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ggie Lee
譯者:Issac
校對:易二三
來源:《標準收藏》(2021年11月16日)
《黃飛鴻》(1991)從一開始就留下了烙印,展現了香港動作片中關乎競技才能和民族自豪感的最具標志性的影像:至少一百人的全景,裸露的胸膛閃閃發光和隊列擺動操練武術完美同步的一個看似無限的海岸。
由徐克導演,李連杰主演的這部史詩延續了這種激動人心的精神。這部電影是中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武俠系列電影之一,在動作編排方面樹立了一個黃金標準,同時也展示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歷史的復雜圖景。
《黃飛鴻》(1991)
作為《黃飛鴻》系列電影背后的創意力量,徐克執導了五部《黃飛鴻》中的四部,除了在《黃飛鴻之西域雄獅》(1997)中,他只擔任了制片人。人們無法想象如果沒有徐克,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將失去光彩。
他因其天真的奇妙之處,引領潮流的才能,以及票房奇跡,被稱為亞洲的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但他是在資金和技術資源少得多的情況下,在高壓環境下取得這樣的成績的。他將自己在香港的職業生涯概括為「狹路之戰」。
《黃飛鴻之西域雄獅》(1997)
從他的職業生涯開始,親身實踐的徐克就找到了顛覆主流的方法,盡管他在世界上最受商業驅動的電影產業中心工作。讓他躋身香港新浪潮最前沿的三部電影——《蝶變》(1979)、《地獄無門》(1980)和《第一類型危險》(1980)——都是恐怖的虛無主義。
《蝶變》(1979)
他不僅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講故事的人,而且還是一個技術狂人,并且徹底改變了香港的制作技術。在《蜀山:新蜀山劍俠》(1983)中,他聘請了曾參與《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的特效專家,幫助重現了5世紀敦煌文明的古老之美。
《蜀山:新蜀山劍俠》(1983)
世紀之交,他將重心轉移到了中國大陸市場,并邀請《阿凡達》的視覺效果總監查克·康米斯基參與制作中國首部3D IMAX電影《龍門飛甲》(2011)。
《龍門飛甲》(2011)
徐克標志性的瘋狂敘事和更瘋狂的剪輯反映了香港不斷的變化和無情的步伐,尤其是在香港電影業在其黃金時代的八九十年代全速前進的時候。這段時期是他最多產的時期,他在離開商業巨擘新藝城后,與他的工作伙伴、未來的妻子施南生一起創辦了電影工作室,從而達到了藝術巔峰。
在他的監制下,吳宇森執導的《英雄本色》(1986)和《喋血雙雄》(1989),程小東的《倩女幽魂》(1987)和《笑傲江湖2》(與唐季禮聯合執導,1992)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這些電影鞏固了徐克「翻拍之王」的聲譽,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改造之王」,利用多種資源,將題材、色調和技巧以最富有想象力的方式糅合在一起。
《英雄本色》(1986)
1991年,他以廣東民間英雄黃飛鴻(1847-1925)的生平為藍本,重新演繹了一段馬拉松式的武俠傳奇,由此迎來事業巔峰。黃飛鴻是當地民兵的師傅,同時也是受人尊敬的寶芝林藥鋪的老板。
早期的系列電影主要由胡鵬執導,是電影史上最長的系列(1949-1970)之一。資深粵劇明星關德興扮演了這個角色大約80次。徐克的新作《黃飛鴻》獲得了票房冠軍,之后的四部影片都是由嘉禾影業贊助的,正是這家公司讓李小龍獲得了機會。
《黃飛鴻》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明星陣容。大多數香港的動作明星,包括成龍和洪金寶,都是以京劇學徒的身份接受訓練的。但李連杰,用徐克的話來說——「國寶」,走了一條不同的路。這位來自北京的五屆武術全國冠軍,在十幾歲的時候就「退役」了。
他很快被發掘出演了《少林寺三部曲》(1982-1986),該系列在國內外引發了功夫熱和旅游熱。李連杰在扮演黃飛鴻時所表現出的不顧危險的動作,更加突出了他獨一無二的風度和優雅,并幫助他在那個年代后期成為好萊塢明星。
由于與嘉禾的合同問題,李連杰在1993年的《黃飛鴻3》(1993)之后離開了劇組。他與徐克在《黃飛鴻之西域雄獅》中再度合作,但與此同時,另一位演員也以深受觀眾喜愛的英雄形象成名:趙文卓在《黃飛鴻4》(1993)和《黃飛鴻5》(1994)中從無名小輩中脫穎而出,取而代之。
作為一名前國家武術冠軍,趙文卓和李連杰一起出演了李連杰參與制片的《方世玉》(1993)。這位黑龍江人比李連杰小9歲,為黃飛鴻這個角色帶來了魁梧的男子氣概和輕盈的嚴謹。
《方世玉》(1993)
到了90年代,關德興所體現的樸素美德與國際化的香港觀眾格格不入。徐克有時天真而又不敬的態度幫助重塑了原片中人物的形象。主人公從一個喜歡在打斗場景中停頓以宣揚儒家道德、陳詞濫調的老人,變成了一個精力充沛的壯年實干家。
李連杰在早期的銀幕形象中塑造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少林和尚,塑造了一個謙遜而正直的英雄,但他也很刻板,有點不善社交。與關德興所塑造的無可指責的權威形象不同,李連杰飾演的黃飛鴻發現,他對傳統美德的崇敬常常讓他與這個既進步又衰落的世界格格不入。他也更加內省,有時會對自己的國家和人性感到絕望。
徐克還加入了一個浪漫的故事,模仿了龐大的中國家譜:黃飛鴻愛上了他的十三姨,一個在英國受過教育的姻親。考慮到她在工業化、技術和女性解放方面的進步思想,他們的戀情體現了東西方的碰撞——這也是這部電影的中心主題。
這個角色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中國時代片中很快就出現了大量戴著維多利亞時代帽子、穿著維多利亞時代長袍的女主人公。由關之琳飾演的十三姨充滿智慧,除了《黃飛鴻4》外,她在所有影片中都有出現。
《黃飛鴻》及其后續電影也重新定義了黃飛鴻神話中長期存在的師徒關系。在這部影片中,黃飛鴻的小缺點,包括他狹隘的嫉妒心和挽回面子的策略,讓他和他的追隨者處于同一水平,而他的追隨者本身也能引起當代觀眾的共鳴。所以,這個老片里經常被嘲笑口吃的鄉巴佬,經過徹底的改造,變成了一個ABC(在美國出生的中國人),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但廣東話卻難以發音。
弟子梁寬由慈愛的曹達華扮演,在徐克的系列影片中有很大的發展。在《黃飛鴻》中,當時的大明星元彪給這個角色帶來了令人嘆為觀止的雜技,以強調他的勇氣。從1992年《黃飛鴻2》開始,莫少聰重新塑造了梁寬的形象,變成了黃飛鴻的喜劇搭檔,也是他堅定正直的街頭陪唱。
《黃飛鴻2》(1992)
當梁寬頑皮搗蛋的時候,人力車車夫鬼腳七(熊欣欣 飾)在《黃飛鴻3》中從黃飛鴻的邪惡對手轉變為黃飛鴻的忠誠信徒,給觀眾帶來了情感上的震撼。和梁寬一樣,他最初跟隨了錯誤的師傅,但最終被黃飛鴻的同情心所折服,并意識到道德高于任何武功。熊欣欣第一次出現在該系列中,是在《黃飛鴻2》中飾演白蓮教的領袖。他的威嚴使他成為黃飛鴻最有成就的弟子,并從《黃飛鴻3》開始陪伴他。
這一系列超越了爆米花電影,將人物置于更廣泛的歷史背景中,即在西方殖民主義的壓力下,中國痛苦地向現代化推進。似乎是為了強調黃飛鴻個人旅程中不屈不撓的歷史動力,他在許多不同的交通工具上出現,從蒸汽火車到人力車,從海盜船到公共馬車。
徐克1950年出生于西貢的一個華裔家庭。十幾歲時,越南戰爭愈演愈烈,他搬到了香港。通過他在武俠和其他武術分支領域的大量工作,他表現出了對中國文化和中國身份的持續迷戀,以公正的洞察力看待它,但也有一定的偏差。這類電影被廣泛認為是他的強項——《黃飛鴻》系列電影的輝煌就證明了這一點,在電影中他探索了民族自決的思想。
該系列的第一部電影以黃飛鴻的故鄉佛山為背景,佛山是著名的洪拳和詠春武術流派的發源地。影片一開始,黃飛鴻就收到了一個扇子,上面展示了中國與西方列強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這是劉永福將軍送給他的禮物,他曾在越南擊退了法國殖民勢力。黃飛鴻承諾訓練劉永福的水師團,作為抵御外敵入侵的后備力量,這反映了他的危難感。
這使他成為由沙河幫和美國投機者杰克遜經營的人口販賣團伙的目標,這一沖突也導致他第一次接觸槍支。當他思考槍械如何不可逆轉地改變武術的意義時,他考慮到中國需要通過現代化來提高自衛能力。
盡管在每部影片中,黃飛鴻都用「無影腳」和其他標志性動作擊退了從子彈到大炮的西方武器,但在《黃飛鴻5》中,他和他的追隨者們也投入了全面的槍戰——這是對時代的一種實用調整。
《黃飛鴻5》(1994)
在《黃飛鴻2》中,隨著故事情節轉移到廣東省省會廣州,政治視野也隨之擴大。在19世紀末,廣州是反抗無能清政府的起義的溫床。黃飛鴻虛構了一些歷史人物,如中華民國開國元勛孫中山先生和革命家陸浩東,這些人物被認為是那個時代的標志,通過這些人物的故事,這部電影獲得了更多的吸引力。對徐克來說,細致的研究提供了一個自由重新詮釋的機會。
于是,黃飛鴻和孫文聯手,將針灸與手術相結合,拯救了一名英國病人——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時刻,是東西方、傳統與現代科學結合的縮影。
《黃飛鴻2》(1992)
與這種合作精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白蓮教的仇外心理。其信徒對西方人的暴行,對外國影響的仇恨,他們堅信自己不會被火器傷害,這與義和團運動有關——一場針對外國人和中國基督徒的暴力運動,最終導致了國際勢力對北京的報復性襲擊。黃飛鴻最終從堆疊的桌子底座上推翻了該組織的領袖九宮真人(熊欣欣 飾),凸顯出該組織的迷信信仰的搖搖欲墜的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當黃飛鴻選擇保衛反叛者,對抗清廷官吏納蘭元述(甄子丹 飾)時,影片展現了他的政治覺醒。納蘭元述本身既不腐敗也不邪惡,但卻堅定地支持統治階層。
在《黃飛鴻3》中,主角們到達了帝國的權力中心北京,并在那里展開了外交謀略。在一個向無聲電影致敬的元電影中,十三姨解開了一個涉及電影攝影機的致命陰謀。當朝廷利用舞獅比賽在漢族人中制造混亂時,我們的英雄挺身而出,用真正的黃飛鴻所擅長的那種高空雜技,為紙布制品賦予了活力。石油大亨趙天霸等自私自利的惡霸被認為是國家萎靡不振的原因。
下一部影片中,《黃飛鴻3》的動作指導元彬坐上了導演椅。影片描述了外國侵略的升級,即西方軍事聯盟八國聯軍在宮內舉行舞獅比賽,挑戰中國。對黃飛鴻來說,賭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因為勝利等同于捍衛中國的傳統和主權。在另一條線里,黃飛鴻被夾在兩個代表不同女性賦權道路的崇拜者之間。
一邊是十三姨的妹妹(王靜瑩 飾),她經營著一家女權主義出版社;另一個是苗三娘(王菁華 飾),她是紅燈照的一員。雖然這個暴力排外的團體與白蓮派有很多相似之處,但苗三娘的內心斗爭被刻畫得充滿同情。
仿佛從前幾部電影的崇高基調中得到了喘息,《黃飛鴻5》沉浸在狂歡的樂趣中,在滑稽的場景中爆發出分散的碎片。在去香港的途中,黃飛鴻遇到了海盜張保仔(易天雄 飾),他在現實生活中指揮著600多艘船,統治著廣東的海岸線。盡管黃飛鴻和他的隨行人員出發去了香港,但他們從未到達目的地。
《黃飛鴻5》(1994)
當《黃飛鴻之西域雄獅》(洪金寶執導)拉開帷幕時,黃飛鴻、十三姨和鬼腳七跨越大西洋來到美國西部探險。看著因白人移民而流離失所的原住民,黃飛鴻想知道自己屬于哪里。因此,在第一部影片的結尾,黃飛鴻感嘆中國移民美國的浪潮,聲稱他的家鄉可能是真正的「金山」(指的是美國的中文昵稱),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系列又回到了原點。
《黃飛鴻之西域雄獅》(1997)
《黃飛鴻》通過注入深刻的歷史視角,擴大了這一類型的可能性,但最重要的是,它們都是激動人心的動作片。在這里,最高水準的武術家和特技專家能夠達到他們技能的頂峰。盡管批評者無休止地將他與賽爾喬·萊昂內進行比較,但徐克承認的唯一影響是黑澤明,尤其是他的《用心棒》。
黑澤明不僅試圖將日本的民族性格與人文主義的普遍理想聯系起來,他還將劍戰從傳統日式格斗的形式主義拍攝風格中解放出來,用一種流暢、推進的節奏來使人興奮。
《用心棒》(1961)
徐克在他所有的動作場面中都努力追求這種音樂性的運動,但在《黃飛鴻》及其續集中,他小心翼翼地避免重復他在《蜀山:新蜀山劍俠》(1990)中所取得的成就。在這個系列中,他與劉家良、袁和平和于占元(他們的學生包括成龍、元彪、洪金寶和元彬)等三個主要動作派的代表人物合作。
劉家榮的武術遺產是通過父親劉湛從黃飛鴻本人傳下來的,他最初負責《黃飛鴻》的動作編排。受其有影響力(盡管沒有署名)的哥哥家良的影響,家榮讓李連杰的戰斗充滿堅如磐石的現實主義,不同于《倩女幽魂》這類電影中看到的吊威亞的失重飛行特技。
在拍攝過程中,徐克招募了袁和平和他的兄弟袁祥仁和袁信義。和劉湛一樣,他們的父親袁小田也參與了黃飛鴻最初的系列。這對兄弟在節奏、道具和布景上的富有遠見的創意,以及他們在攻擊和防御之間精確平衡的打斗,把香港武俠電影推向了新的高度。
即使對鐵桿功夫迷來說,黃飛鴻和嚴振東(任世官 飾)在倉庫里的對決也令人眼花繚亂。兩人站在高高的梯子上,似乎都要把屋頂劃破了。他們像空中飛人一樣前后搖擺著,拳打腳踢,攝影機從一系列香港電影中從未見過的角度捕捉到了他們。
袁氏兄弟非常注重將人物的打斗風格與他們的性格、體格和背景相匹配。嚴振東的不光彩的天性被他隱藏的武器暴露出來,而他好斗的爪子拳讓人想到一只渴望獵物的禿鷲。而開朗的黃飛鴻則像雄鷹一樣展開雙臂和雙腿,威嚴地展開翅膀。他還會挑選不傷人的武器,比如傘和衣服。
袁和平在《黃飛鴻2》中獲得了極大好評,幫助這部電影在中國武俠片的經典中獲得了突出的地位。作為北京什剎海體校的校友,李連杰和甄子丹的武術血統不相上下,這是他們第一次一起出現在銀幕上。
在這部電影最壯觀的場景之一中,兩人冒險穿過一堆腳手架,就像在竹林中飛奔一樣。雖然他們從腳手架上拉下來的桿子是通常用作武器的桿子的兩倍長,但他們揮舞的動作卻像跳馬運動員一樣敏捷。盡管徐克非常喜歡鋼絲特技,但為了突出李連杰和甄子丹不相上下的技術和運動能力,這些都被最小化了。
如果《黃飛鴻2》提供了一個「華麗的舞桿表演」,那么高踢在《黃飛鴻3》中是王者,這要歸功于驚人的鬼腳七的腿上功夫,它像回旋鏢一樣從墻上反彈。熊欣欣早在1986年就成為李連杰的特技替身演員。不出所料,他們的戰斗反映出無縫的協同作用,就好像每個人都在與自己的影子跳舞。
徐克一直對中國戲曲著迷,并渴望將其融入打斗場景。為了這個目的,成龍在中國戲劇學院學習京劇的同學元彬被請來了。舞獅演員色彩鮮艷的服裝和金字塔式的造型引人注目。元彬加強了特技,將演員的肢體協調能力推向了極限。在接下來的兩部系列電影中,他似乎從未缺少新的編排創意。
在元彬擔任導演和動作編導的《黃飛鴻4》中,舞獅出現了新的變化。影片以柔滑的舞龍開場,以滑稽的場面結束,這些神秘的生物被全副武裝的表演者操縱。特效和煙火表演在怪獸電影中似乎更常見,但世界跆拳道協會的世界冠軍周比利也貢獻了一場精彩比賽,他飾演的鐵拳與趙文卓飾演的黃飛鴻和熊欣欣飾演的鬼腳七針鋒相對。
《黃飛鴻5》在情節機制和瘋狂的節奏(在《黃飛鴻之西域雄獅》指向另一種美國類型片——西部片之前)方面足以與任何好萊塢影片相媲美,它展示了用于射擊或躲避子彈的武術技巧。作為導演,徐克讓他的本能發揮到極致,策劃了三場激烈戰役。
動作場景部分重疊,比如在一次越獄中,黃飛鴻與張保仔的兒子(董瑋 飾)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斗,這個場景與一場燃燒的谷倉中的伏擊戰交叉剪輯。在這里,元彬還把歌劇廣告牌變成了滑翔特技,把繩索變成了懸浮奇跡。
《黃飛鴻》系列從頭到尾都充滿了視覺效果和戲劇性,這在香港電影中是前所未有的。徐克和他的合作者也為一個廣東本土的傳奇人物注入了新的生命,在幾部電影中,他的聲望進一步提高,與愛國英雄陳真(李小龍在銀幕上將之形象化)并肩而立。
隨著2008年《葉問》系列電影的誕生,《葉問》系列電影為第二波民族主義功夫電影奠定了基礎,但徐克在銀幕前和銀幕后聚集的功夫人才,不太可能與今天以電腦特效為主導的作品相匹敵。經過時間的考驗,該系列電影仍然是香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