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有可能把印度給忘了,莫迪苦苦等了15天,都沒收到特朗普的關稅信函,但是8月1日在即,如果美國與印度無法達成貿易協議,恐怕印度要被美國征收26%甚至更高的關稅。
自7月7日起特朗普已經向22個國家發送了關稅信函,這里面包括了大部分東盟國家和一些歐洲國家等。
但是作為特朗普常掛在嘴邊的印度與歐盟,卻沒有收到特朗普的這封關稅信函,這其實還蠻讓人鬧心的,因為收到信函的國家起碼心里有了底,知道該怎么和美國去進行貿易談判。
然而沒收到信函的國家心里可就沒底了,因為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和美國談,所以現在的歐盟和印度幾乎都快要“心態崩潰”了。
但總體上來說,印度的處境要比歐盟更差,因為從此前透露出來的消息,美國想要印度對美國開放農產品市場。
這讓莫迪無法接受,因為農業領域是莫迪執政的根基,如果對美國開放農產品市場,那么印度的本土農業領域就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甚至有可能危及到印度近半數人口的生計。
美國想要印度打開農產品市場,無異于給印度來一次經濟“核打擊”,所以莫迪現在是不打算再對美國抱有什么期望了。
他決心痛改前非,踐行中方所提出的“龍象共舞”理念。第一步印度政府先恢復了向中國公民發放旅游簽證,這可以提振印度國內的旅游業,帶動印度的旅游消費市場。
印度駐華大使館7月23日發布旅游簽證須知,這是印度時隔5年首次恢復向中國公民簽發旅游簽證,這代表著中印關系的正式破冰。
除了恢復旅游簽證以外,印度財政部還發布了年度經濟調查報告,該報告由財政部高級官員、首席經濟顧問馬赫斯瓦蘭及其團隊撰寫。
報告指出,為了促進印度制造的發展,印度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多從中國進口,融入中國的供應鏈,要么吸引更多來自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
報告認為,目前印度對中國貿易逆差已經相當大,2023至2024財年,印度對華貿易逆差高達850億美元。因此,對印度來說選擇外國直接投資戰略似乎比依賴貿易更有優勢。
但是印度想要做吸引中企的投資,那就必須做到完善其國內相關法律法規,釋放出更多的善意信號以及向企業讓渡更多利益。
其實此前有很多知名中企前往印度進行過投資,但是卻被印度政府坑慘了,印度面臨的問題包括缺乏技能勞工、效率低下、創新不足、投資政策不穩定等等。
所以印度想要中企前往投資,前期是必須要接受和滿足中企的一系列條件和要求的,但是這又與莫迪政府想把印度打造成“世界工業中心”的愿望相違背。
印度這些年來一直在提倡“印度制造”的戰略,但是事與愿違,2023年印度制造業占GDP的比重不僅沒有上漲還從2015年的16%,下降到了13%左右,遠低于莫迪政府25%的目標,據悉這個目標已經被推遲三次到了2025年。但根據眼下印度的情況來看,這個目標還得往后挪一挪。
所以莫迪現在就必須做出選擇,為了讓印度融入世界供應鏈,印度就不可避免的要先融入中國的供應鏈,這一點莫迪沒得選。
不過不管怎么說,莫迪政府重啟對華旅游簽證這件事算是一件好事,我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對此回應稱,這是一項積極的舉措,能夠推動人員來往便利化,符合各方共同利益。
目前留給莫迪政府的時間不多,選擇也不多,但不管怎么說龍象共舞不會讓印度成為犧牲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