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為友商的襯托,這個賽季大鵬強的可怕。
現有電視劇版《長安的荔枝》差評滿屏。
后有暑期檔電影,難尋敵手。
喜劇、現實、偶像、古裝……至此,大鵬算是在電影圈站穩腳跟。
上一個演而優則導的演員,后來在電影圈站穩腳跟的,還是徐崢。
不提陳思誠,是因為他的作品局限性很大。
比起這倆位,大鵬當真聰明的多。
小福星這里的聰明更多想表達的,是一種低調、謙卑……
或許從票房上來看,大鵬還差得遠。
但倘若大鵬能一直保持這個心態,這個水準,超越徐崢未必不可能。
02
當電視劇版《長安的荔枝》深陷差評漩渦時。
電影版卻在暑期檔異軍突起,票房穩健、口碑扎實。
這并非大鵬的靈光一現。
回望他的導演之路,《吉祥如意》以獨特的偽紀錄片形式觸碰鄉土親情,冷峻深刻,贏得金馬獎認可。
《縫紉機樂隊》用搖滾夢點燃小人物熱血,評價雖有起伏,那份粗糲的真摯打動人心。
《年會不能停!》精準戳中當代職場痛點,嬉笑怒罵間引發強烈共鳴,成為年度黑馬。
與柳巖合作的《受益人》《大贏家》聚焦底層掙扎與現實荒誕。
這些作品類型多元,雖非部部完美,卻步步為營,清晰地勾勒出大鵬從網劇創作者到大銀幕導演的蛻變軌跡。
03
這份“站穩”,背后是一條布滿荊棘的攀爬之路。
起點是網絡直播間的小主播,娛樂大眾是日常。
抓住《屌絲男士》的機遇一炮而紅,卻也長久被釘在“網絡搞笑”的標簽上。
從《煎餅俠》初試啼聲備受爭議,到《縫紉機樂隊》遭遇市場冷遇,質疑聲從未斷絕。
演而優則導?談何容易。
他近乎執拗地要打破那層看不見的“次元壁”。
在《演員請就位》里甘當綠葉磨煉演技。
在《第十一回》中演繹卑微懦弱的“胡昆汀”,讓人幾乎忘了他曾是“大鵬”。
正是這份近乎笨拙的執著,才一點點撬開了通往更廣闊天地的大門。
每一次轉型都是硬著陸,每一次嘗試都在奮力打破外界預設的天花板。
04
當然,大鵬并非完人。
早年糾紛事件曾惹非議,電影選材與表達也偶有失衡招致批評。
然而若將這些置于徐崢面前,似乎又顯得“輕量級”。
徐崢多年浸潤于演藝圈核心,成就斐然,光環之下,某種精英視角的優越感或許悄然滋生。
在嘗試觸碰外賣員艱辛生活的電影項目中,便成了致命的錯位。
觀眾敏銳地嗅到了其中的懸浮與隔膜,導致項目口碑未映先崩。
反觀大鵬,從底層摸爬滾打上來的經歷,無形中成為他理解普通人的密鑰。
他對電影始終懷有近乎虔誠的敬畏——路演場場不落,認真傾聽哪怕最尖銳的觀眾反饋。
創作選題多源自對周遭的體察,如《吉祥如意》根植家族真實境遇,《年會不能停!》源于對職場生態的長期觀察。
他更保持著一種稀缺的謙遜,鮮少以“大師”自居,常將團隊功勞掛在嘴邊。這份接地氣的清醒,在名利場中尤為刺眼。
05
徐崢作為先行者,其開拓貢獻與市場成就不容置疑,《我不是藥神》等佳作熠熠生輝。
但此刻,在行業的十字路口,大鵬身上這份“聰明”——它叫謙卑,叫敬畏,叫持續的學習力與對普通人的真誠體恤——顯得尤為珍貴。
它非關機巧,而是一種生存與發展的智慧。
若大鵬能守此心燈不滅,假以時日淬煉,其未來成就的天花板,未必不能觸碰甚至超越前人。
當浮華褪盡,長跑者的核心裝備,終究是人品與態度這兩塊沉甸甸的壓艙石。
在名利場喧囂中,謙卑不是示弱,而是清醒。
大鵬那份對電影的敬畏,對普通人的體恤,恰似一種深植土壤的根系。
徐崢的成就如巨木參天,而大鵬的根須正悄然向下蔓延。
這無聲的較量里,后者未必不能汲取更深厚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