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在社區的公益暑托班學習,多虧了我們家之前攢下的志愿服務積分!”家住池州市貴池區翠微社區的李女士笑著說。今年暑假,翠微社區將暑假公益托管班與志愿者積分制度的創新結合,社區不僅用作業輔導、科學實驗、武術剪紙等課程為孩子們搭起“成長樂園”,更用一套巧妙的積分制度,讓孩子們和志愿者們在攢積分、換獎勵的過程中,變身社區治理“主角”。
課堂搬進社區里,作業興趣兩不誤
“以前暑假總擔心孩子在家沒人管,現在社區托管班就在小區里,作業有人輔導,還能學武術、做手工,我們上班太踏實了!”居民王女士的話道出了許多家長的心聲。為解決雙職工家庭、困難家庭的暑期“看護難”,翠微社區精準摸排需求,開設的公益托管班覆蓋86名6-12歲兒童。
公益托管班的“入場券”是“家庭積分”。這些積分源于家庭成員參與的社區志愿服務,例如社區環境整治、協助組織鄰里活動、為社區老人提供幫扶等。這一機制,不僅讓家長們更主動地投身社區建設,也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志愿服務的價值。
暑假的8點到17點,教室里總是熱鬧非凡。大學生志愿者在作業輔導區幫孩子梳理數學難題、講解語文課文,確保暑期學業不脫節,并通過科學課、剪紙課、武術課等課程豐富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孩子現在回家總說‘今天科學課超酷’‘我剪的窗花要貼客廳’,再也不是抱著手機不放了。”家長們說道。
積分兌換“通行證” 小身影走近大治理
托管班內,社區通過積分制度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課程,體驗志愿服務,積分可以兌換筆記本、畫筆、剪紙進階課、“社區小管家”勛章等獎品。其中,拿到“社區小管家”勛章的孩子,能跟著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檢查消防器材、向鄰居宣傳垃圾分類。
這個夏天,32名孩子靠“公益積分”拿到了勛章。10歲的小雨說:“撿垃圾雖然累,但看到樓道變干凈,特別開心,下次還要攢更多積分!”小小的積分,不僅讓課堂紀律更棒,更讓孩子們明白了“社區是我家,治理靠大家”。
多方搭臺暖人心,托管成了“連心橋”
托管班的順利運轉,離不開多方力量搭臺:社區黨組織牽線,招募專業社工、大學生志愿者、非遺傳承人;26名志愿者輪班守護,保障兒童安全;家長組成“監督小組”,及時反饋建議,充當“臨時助教”。
翠微社區工作人員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巧妙地將公益服務活動與志愿者積分制度相結合,形成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通過積分的激勵作用,充分調動社區居民和大學生群體的積極性,讓更多人參與到社區建設和服務中來,探索出了一條“以服務換積分,以積分換服務”的社區治理新路徑。
通訊員 紀池鑫
本網見習記者 陳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