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不完,根本撿不完!”
7月22日晚,
大量市民和游客涌入
北海銀灘西區的大墩海海灘撿螺,
這些海螺從何而來,能否食用?
專家給出回應和提醒。
海灘猶如集市,千人提桶撿螺
7月22日下午6時許,來自湖北的游客王先生陪妻子前往大墩海海灘看退潮,沒想到等待他們的卻是一場“海鮮盛宴”。
▲北海大墩海海灘趕海現場,宛如集市。王道平攝
“潮水剛退,海灘上就出現大量海螺。”第一次見到大海的王先生難掩興奮,挽起褲腳就開始撿螺,用近4個小時的時間撿了近10公斤螺。當晚,這些海螺便被王先生端上餐桌,大快朵頤。
▲眾多市民和游客涌入北海大墩海海灘趕海。網友供圖
多名目擊者告訴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當晚有上千人在該海灘提桶“趕海”,現場宛如集市,場面十分壯觀。
▲海灘上遍布各類螺貝。網友供圖
有目擊者稱,海灘上遍布著車螺和毛蚶,還有少量帶子和海星。大家蹚到小腿深的海水里,拖家帶口實現“海鮮自由”。
▲市民和游客拾撿的螺貝。網友供圖
直至23日凌晨,仍有部分游客留在海邊,享受“趕海”帶來的樂趣。
與臺風有關聯,沿海并不少見
記者了解到,22日晚,北海市銀灘鎮下村海灘也出現了大量貝類。當地一村民稱,“基本每次臺風過后,下村海灘都會出現大量野生貝類。”
▲市民和游客拾撿的螺貝。網友供圖
每年夏秋季節,我國沿海地區臺風多發。臺風過后,往往會有大量的螺貝、螃蟹、魚蝦等被吹上岸。7月21日,廣東深圳也上演了類似場景。
一名海洋專家告訴記者,此次大墩海螺貝聚集或與臺風引發較為強烈的海水涌動有關,可能是臺風引起的潮流將其他區域的海螺和貝類推聚于此,也可能是這些海底生物受到擾動后出現應激反應而聚集。
或攜帶致毒物,建議謹慎食用
記者注意到,23日,北海大墩海實現“海鮮自由”的視頻經社交平臺傳播后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提出疑問:被臺風吹上海岸的海鮮能吃嗎?
相關專家表示,臺風過后,海灘上的海產品來源不明,生活海域不清晰,不能確定其生存環境是否安全,可能攜帶污染物和有害物質,部分種類的海鮮容易變質,食用風險較高。
同時,這些海鮮還可能存在副溶血性弧菌、霍亂弧菌等致病菌及諾如病毒、甲肝病毒等病毒,在沒有食品安全監管的前提下,易引起食源性疾病。
也有專家指出,臺風過后暴雨會將污水和化糞池排泄物沖入海洋,海洋中創傷弧菌數量激增,常附著在貝類外殼上,一旦通過傷口進入人體,最快12小時就能引發敗血癥。
此外,臺風后的趕海安全問題也需要重視。相關部門提醒,臺風過境后仍有較大風浪,近岸灘涂區域仍會受到強對流影響,易出現暴雨和雷暴,暴雨時市民趕海視線受限,易走入到低洼地或淤泥地,可能會出現人身安全。
7月23日至24日,北部灣近岸低潮時段出現在晚上10時至次日凌晨5時,市民和游客對趕海區域地形不熟,外加光線有限,趕海時容易發生意外,切勿盲目趕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