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太原的一場雨將外賣騎手小周澆了個“透心涼”。“單子太多了,下雨也不敢停。”小周說,由于美團、淘寶、京東三個外賣平臺上演補貼“大戰”,每天的訂單量增加了50%左右,“雖然收入有所增加,但也更辛苦,要是因為下雨或者中暑、延遲派送而被投訴,反而不‘劃算’。”
中國勞動統計年鑒2025年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外賣騎手從業人數已突破1500萬,是“新就業形態”重要組成部分。新業態用工需要簽訂哪種協議?新業態勞動者的基本權益有哪些?新業態勞動者如何面對維權事宜……連日來,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關心的問題,山西晚報·山河+記者結合省人社廳的政策課堂進行了梳理。
新業態用工有3種協議簽訂模式
早晨7點多,小周已啟動電瓶車。“每月跑26天,工資月結,休息日自己選。”他拍了拍車座上的美團保溫箱,“雖然穿著美團的工作服,但我是和第三方簽的協議,工資也是第三方發放。”
一場由算法驅動的就業變革,催生了一大批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新就業形態”是依托移動互聯網技術,伴隨大眾消費升級出現的一種新型就業模式。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是指依托互聯網平臺就業、通過提供勞動或服務獲取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包括在平臺自主接單的勞動者、平臺招用的與平臺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者或以勞動外包、勞務派遣等方式在用工合作企業組織、管理下完成平臺發布工作任務的勞動者。以外賣行業為例:騎手們不再像傳統企業員工那樣,每天固定在一個場所辦公,而是通過手機接單,自主安排工作時間,工作地點也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
在新業態用工中,簽訂合適的協議是保障勞動者權益的第一步。一般來說,新業態用工主要存在三種協議簽訂情況。第一種是形成勞動關系的,企業應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這就如同傳統企業與員工的關系一樣,勞動者受企業管理,遵守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企業要為勞動者提供相應的勞動保護、支付勞動報酬并繳納社會保險等。比如:一些大型外賣平臺的專職騎手,與平臺或其合作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他們在工作中有較為固定的工作時間和任務量要求,享受著相對穩定的權益保障。
第二種是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此時企業應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協議。這類協議要明確諸如勞動者進入、退出平臺規則,訂單分配規則,勞動報酬支付規則等重要內容。以眾包外賣騎手為例,他們與平臺簽訂的書面協議中,詳細規定了每單的報酬計算方式、訂單分配的大致原則以及出現糾紛時的解決途徑等。
第三種是民事關系,常見于自由從業者。他們依托平臺自主開展經營活動,與企業是平等的民事主體關系。比如:一些偶爾利用業余時間在平臺上接單的人,他們與平臺之間更多的是基于每一次交易的約定,在權益保障方面相對較弱。
這些基本權益要知道
公平就業權益是新業態勞動者應享有的基本權益之一。這意味著,不論勞動者的性別、年齡、地域等因素如何,都應在就業機會上享有平等的權利。在現實中,外賣行業的公平就業情況總體較好,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部分平臺在招聘騎手時,可能會對年齡有一定限制,一些年齡稍大的應聘者可能會因此被拒之門外。
勞動者對勞動規則的知情權,是保障其權益的重要前提。在外賣行業,平臺的勞動規則涉及訂單分配、報酬計算、獎懲機制等多個方面,這些規則直接關系到騎手們的收入和工作體驗。比如,關于訂單分配規則,平臺通常會根據騎手的位置、接單歷史、好評率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考量。但這些因素具體是如何影響訂單分配的,權重各是多少,很多騎手并不清楚。
基本報酬權益是騎手們最為關注的權益之一。對于外賣騎手來說,他們的收入主要由訂單單價、補貼等構成。在理想情況下,騎手們通過辛勤勞動,多勞多得,付出與回報成正比。然而,實際情況卻并非總是如此。首先是訂單單價問題。隨著外賣行業競爭的加劇,部分平臺為了吸引消費者,不斷加大補貼力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騎手的訂單單價。小劉當騎手已經5年了,對與單價的變化,他感受很深,“以前每個月跑800單,能賺5000多元,現在單量增加了,但平均單價反而降低了,要想保持原來收入水平,每天得多跑2個小時。”其次是勞動強度與風險問題。小陳是一名眾包騎手,工資可以日結,平時每天跑三四十單,一天的收入在二三百元。7月12日,他比平時多跑了十多單,當天的收入也超過了400元。“收入增加是好事,但長期這么下來,身體受不住。”小陳說,自己曾見過有騎手因為“趕時間”發生交通事故。另外,對于高溫補貼,多數騎手反映,公司沒有按規定發放,但部分平臺會在高溫季節或者惡劣天氣時發放相應的獎勵,“也是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小陳說。
社會保險是外賣騎手權益保障的重要部分,因工作性質特殊,其社保情況復雜。與平臺或合作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專職騎手,企業應依法繳納職工基本養老、失業、工傷、醫療(含生育)保險,但部分企業存在未足額繳納或漏繳情況。大量兼職及不完全符合勞動關系的騎手,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但需自行承擔較高費用,因此養老保險多處于“斷繳”狀態。目前,京東已經給全職騎手繳納社保,美團也宣布在今年年底前發放養老保險補貼,騎手的勞動權益正在一點點完善中。
當權益受損要合法求“償”
盡管各方都在努力保障新業態勞動者的權益,但勞動爭議仍時有發生。當騎手們遇到權益受損的情況時,了解并運用正確的維權方式至關重要。
目前,勞動爭議維權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首先是協商解決,當騎手與平臺或企業發生爭議時,可以先嘗試與對方進行友好協商,提出自己的訴求,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其次是調解,如果協商不成,騎手可以向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申請調解。這些調解組織通常由專業人士組成,他們會在了解雙方情況后,進行居中調解,促使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再者是仲裁,當調解也無法解決問題時,騎手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具有專業性和權威性,仲裁結果對雙方都有一定的約束力。最后是訴訟,如果騎手對仲裁結果不滿意,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司法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維權過程中,騎手們要注意保留相關證據,如訂單記錄、與平臺的溝通記錄、工資發放明細等,這些證據將對維權起到關鍵作用。同時,騎手們也可以尋求工會、法律援助機構等幫助,增強自己的維權能力。
外賣平臺大戰的背后,是無數騎手的辛勤付出。保障騎手權益,不僅是對他們個人勞動的尊重,也是促進外賣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當騎手們在公平、安全、有保障的環境中工作,才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推動整個行業邁向更高的臺階。
來 源:山西晚報·山河+記者 武佳
責任編輯:曹 銳
校 對:張曉燕
值班主任:費 煜
值班編審:劉子平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內容及圖片視頻如涉及侵權等問題
請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