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3月下旬,韓國總統金泳三來華訪問,按計劃,他只在北京停留3天。
按理說,時間如此緊迫,金泳三的行程安排應該重點放在與中國高層交談或者其他重要的事情上面,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京的第二天上午,金泳三竟然將自己的一段“黃金時間”作了特殊安排——接見一名中國小學生。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金泳三總統在華訪問期間,安排的唯一一次私人活動。
那么,這個中國小學生是誰呢?他為何會受到金泳三總統的親自接見呢?
他名叫‘周少華’,12歲,是河南滑縣上官鎮武安寨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他之所以能得到金泳三總統的親自接見,跟他去年寫的一封信有關。
1993年2月初的一天,語文老師給全班同學布置了一道課外作業:給海外人士或遠在他鄉的親人寫問候信。
然而,周少華家祖居此地,沒有什么遠在他鄉的親人,所以不由得犯起了難。回家后,周少華從報紙上看到了關于金泳三當選為韓國第十四屆總統的報道,于是,他當即便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給金泳三總統寫信。
說干就干!在自信的力量驅使下,周少華當晚就把信寫出來了,并經過了仔細的修改、謄寫,確保每個字都工工整整。周少華在信中對金泳三就任韓國總統表示祝賀,并相信在其領導之下,一定會為中韓友誼而努力,同時歡迎金泳三到中國來訪問,到他的家鄉河南觀光,到他的家中做客……
但寫完信后,周少華總覺得還差點什么。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之際,屋外窗臺上的白沙蜜甜瓜種子映入了他的眼簾,頓時豁然開朗:對呀,我可以送一些家鄉特產白沙蜜甜瓜的種子給金泳三總統呀!
于是,周少華便從這些白沙蜜甜瓜的種子中精心挑選出了66顆,附在信中。同時,他在信中寫道:
我國有“六六大順”的說法,正巧您66歲就任總統,我精心挑選了66顆甜瓜優良種子送給您,預祝您生活甜蜜,事業發達……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周少華給金泳三總統寫信,不過只是單純的小學生作業而已,不可能真的寄到金泳三總統手里。但世界上的一些事情總是那么地奇妙,這封信最后還真就送到了金泳三總統的手里。
金泳三總統看完信后,備受感動,當即便提筆給周少華回了信。
金泳三在信中對周少華的祝福表達了感激,同時表示他不會辜負少華的希望,一定會為加強中韓友誼而努力。此外,金泳三總統還表示,等自己不忙的時候,一定到中國去看他。很快,機會就來了!
1994年3月29日上午,經有關部門安排,金泳三總統在釣魚臺國賓館18號樓的南大廳接見了周少華和他父親、校長一行三人。
原定10分鐘的會見,結果竟超過了半個小時。臨別前,金泳三總統再三邀請周少華今年暑假組團到韓國訪問,到總統府作客。接著,金泳三總統又送給了周少華一些禮品和3000美元,作為他到韓國訪問的費用。
應金泳三總統的邀請,同年8月中旬,周少華和他的2名同學來到了韓國,并在青瓦臺受到了金泳三總統的親切接見。
誠然,此刻周少華一行,已經不只是一場單純的應邀訪問,而是成為中韓友好大使了。他們一行剛出漢城機場,便立刻被韓媒記者們給“包圍”了起來,這一刻,他們已然成為了韓國新聞界競相追逐的“明星”。
毫無疑問,周少華一行訪韓所帶來的巨大能量是超乎想象的。
之后,金泳三總統的母校“長木學校”提出來要與周少華所在的“武安寨小學”結為友好學校,得到了金泳三的支持。
或許就連周少華本人都沒有想到,自己當初給金泳三總統寫的那封祝賀信,竟然能有那么大的能量。
但事實上,這個事情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跟當時的有利時機有關。
眾所周知,當時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時機:第一、中韓兩國建交;第二,金泳三就任韓國第十四屆總統。
如果不是因為這兩個重要的時機,周少華的信不一定能送到金泳三總統手中,即便送到了,恐怕也起不到這樣的效果。
當然,除了這兩個硬性原因之外,周少華在信中情真意切的表露,以及他那樸實無華、窮且益堅的品格,也是造就這對“忘年交”的重要原因。
那么,周少華后來的結局如何呢?
事實上,周少華此后的生活過得并不如意,十年來,由于母親重病,花了很多錢,家里已無力承擔他上大學的學費,所以周少華沒有去上大學,也沒有學到一門能夠謀生的技術,生活過得一度艱難。
原天津長青溫泉賓館韓籍總經理‘金鐘七’先生,在得知曾經為了增進中韓友誼作出努力的周少華的艱難處境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當即便給前總統金泳三寫了一封信,一來陳述了周少華艱難的現狀,二來表示想給周少華提供一些幫助,征求一下金泳三的意見。
之后,金鐘七先生在征求周少華本人及其家人的意見后,把他送到了青島朋友的公司里,每個月的工資600到700元,還提供食宿,這對于當時的周少華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
按照金鐘七先生的安排,周少華原本是要學習技術的,但他的朋友、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卻將他安排在了清潔班,不僅每天24小時都要待在工廠里,而且工作也非常的單一和枯燥,就是打掃衛生。
但其實,這是經理有意為之,目的就是想考察一下這個年輕小伙子,看看他是不是一個可造之材。
但事實證明,周少華的確非常出色,他不僅沒有因為沒有能學到技術而鬧情緒,反而任勞任怨、勤勤懇懇,把簡單的工作干到極致。
經過幾個月的考察后,經理對周少華表示充分的認可,于是便將他調去學習技術工種,還出錢送他到電大深造。
等工作和生活相對穩定下來后,周少華便給金鐘七先生寫去了感謝信,他在信中表示:“……我一定也像您一樣,為中韓兩國的共創共榮,世代友好,盡一份力量。”
在這之后,周少華一直奮斗在全新的工作崗位上,他一邊努力工作,一邊為中韓兩國友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今30年過去,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已經變成了年過不惑的沉穩中年,相信此時的他早已功成名就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