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的農村,娃娃們長身體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一個看似普通卻困擾全家的問題——晚上睡不踏實。你以為是白天玩得太瘋了,其實不少情況下,是孩子的脾胃在“鬧情緒”。在我們西北,老人常說:“娃娃夜里翻騰,是肚子沒安生。”這不是迷信,而是一種代代相傳的生活經驗。
睡不好,源頭或在脾胃
脾胃是孩子成長的“發動機”。吃得進、消化好,身體才能有力氣長高、學習、玩耍。但現實中,孩子們常因飲食不節、脾胃虛弱,晚上翻來覆去,睡不香,一覺醒來還不如大人精神。這時候,西北鄉親們不會急著去醫院,而是用一碗溫暖的湯藥或者粥飯,慢慢把孩子的“肚氣”調順。
老辦法:黃芪小米粥,健脾安神
我們家用得最多的,是“黃芪小米粥”。黃芪健脾補氣,小米養胃安神,是西北農家四季不離的家常食材。孩子睡前吃上一小碗,不僅暖胃,還能讓心神安穩。
做法如下:
- 黃芪3片,小米適量,水煮開后小火熬煮30分鐘;
- 撇去黃芪渣,只留粥給娃喝;
- 溫熱喝下,不加糖,睡前半小時食用最佳。
這碗粥,既不會太補,也不會寒涼,適合大多數孩子體質,尤其是晚飯吃不多、肚子脹、夜里哭鬧的娃娃。
如果娃娃食欲不好,加點山楂麥芽水
有時候孩子不肯吃飯、消化慢,還愛積食,這時候老人會煮“山楂麥芽水”,化積消食,調順腸胃。
方法很簡單:
- 山楂5克,炒麥芽5克,水煮15分鐘;
- 濾渣后晾溫當茶水喝,每天一杯,不可過量。
農村娃娃調養經驗,重在細水長流
娃娃的身體像一棵嫩苗,不能急著拔高,而要日日灌溉、時刻呵護。在我們西北,一口粥、一碗湯、一頓飯,都是心意。娃娃睡得好,家長才安心,整個家也才踏實。
小結:
孩子夜里睡不香,不要急著用安神藥,不妨從脾胃入手,試試西北農村流傳的“食養法”:
- 黃芪小米粥,溫補脾胃;
- 山楂麥芽水,疏通積滯;
- 飲食清淡,三餐規律;
- 少吃零食,飯點不晚。
“娃娃笑,娘心安”,這是我們西北老人的肺腑之言。身體的健康、睡眠的踏實,從一口溫粥開始。
——西北娃貝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