞的普通人,用他清醒而富有哲思的文字,記錄了他作為快遞員的點滴日常。他筆下沒有大起大落的戲劇沖突,沒有刻意煽情的故事,只有最真實、最粗糲的生活碎片。然而,正是這些碎片,拼湊出了無數在都市邊緣掙扎、努力、卻常常被忽視的“我們”的肖像。
書中,胡安焉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細致入微地展現了快遞員這個群體的生存狀態:凌晨四點半的派件高峰,暴雨中濕透的衣衫,被客戶投訴的委屈,以及在簡陋的宿舍里,面對生活重擔時的無奈與堅持。
【金句閃光】他寫道:“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是在以一種半機械化的狀態工作著,日復一日地重復著,很少有機會去思考工作的意義,甚至生活的意義。”
讀到這里,閱微我不禁心頭一緊。這不正是我們許多人的日常寫照嗎?職場上的重復性勞動,家庭中瑣碎的柴米油鹽,常常讓我們感到疲憊和麻木。我們像齒輪一樣高速運轉,甚至來不及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想要什么?我為什么這么拼?這份“半機械化”的狀態,讓我們的內心也變得模糊不清。
作者的文字,卻像一股清流,悄然浸潤著我們干涸的心靈。他不是在抱怨生活的艱難,而是在用一種近乎旁觀者的冷靜,去體察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細節和情感。比如,他會觀察某個小區里貓咪的日常,會思考包裹里那些等待被簽收的期待與夢想,甚至會對一次普通的派送,產生哲學性的思考。這種“在苦中作樂”的詩意,或者說,在平凡中挖掘不凡的智慧,是這本書最打動閱微的地方。
我們都是都市里的“隱形人”,無論是在寫字樓里加班到深夜,還是在廚房里為家人準備一日三餐,我們都常常感到自己的付出被忽視,自己的價值被低估。而這本書,恰恰讓閱微看到,即便身處最平凡的崗位,只要你愿意去觀察、去思考、去感受,你的生活也能擁有屬于自己的光芒。
情緒的容器: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內心的平和?
“情緒,是比快遞包裹更難派送的東西。”
這句話雖然不是原文,卻是閱微從書中讀到的強烈感受。快遞員胡安焉,每天面對的除了包裹,還有形形色色的客戶,以及各種突發狀況。被誤解、被催促、被抱怨,甚至被粗暴對待,這些都是家常便飯。然而,他筆下的情緒,卻始終保持著一種克制和內斂,甚至帶著一種淡淡的幽默感。
【值得收藏】書中有一段描寫,讓我印象特別深刻:“我很少感到被冒犯。不是因為我的脾氣有多好,而是因為我已經習慣了以一種更寬容的方式去理解他人的行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易,誰也不比誰高貴。”
這對于我們職場女性和寶媽而言,簡直是醍醐灌頂!在職場,我們可能面對難纏的客戶,強勢的領導,或者不配合的同事;在家庭,我們可能要應對孩子的叛逆、伴侶的不理解,或者婆媳關系的摩擦。這些都極大地消耗著我們的情緒,讓我們常常處于崩潰的邊緣。
閱微過去也曾為了一件小事而情緒失控,事后又陷入深深的自責。但讀到胡安焉的這句話時,我突然意識到,或許我們需要的,正是這種“寬容地理解他人”的視角。這不是讓我們去無底線地忍讓,而是讓我們學會把情緒的容器擴大,不被外界的負面信息輕易填滿。當我們能夠跳出來,站在對方的角度,哪怕只是短暫地思考一下“他為什么會這樣?”,很多無謂的內耗就能被避免。
胡安焉用他日常的點滴,為我們示范了如何建立情緒的防火墻。他沒有去對抗外界的壓力,而是選擇了接納和轉化。他將送快遞的過程視為一種修行,將遇到的每個人視為一部待讀的書。這種平和的心態,讓他即便身處風暴中心,也能保持內心的寧靜。
這對于我們正在經歷各種“劫”的姐妹們,無疑是一種寶貴的啟示。學著像胡安焉那樣,把目光放遠一點,把心放寬一點,你會發現,那些曾經讓你感到焦慮和憤怒的事情,或許只是生活大海中的一朵小浪花,不足以掀翻你內心的巨輪。
成為自己的“派送員”:找到生命中的確定性與價值
這本書除了記錄,更重要的,是它傳遞了一種強大的生命力。胡安焉沒有沉溺于底層生活的苦楚,相反,他在日復一日的奔波中,尋找著屬于自己的精神出口。他閱讀、寫作、思考,這些行為,讓他從一個普通的快遞員,蛻變為一個擁有豐富內心世界的觀察者和記錄者。
他沒有被“快遞員”這個標簽所定義,反而超越了這個身份的限制,活出了自己的廣闊天地。
【金句閃光】他說:“當我意識到,我并非被生活困住,而是可以選擇用不同的方式去體驗生活時,一切都變得不同了。”
閱微覺得,這句話簡直是為我們每個想要“不被定義”的職場媽媽量身定制。我們常常被“媽媽”這個角色所束縛,覺得自己失去了自我;或者被“職場人”的身份所捆綁,感到身不由己。但胡安焉告訴我們,困住我們的從來不是身份,而是我們看待身份的視角。
這本書更像是一封寫給所有在城市里默默奮斗的“隱形人”的信,它告訴我們:
- 看見平凡中的不凡:我們的日常或許沒有波瀾壯闊,但每一個微小的努力,每一次的堅持,都值得被肯定和記錄。你的每一份汗水,都在為你的生活描繪底色。
- 情緒管理是一生的課題:學會接納生活的不確定性,用寬容的心去理解他人,用平和的姿態去應對挑戰,你就能成為自己情緒的主宰。
- 打破標簽,活出真我:無論你的身份是什么,你永遠都有選擇的權利,去追求內心的豐盈,去探索生命的更多可能性。
《我在北京送快遞》這本書,讓閱微我深深體會到,即使生活給予我們再多的不如意,我們依然可以選擇成為自己的“派送員”,把希望、溫暖和價值,派送到自己的生命中。這份堅韌,這份清醒,這份從容,正是我們當下最需要的心靈滋養。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和這本書對你有啟發,不妨也分享給你身邊可能需要它的朋友/姐妹吧,讓我們一起在閱讀中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聊聊你的故事吧,姐妹們:
讀完《我在北京送快遞》,哪個瞬間或哪個觀點最讓你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過類似的“隱形人”的體驗或感悟?或者,你是如何給自己“派送”希望和力量的呢?
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聊聊你的故事,分享你的心得,讓我們一起感受這份平凡而又強大的生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