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君
7月22日,廣安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勝利召開。此次會議圍繞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建設重慶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進行研究。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為廣安現代化建設擘畫嶄新藍圖。
次日,全會精神解讀新聞發布會上,封面新聞記者聚焦廣安打造文旅副中心重點舉措提問。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易海燕用一組鮮活的數據和生動的案例,描繪出廣安文旅發展的蓬勃圖景。
“小平故里行”
當前,廣安正以“小平故里·安逸廣安”為品牌引領,讓“小平故里行·華鎣山上居·嘉陵江畔游”這三張名片更加閃亮奪目,打造一座讓游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魅力之城。
漫步廣安,紅色基因在這里流淌,綠色生態在這里舒展,巴渝風情在這里綻放。“今年上半年,廣安接待游客突破1500萬人次,同比增長9%以上。”易海燕說,不夜城、賨城里、沿口古鎮等新業態頻頻“出圈”,廣安建川博物館聚落、西溪峽公園等新場景陸續開放,文旅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活力。
鄧小平故居
“我們要讓紅色更紅、綠色更綠、特色更特。”在紅色旅游方面,廣安將推動鄧小平故里提質升級,打造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區,讓游客不僅能瞻仰偉人風采,還能在廣安文廟歷史文化街區、西溪河城市休閑帶感受“景城一體”的獨特魅力。
“華鎣山上居”
華鎣山將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建設精品民宿集群和溫泉城,讓游客春賞花、夏避暑、秋登高、冬玩雪,真正實現“華鎣山上居”的詩意棲居。而嘉陵江畔的沿口古鎮,則將串聯起水陸聯程的文旅體驗,讓“千里嘉陵,廣安最美”成為游客心中的難忘記憶。
“嘉陵江畔游”
如何讓文旅資源“活”起來?易海燕說,廣安將堅持生態、文態、形態、業態“四態融合”,既守護好綠水青山,又講好文化故事,更創新消費場景。從廣安白塔、安丙家族墓群的保護利用,到“三線記憶”IP的打造;從西溪河幸福河湖的建設,到數創演藝產業園的培育;從“跟著省運會游廣安”的特色玩法,到“廣安味道”的美食體驗……廣安正以更年輕、更沉浸、更跨界的方式,讓文旅產業煥發新生機。
“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節點,廣安與重慶的文旅互動日益緊密。”易海燕透露,未來廣安將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開通重慶主城至廣安的旅游專線,推動渝廣高速通行費減免,讓兩地游客享受“同城待遇”。
同時,主動融入重慶與國內其他城市群的文旅合作,共同培育全國文旅大市場。建立入境游渝廣聯動機制,融入川渝共建國際消費目的地體系,合力開拓入境游新市場。不僅如此,廣安還將與重慶共同推廣“偉人將帥故里行·川渝聯線”品牌,讓更多游客“循著重慶游廣安”。
“廣安文旅的春天已經到來。”到2027年,廣安將建成全國紅色旅游主陣地、川渝森林康養新勝地、重慶近郊休閑目的地,打造川渝世界級旅游目的地重要承載地,建設重慶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取得階段性成效;到2030年,基本建成重慶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文化強市旅游強市建設邁上新臺階。讓“小平故里·安逸廣安”的品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廣安文旅正以“年輕態、沉浸感、跨域化”重塑發展格局,讓紅色資源煥發新活力、綠水青山轉化新價值、巴渝風情彰顯新魅力。易海燕向海內外游客發出誠摯邀請:“來廣安,感受紅色養心、綠色養身、特色養眼的獨特魅力,體驗屬于你的詩與遠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