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方特色”向“支柱產業”跨越
——沁源縣依托京長對口合作科研資源助力潞黨參產業質效提升
沁源縣沁河鎮閆寨村南,一座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潞黨參工廠化育苗基地內,千年藥香與現代農業科技撞了個滿懷,在太岳山的懷抱里激起創新漣漪。
日前,走進育苗基地內,水肥一體化及智能灌溉儀器勻速運轉,銀白色的噴頭劃過整齊排列的育苗盤,精準潤澤著每一棵潞黨參苗。前不久,首批采自當地赤石橋、莊兒上、魚兒泉、五龍川一帶的潞黨參種子,帶著山野的靈氣播撒入穴。在智能溫控、精準灌溉的呵護下破土而出,如今已長到了十幾厘米。基地負責人姚超介紹,這些小苗這個月底就能移栽到潞黨參大田繁育基地,開啟新的生長周期。
沁源,這座被青山綠水環抱的“天然藥庫”,孕育著500余種中藥材。其中,潞黨參作為“北藥”之首,更是聲名遠揚。這里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清新,土壤肥沃且富含多種礦物質,晝夜溫差適中,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為潞黨參生長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天然條件,賦予了它無與倫比的優良品質,也讓潞黨參種植成為當地百姓增收的“金鑰匙”。然而,如何在保留野生中藥材品質優勢的基礎上,釋放更大的人工種植經濟效益?
科技賦能產業發展成為關鍵。
得益于京長對口合作的強勁東風,去年年底,長治市道地中藥材優良品種種質資源圃庫及組培中心在沁河鎮閆寨村順利建成投用。該中心緊鄰潞黨參工廠化育苗基地,450平方米的組培中心內,38套先進設施設備已安裝到位。從接種、滅菌到培養、馴化,每一套設備都各司其職,承載著潞黨參品種改良與培育的重要使命。
240平方米的潞黨參種子庫,宛如一座精密的“種質銀行”。這里嚴格按照活體庫技術標準打造,長期庫、中期庫、短期庫功能分區科學合理,雙十五干燥室、接納室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珍貴的野生潞黨參種子在恒溫恒濕的環境中安靜“沉睡”,它們攜帶著潞黨參產業發展的“基因密碼”,為培育更優質的品種提供了無限可能。
最為關鍵的是,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全力投入到潞黨參品質研究中。副研究員董林林,助理研究員尉廣飛、張國壯,以及張照宇等6名研究生,日夜奮戰在實驗室,反復進行實驗和數據分析。他們深入分析長治黨參的多糖及其降解寡糖、單糖組成及結構特征及小分子化合物特征,致力于建立一套展現長治(沁源)黨參與白條黨參等其他同基源黨參品質差異的質量評價體系。同時,聚焦中藥產業需求,開展中藥材優質抗逆分子機制研究、藥用植物育種研究、微生物組研究及組織培養相關工作。他們還長期深耕優質中藥材品種選育、微生物菌肥開發等技術集成和示范領域,為中藥材品質升級及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
“依托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科研團隊的技術支撐,我們種植潞黨參更有信心?!被刎撠熑艘Τ硎?。為積極推進潞黨參規?;N植,他在沁河鎮南石等村還流轉了1500余畝土地,用作潞黨參大田繁育基地。
下一步,沁源縣還將建設黨參切片加工廠和中藥材質量檢驗檢測中心,逐步完善“黨參種植規?;?、產業鏈條一體化、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模式,努力帶動全縣中藥材種植企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協同發展,助力潞黨參從“地方特色”向“支柱產業”跨越發展,讓這株承載著希望的潞黨參,在科技與合作的滋養下,綻放出更加絢爛的產業之花。
來源丨長治日報
文字丨記者 賈志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