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寶珠?
2019年于每位國產動畫人而言意義重大。當時國產動畫產業處于快速轉型期,傳統制作模式受挑戰,技術迭代迅猛,從二維到三維、手繪到數字建模的變革考驗著動畫人的適應力。同時,觀眾對作品品質與內涵要求日高,市場競爭激烈,如何突圍成難題。
如今五年過去了,國產動畫市場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在這期間類型也愈發多元,涵蓋了科幻、奇幻、歷史、現實題材等。制作水平大幅提升,畫面質感、角色塑造和特效運用都達到了新高度。而且,國產動畫的受眾群體進一步擴大,不再局限于低齡兒童,越來越多的成年人也成為動畫的忠實粉絲。
故此,骨朵在過去兩個月和幾十位國漫從業者一起探討了國產動畫導演的創作理念、作品特色以及市場反饋等多個維度,試圖以最全面的視角呈現一個關于國產動畫導演創作實力的榜單。該榜單以豆瓣評分為標準,用口碑評選出當前國產動畫市場中最具影響力和創作實力的導演。
2020-2025年口碑前十的作品分別是?
“2020-2025豆瓣口碑榜”共有30部作品。榜單前三共包含4部作品,位居榜首的是《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畫江湖之不良人6》(原創)與《凡人修仙傳:外海風云》共同占據第二的位置;第三名則由《凡人修仙傳:星海飛馳篇》獲得。
第一名《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由李圳宜導演執導。他憑借對《三體》原著的深刻理解,以細膩的動畫語言將章北海這一復雜角色生動呈現,成功塑造出充滿魅力的人物形象。
截至目前(2025年7月15日),該作品以9.6的高分斬獲口碑榜首,打分人數達62061人,足見其在科幻動畫愛好者中深厚的影響力。此前名不見經傳的李圳宜,未來或許能憑借這部作品在國產科幻動畫導演領域嶄露頭角。
并列第二的是2023年上線的《畫江湖之不良人6》,延續了該系列的強勁表現。導演李帥帥在延續系列原有精彩劇情與獨特畫風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第六季的劇情緊湊感與人物立體感,讓角色更顯鮮活。
這部作品獲得9.4的高分,共有79550人在豆瓣為其打分,這也印證了觀眾對該系列的持續關注與喜愛。畢竟該系列此前多部作品已積累了龐大粉絲群體,第六季的成功是系列口碑的延續與升級。
并列第二的還有今年才上線的《凡人修仙傳:外海風云》,與第三名《凡人修仙傳:星海飛馳篇》同屬《凡人修仙傳》系列。其中,《凡人修仙傳:星海飛馳篇》展現了王裕仁、林宇昂等導演對仙俠題材的深入挖掘。他們以精良的動畫制作構建出宏大且細膩的修仙世界,成功吸引了大量仙俠愛好者。該系列作品打分人數穩定在兩萬人到三萬人之間,體現出穩定的受眾基礎。
而《凡人修仙傳:外海風云》作為正在熱播的年番能躋身前三,意義重大。這既印證了其自身在長線敘事中憑緊湊劇情、鮮活角色與精良制作持續吸引觀眾并獲高口碑,也凸顯了該系列強大的IP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評分前十榜單中,《凡人修仙傳》系列多部作品上榜。這一系列能持續獲得認可,離不開主創團隊對仙俠世界觀的深耕。
獲得第四名的是《霧山五行·犀川幻紫林》《枕刀歌第二季》,第五名是《畫江湖之不良人4》《茶啊二中第五季》,第六名是《伍六七之玄武國篇》《凡人修仙傳:初入星海》。這6部作品中,5部均為原創國產動畫。
第四名的《霧山五行·犀川幻紫林》由導演林魂執導,他延續并升華《霧山五行》系列風格,以濃墨重彩的畫面和有力線條構建妖靈世界。該動畫戰斗張力十足、動作行云流水,融合了武俠豪邁與仙俠飄逸。同樣位居第四的《枕刀歌第二季》,由薛錦勝導演執導,延續第一季的江湖俠義風,細膩描繪江湖恩怨、人心善惡,塑造鮮活的江湖兒女。
第五名中,《畫江湖之不良人4》在舒奕橙導演的打造下魅力獨特,它延續了系列的精彩畫風,拓展故事線、深挖角色內心,通過細膩編排和動作設計,展現主角團的成長掙扎;《茶啊二中第五季》是夏銘澤導演的原創動畫,以校園生活為藍本,幽默展現中學生日常。
來到第六名,《伍六七之玄武國篇》(2021)是何小瘋導演的原創佳作,何小瘋導演以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獨特的無厘頭幽默風格,將主角伍六七的故事推向了新的高潮。在這一篇章里,伍六七前往玄武國展開冒險,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抉擇。
同為第六名的《凡人修仙傳:初入星海》由王裕仁、趙俠等導演創作,作為《凡人修仙傳》系列初始篇章,在這一階段,導演的創造主要圍繞主角韓立初入星海,開啟全新的冒險之旅展開。
獲得第七名的共有5部作品,分別是《魔道祖師第三季》《劍來第一季》《仙逆 年番1》《靈籠第二季》《凡人修仙傳:再別天南》。
《魔道祖師第三季》自2021年上線騰訊視頻,由熊可導演精心操刀。彼時國產動畫市場正處于快速擴張階段,觀眾對優質仙俠題材作品的需求旺盛,形成了強大的粉絲向心力。
同為2024年上線的作品,《劍來第一季》與《仙逆 年番1》在騰訊視頻同期亮相。《劍來第一季》由阿都沁與田剛聯合執導,改編自網絡大神烽火戲諸侯的同名小說。《劍來》小說本身的大量粉絲為動畫改編奠定了堅實的受眾基礎,動畫播出后,憑借對仙俠世界的還原、主角的勵志成長線吸引許多觀眾入場。
《仙逆 年番1》的導演團隊堪稱豪華,石頭熊、馮毅等多位導演共同發力,其“順為凡,逆則仙”的反套路修仙設定讓其迅速在市場中嶄露頭角,也成功從最初的季番升級為年番。
再看B站,《靈籠第二季》于2025年播出,董相博導演延續了第一季的末世科幻風格,且在劇情深度與畫面制作上實現了全方位升級。在科幻題材國漫相對小眾的市場環境下,《靈籠第二季》憑借第一季積累的口碑與人氣,上線不到一年就成功登上口碑榜單。
B站的另一部作品《凡人修仙傳:再別天南》于2022年播出,王裕仁導演當時在有限的資源下,對原著凡人修仙的艱難歷程進行了精彩演繹。該作品瞄準了對傳統修仙題材情有獨鐘的觀眾群體,通過細膩的劇情刻畫與貼合原著的人物塑造,在修仙題材動畫市場中站穩腳跟,為后續系列作品的推出打下了基礎。
《魔道祖師第三季》劇照
第八名共有4部作品,分別是《一人之下第五季》《請吃紅小豆吧!第三季》《荒神錄之玲瓏山》《有獸焉第二季》。
《一人之下第五季》于2022年播出,由陳燁執導,在豆瓣平臺收獲了48111人的打分,8.8的高分更是凸顯了其在觀眾心中的高認可度。作為《一人之下》系列的延續,它憑借扎實的劇情和鮮明的角色,持續在騰訊視頻吸引著大量粉絲。
《請吃紅小豆吧!第三季》早在2020年就與觀眾見面,由林春柳執導,在豆瓣獲得了12848人的打分的數據,體現出這部風格輕松治愈的作品擁有著穩定的受眾群體,以其獨特的萌系風格在眾多作品中占據一席之地。
《荒神錄之玲瓏山》于2025年播出,由一回執導。作為較新的作品,它正憑借自身的故事魅力逐步積累人氣。《有獸焉第二季》在2023年播出,由哲紙執導,這部充滿奇幻色彩的作品,以其獨特的設定和畫風,也收獲了一批忠實觀眾的喜愛。
《荒神錄之玲瓏山》劇照
獲得第九名的6部作品各具特色,播出平臺均為B站,其中林魂和哲紙都憑借此前上榜作品的系列作品再次上榜。
《中國奇譚》由陳廖宇、於水等11位導演聯合打造,2023年播出后迅速火爆,由272175人打出8.7分的高關注度足以彰顯其魅力。作為中式奇幻動畫短片集,它根植于傳統文化,采用素描、水墨、剪紙等多元形式,以自由創新的理念,打破了傳統動畫的敘事與表現框架,為國產動畫探索出全新方向,成功吸引各年齡段觀眾,在國漫市場掀起現象級熱潮。
《百妖譜·京師篇》于2022年播出,董易導演延續了該系列治愈系的國風特色。這部改編自裟欏雙樹同名小說的作品,以單元劇形式講述妖怪故事,既有旖旎古風,又貼合潮流。
《牧神記》改編自閱文集團旗下起點讀書小說,由沈樂平執導,2024年播出后表現亮眼,豆瓣累計打分人數為12793次。玄機科技制作團隊精準把握原著宏大暗黑世界觀與精彩故事脈絡,以前沿技術呈現震撼戰斗畫面,在傳統修仙題材同質化嚴重的當下,憑借獨特的“暗黑國風”脫穎而出。
《火鳳燎原》于2023年播出,由傅海清執導,改編自陳某的同名漫畫,將三國故事以獨特視角重新演繹,融合謀略、武俠等元素,以精彩劇情和獨特畫風吸引三國迷與動漫愛好者,在鮮見的歷史題材動漫市場中,開辟出小眾卻穩定的受眾群體,逐步積累口碑與人氣。
《火鳳燎原》劇照
獲得第十名的5部作品均為改編作品,分別是《凡人修仙傳:魔道爭鋒》《滄元圖》《誅仙第二季》《非人哉第二季》《萬圣街3》。
《凡人修仙傳:魔道爭鋒》于2021年上線B站,由王裕仁、趙俠執導;《滄元圖》于2023年登陸優酷,由張毅立執導,改編自我吃西紅柿小說,憑借虛幻引擎5技術構建的宏大世界和熱血劇情,豐富了優酷玄幻動畫品類;《誅仙第二季》由黃漢均、趙眾執導,改編自蕭鼎小說,依托東方神話與復雜情感線,延續IP熱度。
另外兩部作品均為漫畫改編作品,《非人哉第二季》由鐘鳴執導,改編自同名漫畫,以神話角色現代日常的詼諧風格,為傳統神話改編提供新思路;木頭執導的《萬圣街3》改編自《1031萬圣街》,以妖怪合租的趣味溫情故事,在細分市場培養忠實受眾。
《誅仙》劇照
評分人數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品的熱度與受眾廣度,評分人數越多,高分也就越具有說服力和公信力。例如《中國奇譚》就有272175人為其打分。這不僅說明作品受到動畫愛好者青睞,更代表其在廣泛觀眾群體中引發了討論。
而部分作品評分人數相對較少,可能與題材受眾較窄、宣傳推廣力度不足等因素相關。但即便如此,《有獸焉 》系列、《非人哉》系列、《萬圣街3》仍能獲得較高評分,也表明在特定小眾群體中,這些作品憑借獨特的題材表達或制作水準,贏得了極高的認可度。
故事力、想象力和貢獻力
本次上榜作品共甄選出46位極具代表性的導演,他們的創作不僅承載著觀眾的期待,更折射出行業的發展脈絡。
為了更深入地探尋這些創作者的核心特質與作品的深層價值,骨朵特邀幾十位資深動畫從業者展開深度探討。經過反復交流與梳理,我們決定從故事力(作品敘事的張力與情感共鳴)、想象力(世界觀構建的獨特性與畫面創意突破)、貢獻力(對行業發展的推動與類型探索的引領)三個維度,對這些上榜導演及其作品進行系統剖析與解讀。
這一過程不僅是對當下國漫創作生態的一次梳理,更希望能為行業同仁提供一份兼具參考性與啟發性的觀察視角。
先說故事力,這方面是動畫作品打動觀眾的核心根基,考驗的是導演對敘事節奏的把控、角色情感的深挖與題材內核的精準傳遞。骨朵認為李帥帥、林宇昂、傅海清、李圳宜、何小瘋、木頭、林春柳、哲紙這些導演,正是憑借對“故事本質”的深刻理解脫穎而出。
李帥帥在《畫江湖之不良人6》中,以緊湊的劇情節奏串聯起江湖權謀與人性掙扎,角色的每一次抉擇都牽動觀眾情緒,將“俠義”與“宿命”的厚重感融入細節;李圳宜執導的《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則用克制而精準的敘事,將科幻IP中的宏大世界觀落地為個體的信念抉擇,讓硬核科幻與人文思考產生強烈共鳴。
何小瘋的《伍六七之玄武國篇》以“無厘頭”外殼包裹對“身份認同”的溫柔探討,市井幽默與熱血成長無縫銜接,讓故事既有笑點更有痛點;林宇昂參與的《凡人修仙傳》系列則以“長線敘事工業化”見長,修仙題材的升級邏輯與角色成長層層遞進,讓超長篇動畫始終保持敘事張力。
傅海清的《火鳳燎原》在歷史題材中注入新的解讀視角,既尊重原著精髓,又用動畫語言重構權謀與俠義,讓經典IP煥發新生;木頭的《萬圣街3》、林春柳的《請吃紅小豆吧!第三季》與哲紙的《有獸焉》系列,則擅長用輕量化敘事傳遞溫暖。
《霧山五行》劇照
再看想象力,這份能力主要體現在創作者對畫面的把控和世界觀的突破性構建上,更考驗其將抽象創意轉化為具象視覺的創造力。林魂、於水、胡睿、楊木、劉毛寧、陳蓮華、周小琳、潘斌、顧楊、劉曠、徐寧(《中國奇譚》導演團隊)與鐘鳴,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林魂在《霧山五行》系列,用極具爆發力的國風筆觸構建了一個“五行守護”的奇幻江湖,無論是犀川幻境的詭譎色彩,還是打斗場景的水墨張力,都將傳統美學與現代動畫技法融合出獨特風格。
《中國奇譚》中,於水的《小妖怪的夏天》以“底層視角”重構經典神話,胡睿的《鵝鵝鵝》用留白式畫面營造中式懸疑,劉毛寧的《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則將鄉土記憶與超現實想象交織……十余位導演用各自的想象力,讓“中國故事”呈現出多元的視覺表達。
鐘鳴的《非人哉第二季》則另辟蹊徑,將上古神話人物“現代化”,用腦洞大開的設定打破傳統神話的嚴肅性,讓古老傳說與當代生活產生奇妙碰撞,展現出“傳統元素現代表達”的想象力天花板。
最后是貢獻力,獲得稱號的導演往往在類型拓展、工業化探索或行業生態建設中扮演了“開拓者”角色,沈樂平、王裕仁、陳廖宇、張毅立便是其中的代表。
沈樂平深耕動畫行業多年,從《秦時明月》到《牧神記》,始終推動武俠與奇幻類型的工業化制作,其團隊的成熟流程為同類作品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王裕仁主導的《凡人修仙傳》系列,以“年番”模式突破長篇動畫的制作瓶頸,從“初入星海”到“外海風云”的持續產出,驗證了國產動畫長線IP的商業化可能性,為行業提供了“工業化敘事”的范本。
陳廖宇作為《中國奇譚》的發起者之一,打破了“動畫必須長篇連載”的慣性思維,用短篇合集的形式集結多元創作力量,既讓新人導演獲得展示平臺,也為行業開辟了“實驗性動畫”的生存空間;張毅立執導的《滄元圖》則在“平臺定制”與“類型融合”中探索新路徑,他曾參與《超獸武裝》《果寶特攻》等作品制作。
《中國奇譚》劇照
這五年,國產動畫從轉型陣痛邁向爆發式增長,豆瓣前十榜作品與46位上榜導演便是最佳見證。他們用鮮活角色、動人故事與奇詭想象,既贏得口碑高分,更勾勒出行業的多元發展脈絡。
從《我的三體》的硬核科幻到《紅小豆》的治愈日常,從《霧山五行》的國風熱血到《中國奇譚》的實驗創新,從《凡人修仙傳》的長線IP到《伍六七》的原創突圍,每部作品都是導演風格的凝練,每份口碑都是行業前行的底氣。
金杯銀杯不如觀眾口碑。這份榜單是新起點,當導演們持續深耕故事、創意與行業建設,當觀眾與作品共鳴加深,國產動畫必將涌現更多“破圈”之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