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強硬的”日本,最后還是與美國達成了協議,特朗普特別興奮,表示這或許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協議。
具體分析,美國已將針對日本進口商品的關稅稅率由原先的25%調整降低至15%。作為相應的對等措施,日本將向美國進一步開放其國內市場,開放領域廣泛涉及汽車制造、農產品貿易等多個重要經濟行業。此外,日本方面還明確承諾,向美國進行總額高達5500億美元的投資活動。
針對此系列舉措,特朗普表達了高度滿意,并公開宣稱,美國預計將從中直接獲取高達90%的利潤回報,同時該舉措還預計將為美國本土創造數十萬個新的就業崗位。
此結果一出,日本股市迅速拉升,或許市場也未料到,與特朗普硬剛了三個月的石破茂政府,在最后關頭還是與美國達成了協議了,并且在汽車以及大米等領域,還是作出了讓步。
從談判結果來看,此前美國對日本進口商品所征收的關稅稅率由先前的25%下調至15%,相較于之前的稅率水平已有顯著改善。
這一變動表明,特朗普政府所采取的“先施加強大壓力,再適度作出讓步”的談判策略,對日本方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與作用。與此同時,日本方面同意接受美方的相關方案,或與執政聯盟在參議院選舉中遭遇失利存在直接關聯。近期,日本國內要求石破茂辭去職務的呼聲日益高漲,這一政治局勢的變化,可能直接促成了石破茂在相關議題上的妥協態度。
除此之外,特朗普宣布還與印尼達成了貿易協定,美國將對印尼的關稅由此前的32%大幅下降至19%,而印尼則取消美印之間的99%的關稅壁壘,同時向美國提供關鍵礦產以及向美國獻上價值500億的大單。
不過更戲劇的是,當屬菲律賓。
此前特朗普宣布對菲律賓征收20%的關稅,馬科斯得知消息后,于近兩日緊急飛赴華盛頓,與美方展開直接對話與磋商。
從目前情況來看,特朗普政府最終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讓步”。他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公開發布聲明稱:“美菲雙方已達成協議,根據協議內容,菲律賓需向美國支付19%的關稅,而菲律賓對美國商品則將實施零關稅政策。”這一19%與0的關稅比例差異,正是馬科斯親自出面斡旋所取得的結果。
要知道,此次馬科斯出訪的核心目標,就是在于推動與美國簽署一項新的貿易協定,并進一步深化美菲之間的軍事同盟關系,意圖借此在區域戰略層面形成對中國的牽制態勢。
本質上而言,菲律賓試圖將國家安全議題與關稅政策相掛鉤,與特朗普政府達成某種戰略交易。
具體而言,菲律賓計劃通過在南海問題上與美國保持協同行動,對中方施加壓力,以此作為籌碼,換取特朗普政府在關稅政策上對菲律賓給予特殊待遇。
然而,據知情人士透露,馬科斯在此事上碰了壁,美方并不打算與菲律賓達成這樣一筆交易,也明確表示不愿將安全議題與關稅問題混為一談。
更讓馬科斯尷尬的是,特朗普還對他說,“我不介意你們跟中國交好,我們跟中國的關系也不錯,你做你該做的事,不會對美國造成困擾”。
這一下子可把馬科斯整不會了,本來就是想打“中國牌”,哪知特朗普根本不在乎。
不僅不在乎,還直接對中國攤牌,表示自己可能在不久后訪問中國。
這么看來,馬科斯的真心終究還是錯付了。
而隨著日本、印尼以及菲律賓相繼與美國達成協議,從表象來看,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關稅政策似乎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其采取的策略模式卻如出一轍:即先以加征懲罰性關稅作為強硬手段進行極限施壓,隨后再以“恩賜”姿態對稅率進行小幅調整,最終迫使對方在高壓態勢下接受不平等協議。
這種“極限施壓與表面讓步相結合”的操作模式,實際上潛藏著兩重重大風險隱患:
首先,重創妥協國自身的經濟根基;
其次,嚴重透支美國的國際信譽,試想一下,美國對自己的盟友都不留情,迫使簽下“不平等條約”,明天就能更加變本加厲;
可見,縱使美國強逼3國低頭,它也絕對算不上贏家,一個致使盟友經濟受損、削弱軍事武裝力量的所謂“保護者”,其作出的承諾真的可信嗎?
信息來源:《特朗普稱美日達成貿易協議:對日關稅15%,日本還要加5500億美元對美投資》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