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礪商業評論 曾憲勇
“高新科技正以迅猛的態勢集聚發展,尤其中國企業正在從追趕實現超越,都在用最優的姿態做到極致。” 知名學者李澤教授表示,這種“蓄力”與“極致”的背后,既是中國科技界追逐中國夢的堅守,更是對“新質生產力”時代命題的主動回應。
7月23日上午, 2025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開幕。本屆大會以 “數驅新質?智創未來” 為主題,聚焦人工智能(AI)、5G-A/6G、低空經濟等前沿技術,匯聚全球政產學研力量,共探AI驅動下的產業升級路徑與數字生態重構。知名學者、教育大V、985海歸教授講升學賬號主理人李澤教授受邀參加了本次大會。
李澤教授與宇樹科技機器人互動合影
李澤教授認為,AI 對學子教育的賦能是全鏈條、多維度的,核心是讓教育更精準、更高效、更個性化。AI + 教育咨詢的終極目標不是 “替代人”,而是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 “定制化” 的規劃服務。
他以高考志愿填報舉例,“高考志愿填報,絕非僅憑當下熱門便盲目抉擇,這種做法無異于刻舟求劍,難以適應未來職業發展的變化。考生在選擇專業時,不能僅僅關注當下的熱門專業,而應深入研究未來 15 年相關行業的發展潛力、人才需求變化以及技術變革對專業的影響。”考生要重點思考自己15年后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過怎樣的生活,了解15年后專業的需求度和飽和度,從而倒推當下的選擇。
李澤教授表示,在 AI、算力互聯網等技術加速迭代的背景下,教育規劃或咨詢更應“以終為始,15年規劃”的核心理念,摒棄“短期升學”才能更好為人服務。尤其高考志愿填報要以“就業質量”為導向,逆向倒推未來15 年社會需求、行業發展趨勢和技術發展的預判,來制定當下的教育和職業發展路徑,構建“全生命周期培養路徑”。
李澤教授在展會現場試駕小米新款汽車
同時,本次互聯網大會展覽板塊設三大核心展區及特色專區,其中智慧醫療大數據、低空飛行器,仿真美女機器人等成為展覽現場明星展品。展會現場,985海歸教授現場與宇樹科技機器人和廣州高擎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機器人進行互動握手,并跟部分參展商交流了低空經濟、5G等技術發展以及行業發展的現狀。
在本屆中國互聯網大會舉辦前夕,李澤教授剛剛加入中國互聯網協會,因此他也對本屆盛會有著深刻的感受。
“這是我首次加入中國互聯網協會并參與大會,深感榮幸。這次我專門從倫敦回國參加會議并學習。”李澤教授表示,本次“數驅新質?智創未來” 的主題精準捕捉了行業脈搏,現場匯聚的政產學研精英碰撞出的思想火花,讓他真切感受到全球互聯網技術迭代的加速度。
李澤教授尤其關注到 AI、5G - A/6G、低空經濟等前沿領域的突破,這些技術正從實驗室快速走向產業應用。比如AI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已不止于工具層面,而是重構人才培養邏輯;5G-A技術催生的智能交互場景,正重塑未來學習與工作形態。這種“技術突破—產業落地—人才需求”的閉環,讓我對互聯網賦能社會發展有了更立體的認知。
李澤教授本次參會最大的感受是,互聯網技術的演進不再是單點突破,而是跨領域協同創新。這既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培養方向,也提醒學子們在規劃未來時,需具備跨界思維和持續學習能力,才能在 “數智時代” 找準自身定位。
本次中國互聯網大會中處處閃現著AI的身影,對于AI這個新一波熱潮,李澤教授認為,“AI始終是工具,最終還是要回歸‘人的成長’——它替代的是重復的數據整理工作,而教育規劃中對學生性格特質的洞察、職業價值觀的引導,仍需要專業咨詢師與 AI 協同完成,這也是我們團隊一直踐行的‘科技+專業經驗’教育服務模式。”
在李澤教授看來,AI+教育咨詢的終極目標并不是“替代人”,而是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定制化”的規劃服務——就像他一貫的教育宗旨“成長路上一路同行”,技術讓同行的路徑更清晰,而人的溫度讓同行的過程更安心。(曾憲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