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中俄邊境臨時板房前暴跳如雷的俄羅斯總理,徹底撕開了橫跨三十年的戰略失誤。
黑龍江大橋通車三年后,俄方卡尼庫爾干口岸依然在用鐵皮棚應付每天暴增200%的貨運量,這種打臉現場暴露的不僅是基建速度,更是國家戰略的致命短板。
當歐盟第18輪制裁精準打擊俄能源貿易時,遠東臨時板房里的紙質貨單顯得尤為諷刺。
勞動力市場37%的缺口讓非洲工人出現在遠東工地,折射出戰爭對經濟生態的深度破壞。
中國黑河口岸的無人通關系統與俄方手寫票據形成的對比,本質是產業思維三十年的斷層。
莫斯科現在狂補遠東基建課,實則是用混凝土澆筑與西方決裂后的生存通道。
現在看俄羅斯當初拖二十年不建橋真是自斷生路。
黑河這邊電子屏都顯示到第幾輛貨車了,對面還在暴雨里搶救被淋濕的貨單。
打仗抽走建筑工人這事更魔幻,自家門口的戰略工程居然要靠非洲兄弟來幫忙。
不過中俄這波合作倒是雙贏,咱們東北振興需要物流通道,他們需要逃離歐洲圍剿,只是三十年河東河西的劇情太具沖擊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