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零一讀書會
來源 | 零一讀書會
《我的叔叔于勒》,是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的經典之作,入選過幾代人的語文課本。
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講述了菲利普一家對叔叔于勒態度的轉變。
于勒年輕時揮霍家產,被家人視為 “災星” 送去美洲。
后來他來信說賺了大錢,家人便天天盼著他歸來,甚至把他當作生活的希望。
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再次見面,他們卻不想與于勒相認。
有人認為菲利普夫婦太過勢利,批判他們冷酷與自私,為了金錢不顧親情;
也有人認為他們的做法在情理之中。
畢竟在生存的壓力面前,人人都有自己的苦衷;
但作者的初衷不是為了批判主人公。
而是通過當時的現象揭露金錢至上的風氣、生活的殘酷和人性的復雜。
讀完這篇小說你會發現,永遠不要和人性較勁。
發達時,人人都想過來巴結你;低谷時,人人都想遠離你。
小時候,“我”家住在哈弗爾,父親賺的錢只夠勉強維持生活。
母親對現狀十分不滿,她經常找些尖酸刻薄的話責怪自己的丈夫。
由于家里窮,有人請客吃飯是從來不敢答應的,以免回請;
買日用品也只敢買減價的。
有時候我弄掉紐扣或者弄破褲子,就會劈頭蓋臉挨一頓臭罵。
但日子雖苦,每逢星期日,一家人都會穿戴整齊去海邊棧橋上散步。
目的是為了等待父親的弟弟歸來。
父親的弟弟名叫于勒,年期時不務正業,揮霍了爺爺不少家產。
甚至還占用了本該屬于父親的一部分遺產。
之后他被家人送往美洲。
誰料在機緣巧合之下,于勒竟然靠做生意賺到了大錢。
他滿懷欣喜的留下一封信,稱自己會盡快賠償一筆錢給哥哥。
這讓我們全家人欣喜萬分。
從前的“敗家子”于勒,瞬間成為了正直、有良心的于勒。
于勒的歸來成為全家人的期望。
每個星期日,只要看見大輪船駛過來,父親都會重復著說:
“若是于勒在這只船上,該叫人多么驚喜啊!”
母親也常常念叨:
“只要于勒回來,我們的境況就會大有改善。”
父母甚至開始憧憬,拿于勒給與的錢買一棟別墅。
只可惜十年過去了,于勒叔叔再也沒寄信回來。
原本十拿九穩的事情,變得遙遙無期。
有時候生活仿佛給我們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越是將期望寄托于他人身上,越是容易獲得失望。
就像有些家長,期望孩子能考個好大學,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有些人婚后,期望另一半掙大錢,自己能過上物質優渥的生活;
有些老人,把養老的希望完全放在子女身上,期望他們能負擔自己的晚年生活。
可現實往往不能完全如人所愿,有時候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人間失格》中有句話:
“倘若沒有過度的歡喜,便沒有極度的傷悲。
若是沒有過度的期望,就沒有過度的失望。”
任何關系,適當降低一些預期,不把期望完全寄托于他人身上,反而能獲得新的轉機。
在“我”的二姐舉行婚禮之前,家人決定去哲爾塞島旅行。
此時父親看到兩位打扮得非常漂亮的太太在吃牡蠣。
望著太太們高貴的吃法,父親決定請家人們吃一頓。
但為了省錢,母親只讓兩位姐姐品嘗。
我和父親向一位衣衫襤褸的老水手走了過去,卻發現父親突然變得不安起來。
他低聲對母親說,這個賣牡蠣的怎么這樣像于勒?
母親根本不信,還說父親是胡說八道。
為了確認父親的猜測,母親決定親自過去確認。
可眼前的一幕終究是讓他們失望了。
那位又老又臟、臉上布滿皺紋的老人,的確是于勒。
母親嚇得直哆嗦,她完全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
說罷,她讓父親向船長打聽一下跟于勒相關的消息,并了解了他落魄的原因。
父親故意找船長搭訕,再一次證實眼前這位老人就是自己的親弟弟。
母親再也控制不住怒火,讓“我”趕緊去把牡蠣錢付清,還罵罵咧咧地說道:
“我就知道這個敗家的東西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咱們趕緊到船那頭去,注意別叫那個要飯鬼接近咱們!”
前后的反差讓人震驚不已。
得知于勒發達時,家人都稱他為“有良心”的于勒,日夜盼著他回家;
得知他落魄時,家人稱他為“敗家子”于勒,對他避之不及。
所謂的親情在這一瞬間終究敵不過利益二字。
但仔細想想,生活中類似的情形比比皆是。
全紅嬋成名后,那些平日不見蹤影的遠房親戚,突然像雨后春筍一樣出現。
他們紛紛上門,開口就要借30萬,仿佛全紅嬋的家變成了取款機。
全媽媽內心感受著五種滋味,無奈地笑著搖頭:
“我們家怎么突然多了這么多親戚。”
劉震云曾說:
“人若貧窮,莫去交友;遭遇困境,也別尋親。
那些所謂的親戚,不過是仗著血緣關系與你維持利益罷了。別太天真了!”
利益,就像是感情的試金石,再牢不可破的關系,在利益面前都會不堪一擊。
看懂了人性,就不會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抱有過高的期待。
最清醒的做法是,做好自己,親疏隨緣。
從作者的描述不難看出,于勒在生意失敗后日子過得十分艱辛。
往日的承諾無法兌現,他也不敢回家鄉與親人相認。
只能干著又苦又累的活兒維持生計。
于勒的遭遇就像現代許多去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
期望能在城市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等時機成熟,再衣錦還鄉。
只是人在江湖,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奮斗多年,卻發現現實遠比想象中的更殘酷。
望著空空的口袋,故鄉終究是回不去了。
之后,“我”按照母親的吩咐,遞給于勒五法郎。
看著他滿是皺紋的手,一股辛酸涌上心頭。
心想:
“這就是我的叔叔,我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啊。”
畢竟血濃于水,我又給了他十個法郎的小費,這讓于勒感動不已。
可母親得知后,卻無比憤怒。
指責我簡直是瘋了,竟然拿10個銅子給這個無賴。
父親使了個眼色,母親才沒繼續往下說。
之后大家都不說話了,故意換乘了另外一艘船,以免再遇見我的叔叔于勒。
初讀這本書,相信許多人都會指責菲利普夫婦太過勢力,竟然不與自己的親弟弟相認。
可再讀這本書,卻對他們的做法多了一份理解。
畢竟菲利普家過得十分拮據,女兒的婚事也是因為于勒的那封信才有了著落。
貿然相認,不僅戳破了于勒的自尊心,還會帶來一些不可預料的變故。
成年人的世界各有各的不易,互不打擾,或許是最好的結局。
小說雖只有五千多字,卻將人情冷暖展現的淋漓極致。
再好的關系,一旦牽扯到利益,便會發生微妙的變化,甚至成為“仇人”。
與人相處,應保持一顆平常心,畢竟趨避利害是人的本性。
對人際關系降低一點期待,就不會過度失望。
很贊同一句話:
被人巴結奉承時,不必沾沾自喜;
別人冷漠疏遠你時,也不必生氣沮喪。
人在低谷時,別指望感情,務實才是根本。
愿你我都能順著人性做事,逆著人性做人。
作者 | 零一讀書會,來源:零一讀書會
主播 | 素年錦時,微信公眾號:素年錦時FM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