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沅陵明溪口鎮鐵路坪村高山果園。宋宇昕攝
7月21日上午,細雨初霽,薄霧輕籠著沅陵縣明溪口鎮鐵路坪村。霧靄漸散,盤山而上的水泥路旁,海拔600多米的高山果園顯露真容——嫩綠的翠玉梨綴滿枝頭,在盛夏時節醞釀著沁人心脾的清涼,也“熱”了鄉村振興的希望。同時,飽滿的黃桃也即將成熟,迎來采摘季。
而作為“清涼經濟”之一的翠玉梨,和“清涼”是夏日的搭檔,這源于它自帶的清爽屬性和對身體的滋潤效果。翠玉梨果肉脆嫩多汁,一口咬下去清甜中帶著一絲微涼,瞬間驅散暑氣,這種由內而外的舒緩感,讓“清涼”不只是停留在味覺上。
綠色理念筑基,“清涼果園”繪就生態畫卷
“得益于海拔高、晝夜溫差超10℃、日照充足等獨特氣候,水果糖分高、汁水豐盈。”果園負責人張劍介紹,高山果園面積約600多畝,有翠玉梨、黃桃、楊梅、蟠桃、冬桃等多個品種,主打的翠玉梨就有200多畝,今年產量約30多萬斤。
走進鐵路坪村的高山果興果園,豐收的喜悅彌漫在空氣中。這片占地600余畝的果園,是村里的支柱產業。“零農藥殘留”是這片高山果園的金字招牌,背后是張劍堅守多年的綠色種植理念。果園采用人工除草等生態管理方式,悉心呵護每一寸土地與果樹。放眼望去,在青山的映襯下,一排排果樹根植于肥沃土壤,挺拔蔥郁,構成了一幅生機盎然的生態畫卷。
“高山果園是我鎮產業興鎮的一張靚麗名片,黨委、政府義不容辭地提供政策支持,拓寬銷售渠道,建立聯農機制。讓它真正發揮產業龍頭效應,帶動群眾致富,盤活當地經濟,實現助力鄉村振興。”明溪口鎮黨委委員、人武部部長、副鎮長黃為臣說。
當下正值盛果期,黃為臣和聯村干部從吸納就業、落實惠農政策到拓展銷售渠道等,正為果園提供全方位支持。
鄉情引領破局,“清涼產業”激活沉睡資源
談及果園,鐵路坪村黨支部書記魯邦迅講述了張劍返鄉創業、帶動村民振興的故事。
高山果園是村里的龍頭企業,當初果園選址的這塊地方是成片的荒地,張劍將土地進行流轉,這樣既能將閑置的土地盤活,又能提供便利的就業崗位。
原本在長沙擁有殷實家底的張劍,懷著對家鄉的深情,毅然回到生養他的鐵路坪村。創業之初,土地流轉成為一大難題。面對部分村民的疑慮和“人在外,地荒廢”的困境,張劍與村干部一道,耐心溝通協商,最終贏得了村民信任。通過科學選址和勤懇實干,昔日的撂荒地在他手中蛻變為如今碩果累累的“致富地”。
“在那段艱苦的創業歷程中,是對家鄉的情懷驅動我、激勵我前行。”張劍說。產業基地建成以來,帶動了鐵路坪村20余戶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并摘掉了貧困帽子。
果農采摘翠玉梨。宋宇昕攝
天道酬勤。經過多年打拼,2019年,張劍所創辦的“果興高山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獲得廣州市農業農村局和懷化市農業農村局聯合頒發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2022年,該基地又被沅陵縣評為“特色水果種植基地”等等。
清涼惠澤四方,“活水經濟”反哺社會民生
“讓更多人分享這份自然的甘甜”,是張劍的心愿。在他的倡導下,高山果興果園積極踐行社會責任。
今年6月19日至20日,正值酷暑,滿載著3000斤新鮮楊梅的貨車從果園駛出,將這份“清涼”免費送至縣城敬老院、環衛站及龍舟廣場、鳳凰山廣場、澳門花園,慰勞一線環衛工人和廣大市民,為炎炎夏日中的縣城送去縷縷清涼與關懷。
水果裝箱。宋宇昕攝
在果園倉儲中心,來自借母溪鄉曹家村的曹心進,正熟練地將翠玉梨裝箱。他笑著說:“農閑在家,經人介紹來這里做工,包吃包住,工資從不拖欠!”像曹心進一樣,20多位來自周邊鄉鎮的村民在此就業,其中不乏曾經的脫貧戶。據統計,果園每年發放工資超過40萬元,成為周邊村民穩定的收入來源。果園的“甜”,實實在在地裝進了鄉親們的腰包。
如今,沅陵的“清涼經濟”正煥發勃勃生機。從熙攘街巷中消暑解渴的特色小鋪,到高山之上孕育甜蜜的規模果園,無論是“小而美”的煙火小店,還是帶動一方的大產業,都在為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守護綠水青山,收獲金山銀山,奏響和諧發展的時代強音。(瞿云 胡崢 鄧嘉燕 宋宇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