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風
編輯|娛叔
首日票房就突破了3500萬,甚至短短5天時間就突破3億。
可奇怪的是,一邊是票房節節攀升,另一邊卻是越來越多觀眾高喊“別看”。
雖然說不上是罵聲一片,但也有不少人直言“想退票”。
明明馬伯庸的原著小說口碑炸裂,電影版還有劉德華、楊冪等大咖加盟,怎么就成了“票房越高,爭議越大”的怪象?
難道大鵬這次真的翻車了?
選角是個大問題
預告片剛出來的時候,就有人擔心這部電影版《長安的荔枝》的質量恐怕不高。
因為看電影的選角,就總感覺透露著一種若有若無的違和感。
最顯眼的當然就是電影的主演大鵬,雖然他的演技相比之前有很大進步,但氣質這種東西是很難改變的。
觀眾普遍吐槽的一點,就是“他演誰都像是吊絲”。
他那張現代喜劇的臉放在《年會不能停》里就很合適,有一種底層人物扛大旗的爽感。
可是穿上古裝以后,不像是唐朝人,倒像是去大唐不夜城體驗漢服的游客。
尤其是他標志性的擠眉弄眼以及夸張的肢體動作,到了這種歷史題材中,多少有些突兀了。
飾演鄭玉婷的楊冪雖說好了不少,可她演的是李善德的夫人,倆人放在一起根本就不搭。
大鵬是現代喜劇風,楊冪是古裝言情風,就不是一個畫風。
不對比的話還能各演各的,湊到一起難免感到有些奇怪。
這也不是演員的錯,大多數演員其實都做不到百面千相,只能在特定的角色中尋找突破,否則老戲骨也不會那么緊缺了。
口碑越來越好的白客不也是也剛脫離“王大錘”的形象不久。
說到底還是選角的時候不夠嚴謹,沒有定好一個統一的風格。
可能導演既想服務好原著粉絲,又想吸引更多路人觀眾,才做出這樣的安排。
想全都要的話,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讓劉德華、王迅、張若昀幾個人湊到一起,讓整部電影在“歷史正劇”和“職場喜劇”之間反復橫跳。
不過吧,選角問題并非無藥可救,演員演技夠好的話,一段時間過后觀眾依然會被帶入到劇情中。
但為什么這么多演技派出場,依舊導致了口碑兩極分化?可能還是內容上出了問題。
難道是粗制濫造?
在電影未上映的時候,劇組就瘋狂宣傳這部電影“口碑炸裂”“不看后悔”,極大拉高了觀眾的期待值。
宣傳之賣力,甚至讓很多對這種劇情不感興趣的觀眾也想要嘗嘗咸淡。
可一個題材的受眾是有限的,吸引來不屬于自己的觀眾以后,也得不到什么好的評論。
就比如一個喜歡看歷史正劇的人,你告訴他安史之亂之所以爆發,還跟楊貴妃想吃荔枝有關,即便是喜劇他肯定也無法接受。
當實際的觀影體驗跟宣傳中產生落差以后,反彈效應自然會更加猛烈。
各家媒體的宣傳,以及各家影評中都經常說什么“深度”和“野心”等詞。
但普通觀眾沒精力也沒有心思去揣摩導演意圖,只想看一部有意思的電影而已。
所以不管電影中的構思究竟有多么巧妙,多么能夠以小見大,不夠明顯的話,觀眾是感受不到的。
一些觀眾看完電影以后,吐槽電影中運送荔枝的手法太過出戲,簡直像是一部現代穿越劇。
事實上,原著中就有類似的荔枝保鮮以及運送手法,而且是作者馬伯庸是在結合史料以后給出的,并非不可能實現。
不過當時有沒有這個技術不重要,讓觀眾覺得有,才最重要,畢竟電影是藝術而非史書,邏輯合理性比史實更重要。
可惜電影的編排與塑造并沒有太多到位,或者說沒有給出足夠合理的解釋,導致看起來像是現代人穿越以后搞出來的技術。
也就是有了這些割裂感,導致了一部分觀眾對電影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厭惡感。
再者就是節奏感有一些失控。
原著7萬字并不算多,可要用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講述完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導致電影出現了“頭重腳輕”的問題。
前半段故事緊湊、發展迅速,李善德又是接任務又是跑嶺南又是做實驗的,還在間隙插入世界觀介紹,信息量爆炸。
可到了中間又突然慢了下來,反復試錯的橋段都占了很長時間。
結尾本該到了感情大爆發的時候,給的分量又不夠,情感烘托沒有到極致,觀眾就容易產生“情緒還沒到位就突然結束了”的感覺。
雖然升華了主題,但突兀感還是很明顯。
真的就這么不堪?
票房就是實力的體現,電影版《長安的荔枝》雖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但都不是什么太過嚴重的問題。
整體上講,并沒有一些評價中說的那么不堪,歸根結底還算是一部好電影的。
影片自始至終都流露出一種強大的“共情力”,這就是最吸引人的一點。
九品小吏李善德一個運送荔枝的荒誕任務,被巧妙地嫁接到現代職場生活中,讓觀眾在“畫大餅”“PUA”“甩鍋”等橋段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這種從個人困境照見時代悲劇的敘事層次,的確集中了不少都市打工人的情感軟肋。
而且影片角色風格雜糅導致的“現代感”,反倒是成為了吸引大量年輕觀眾的關鍵。
跟6.6分的劇版相比,電影版7.7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它的“接地氣”。
馬伯庸的原著本就是暗含諷刺意味,而大鵬的改編直接放大了這一點,讓觀眾在笑過之后,還能產生思考,恰恰印證了那句“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至于現代梗究竟是加分項還是減分項,只取決于觀眾的口味。
喜歡嚴謹的人,只會覺得是在“胡鬧”,喜歡黑色幽默的觀眾,則會感覺妙不可言。
結語
《長安的荔枝》絕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
大鵬的表演風格、現代職場梗的違和感、節奏的失衡,都是實打實的問題。
但它的票房成功和口碑逆襲也證明,觀眾愿意為“有缺點但有趣”的作品買單。
畢竟,能讓人笑、讓人哭、讓人思考的電影,已經比那些“精致但無聊”的片子強太多了。
部分參考資料: 電影 《長安的荔枝》總票房破3億——界面新聞 《長安的荔枝》票房逆跌!高共鳴贏全平臺高口碑——羊城派 「長鏡頭」暑期檔上半程票房疲軟:缺失5億元票房影片,《長安的荔枝》領銜下半場新片——華夏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