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得從頭說起。陳佩斯今年七十一了,拿北京的老房子去抵押,攢錢拍了個話劇改編的電影《戲臺》。片子2015年開始籌備,磨了八年,去年上映前預售票房才14萬。影院給安排的全是上午場,占了全國5%的排片,業內早都說這電影完了。
有個叫老茂的投資人,本來不想投,最后還是賭氣投了100萬。首映時他坐在觀眾席掉眼淚,說認識陳佩斯幾十年頭一回因他哭。可片子上映后預售慘淡,老茂愁得睡不著覺,天天盯著數據發愣。
后來呢,點映評分突然沖到9.6分。北京的戲迷專門挑冷門早場買票,坐滿后排空座還要包場。大學生帶著爸媽二刷,廣州那邊觀眾散場堵保潔阿姨要票根,搞到最后票務系統都崩了。這才一周多,票房從14萬暴漲到4380萬,翻了三百倍。
陳佩斯在發布會上抹眼淚,老茂在后臺笑得直拍大腿。其實背后還有個大贏家沒露面。歡喜傳媒是這部片子的主投方,他們之前操盤過《滿江紅》,賺了十三個億。這次《戲臺》逆襲,公司股價一天漲25%,市值多出1500萬港幣。
看懂這個事得分開說。觀眾為啥突然追著看?話劇改電影本來就是小眾,但這部講的是1912年戲班故事,臺詞功夫扎實。年輕人可能沖著新鮮感,老年人想看傳統玩意兒,兩邊口味碰巧撞上了。
歡喜傳媒這些年玩得一手好牌。他們不光投熱門大片,還專門抓口碑好的冷門項目。這次《戲臺》能翻盤,靠的是精準找觀眾,沒打什么大廣告,全靠老觀眾自發宣傳。
這事有意思的是資本動向。老茂的100萬本金最后翻了四十多倍,歡喜傳媒市值漲得更快。但陳佩斯當初差點賣房賠進去,要不是后來反轉,真就成了新聞里的悲情故事。
影院里放著戲臺子片尾曲,屏幕外資本市場的紅線上躥下跳。普通觀眾搶票為了情懷,投資人在算盤里噼里啪啦數錢。這場面,大概只有電影里演過無數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