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眸娛
如果按照今年慘淡的電影票房大盤來看,3.75億其實并不算低,已經擠進暑期檔電影票房榜前三,但作為“國際章”的復出之作、全明星陣容大片,《醬園弄·懸案》的票房成績遠未達到預期。
豆瓣評分5.7、票房3.75億元,客觀來說,《醬園弄·懸案》確實是一部口碑票房雙崩盤的電影,甚至可以看作導演陳可辛和女主角章子怡演藝生涯的黑歷史,對于出品方歡喜傳媒如今的處境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2024年一系列項目的失利讓歡喜傳媒深陷虧損泥潭,《醬園弄·懸案》沒能成為公司業績的“拯救者”,歡喜傳媒也仍未走出至暗時刻。
歡喜傳媒的至暗時刻
《醬園弄·懸案》的失利,是歡喜傳媒2024年以來在電影市場表現的一個縮影。
2024全年,歡喜傳媒共上映了五部院線電影,無一不是“知名導演+當紅明星”的業內頂尖配置,但最終票房表現都遠未及預期,上演了一出“五連撲”。
春節檔的《紅毯先生》擁有“ 寧浩+劉德華”的主創配置,配角同樣是全明星陣容,歡喜傳媒財報顯示攝制經費總額高達2.6億元,是當之無愧的頭部大制作。但上映后卻因票房不佳臨時撤檔,改檔重映后最終票房也仍未突破1億元,連項目成本都無法覆蓋,更別提賺錢了。
五月上映的劇情片《朝云暮雨》,張國立執導、影后周冬雨和影帝范偉主演,票房不到兩千萬;
暑期檔的科幻片《從21世紀安全撤離》由當紅男星張若昀主演,點映口碑相當不錯,豆瓣評分7.3,最終票房也僅有1.12億;
暑期檔的另一部電影《刺猬》由顧長衛執導,戛納影帝葛優和當紅流量王俊凱主演,拿下了1.44億票房,是歡喜傳媒2024年票房最高的一部院線電影,大概率得益于王俊凱粉絲的“保駕護航”。
年末上映的時代愛情片《風流一代》,賈樟柯導演的又一力作,入圍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但國際口碑未能轉化成實際的票房成績,最終票房僅有一千萬。
客觀來說,除了《紅毯先生》外,其余四部電影均為小眾題材,在院線發行上并不吃香,但即便是中小體量項目,票房如此慘淡也著實是令市場側目,“五連撲”的歡喜傳媒也迎來了至暗時刻。
歡喜傳媒2024年業績報告顯示,本年度收益凈額為3418萬港幣,同比暴跌97.44%,凈虧損達到2.608億元,歡喜傳媒將營收減少歸結于2023年《滿江紅》票房大賣形成了較高的業績基數,可以見得落差之大。
而在年報中,歡喜傳媒將改善業績的希望寄托在了后續的一系列重磅電影中,其中就包括《醬園弄》和已經定檔的《戲臺》。
作為全明星大制作,《醬園弄》不止是歡喜傳媒,更承載著整個電影市場的期望。這部改編自民國“殺夫案”的電影在映前宣發階段以女性力量和大尺度為賣點,收獲了較高的市場關注度。但上映后風評口碑急轉直下,連帶著票房也開始崩盤,最終也沒能完成“救市”的目標。
陳佩斯自編自導自演的《戲臺》同樣也是全明星陣容,黃渤、姜武、尹正聯合主演,上演了一出亂世梨園的荒誕喜劇,點映口碑反響非常好,可惜傳播范圍不夠廣,原定7月17日上映又臨時宣布改檔,市場關注度有限。
目前來看,《醬園弄》的失利已成定局,沒能完成改善業績的目標,《戲臺》或許還能走口碑帶動票房的路線,但在暑期檔電影市場的慘淡現狀下,觀眾走進影院的意愿大大降低,最終能拿下多少票房尚未可知。
除了電影投資之外,歡喜傳媒在線視頻業務也未見太大起色。
不同于愛、優、騰這類傳統長視頻平臺,歡喜傳媒自建的流媒體平臺“歡喜首映”更像國外的奈飛,是全會員制與收費點播相結合的電影平臺,“付費墻”的存在意味著平臺的獲客難度會更大、獲客成本會更高,因而用戶量級提升也會較為緩慢。如果說愛優騰是大眾基礎款,那么歡喜首映就是小眾輕奢款。
以國內用戶對長視頻的付費意愿,歡喜傳媒用戶增長緩慢是可以預見的,盡管2024年上線了一大批海外優質電影,諸如《搖籃曲》《為了琪亞拉》《巴黎夜旅人》等,差異化的精品內容確實能夠進一步提升競爭優勢,但小眾影片的內地受眾有限,對用戶量級的提升沒有太大助力,對歡喜傳媒業績的改善也并不明顯。
內容制作和流媒體平臺兩大業務均陷入困局,歡喜傳媒也進入了成立10年來的至暗時刻。
等待下一部《滿江紅》
回顧歡喜傳媒的十年,其實有過非常多高光時刻。
2015年的《港囧》斬獲16.11億票房,拿下年度票房榜第四名;2018年的《我不是藥神》拿下31億票房,擠進年度票房三甲,橫掃國內電影節;2019年的《瘋狂的外星人》22.13億票房、《我和我的祖國》31.70億票房,再到2023年的《滿江紅》拿下年度票房冠軍。
在電影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的那幾年,歡喜傳媒貢獻了不少爆款影片,而通過“導演股東制”綁定明星導演以提升優質內容生產力,也讓歡喜傳媒未來可期。
但從票房年冠到“五連撲”,不過僅僅一年而已。
電影市場巨震、票房大盤暴跌,身處其中的電影公司自然難逃被波及,但讓歡喜傳媒深陷困局的根本在于,觀眾已經不再盲目迷信了,知名導演、流量明星都無法將觀眾帶進影院,歡喜傳媒一貫的“名導+當紅演員”的配置不再起效,全明星大片的市場反饋也不再亮眼。
面對止盈轉虧的業績現狀,歡喜傳媒正在努力熬過陣痛期。
一方面,向內持續夯實內容制作和在線視頻兩大業務雙向并行的戰略。
盡管明星導演的市場號召力持續下滑,但不能否認他們在內容創作上仍然具備相當的優勢,繼續與陳可辛、王家衛、寧浩等行業頂尖導演深度綁定,是歡喜傳媒未來堅持的戰略方向,通過頭部導演帶動頭部內容的制作。
縱觀歡喜傳媒后續的作品儲備,除了已定檔的《戲臺》,陳可辛執導的《獨自·上場》仍在等待上映,未來還將繼續與張藝謀合作《滿江紅2》,試圖延續前作創下的佳績。
同時,歡喜傳媒也并沒有放棄在線視頻業務,雖然歡喜首映目前仍然取得亮眼的成績,但線上平臺在發行、運營上的優勢難以忽視,未來歡喜傳媒仍然會堅持通過匯集全球影視佳作來優化平臺內容,一系列海外大片將陸續上線歡喜首映。
另一方面,向外尋求影視內容資源的戰略合作。
2025年1月,歡喜傳媒與阿里大文娛達成長期戰略合作,預計在未來8年內共同投入50億元,在影視內容資源的線上運營、院線電影頭部項目的內容創作、版權合作,以及平臺視頻播放服務創新等方面共同探索,為影視行業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不能否認,歡喜傳媒現階段確實陷入了至暗時刻,想在年內改善業績恐怕有些難,但在內容為王的影視行業,具備優質內容生產力的歡喜傳媒仍然擁有轉身的能力。
只不過,下一部帶動公司盈利的“《滿江紅》”何時才能出現,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