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曾經持續數百年的歐洲“好日子”,現在真的要走到頭了。
中美俄終于發現!原來真正吸血的是歐洲人,如今他們終于要還債了!
一直以來,許多人都向往歐洲的高福利生活,認為那里是人間天堂,從出生到逝去的全方位保障,聽起來確實很誘人。
卻不知歐洲的歐洲的高福利可不是憑空而來的,是建立在對其他國家長期依賴和掠奪基礎之上的。如今,中美俄三國被歐洲吸血最嚴重,現在到了歐洲償還的時候了。
說到歐洲如何崛起,得要追溯到15世紀文藝復興之前,當時世界文明的中心在東方,中國在各個領域都處于領先地位。
而西方的崛起,很大程度上與掠奪東方財富脫不了干系,像八國聯軍侵華搶走永樂大典等,都是他們掠奪的鐵證。
15世紀后,歐洲文藝復興開啟,西方逐漸發展起來。大航海時代不僅促進貿易,更讓歐洲國家通過殖民擴張掠奪全球財富。美國所在的北美曾經就是歐洲殖民地,非洲、亞洲、美洲等地也遍布他們的足跡。
西班牙人從美洲搬回的黃金白銀,堆砌成了歐洲資本的第一塊基石。這筆啟動資金,與其說是貿易賺來的,不如說是用印第安人的生命換來的。
之后的數百年,這套玩法被不斷復制。非洲的奴隸,亞洲的香料,美洲的土地……整個世界都成了歐洲的養料。歐洲利用技術代差,將殖民地變成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完成了一場規模宏大的財富轉移。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前,歐洲就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他們率先完成了現代化,不是因為他們更聰明,而是因為他們更早地掌握了如何讓別人為自己的舒適生活買單。
工業革命后,歐洲率先進入工業時代,重視科技人才培養,保持200多年領先。
這讓當時的世界重心從東方轉移到了西方,之后他們便心安理得地享受了長達兩百多年的技術紅利和話語霸權。歐洲的悠閑與高福利,本質上就是建立在一個巨大的供養體系之上,而體系的基石,正是其它大陸被壓榨吸血的國家。
如今維系歐洲“好日子”的重要支柱,是那個我們曾經無比熟悉的標簽——“中國制造”。
從19世紀遠渡重洋去北美修鐵路的華工,到20世紀末燈火通明的東莞工廠,無數中國工人的青春與汗水,被壓縮成集裝箱里物美價廉的商品,遠銷歐洲。
一件幾歐元的T恤,一臺幾十歐元的微波爐。歐洲人早已習慣了這種低成本的體面生活。德國超市里八成的日用品都產自中國。
這條供應鏈的潛規則就是:中國負責汗流浹背,被鎖定在價值鏈的底端,賺取微薄的利潤。歐洲則負責享受這一切,一邊維持著高工資,一邊驚嘆于極低的通貨膨脹。
但這只是故事的前半段。如今的中國,不想只賺那點辛苦錢了。我們要造自己的芯片,搞自己的大飛機。
在面對歐洲越來越高的關稅壁壘,中國也開始亮出自己的牌。這讓歐洲人突然發現,自己的命脈早已攥在別人手里。
從抗生素原料到電池核心材料,甚至支撐“綠色新政”的太陽能板,都離不開中國。即便歐洲車企把電池廠建回本土,挖出來的礦石,最終還是要送到中國去精煉。
當中國拒絕再當那個廉價的世界工廠,歐洲人發現,超市里的商品不僅會越來越貴,許多貨架甚至會空空如也。工業、醫療、能源轉型,每一項都可能被釜底抽薪。
如果說中國是歐洲的“中央廚房”,那俄羅斯就是它的“中央供暖系統”。
曾幾何時,西伯利亞的天然氣,像溫暖的血液一樣,通過密如蛛網的管道,源源不斷地注入歐洲的千家萬戶和工廠車間。
有了這股廉價能源,德國的壁爐可以燒得旺旺的,巴斯夫這樣的化工巨頭一年能省下幾十億歐元的成本,整個歐洲的工業機器都能低成本運轉。
這是一種深入骨髓的依賴,舒服到讓人忘記了風險。直到俄烏沖突爆發,俄羅斯猛地關掉了閥門。
一夜之間,歐洲人才嘗到了“能源斷供”的滋味。北溪管道的爆炸聲,炸碎了歐洲人最后的幻想。液化天然氣(LNG)被炒到天價,柏林一個普通家庭的電費賬單,可以翻上好幾倍。
曾經嘲笑別人能源不安全的政客,如今卻要硬著頭皮告訴民眾:請把暖氣調低幾度,洗澡時間縮短一些。斯洛伐克總理的警告,成了整個歐洲的現實。當取暖和工業生產的成本高到無法承受,所謂的體面與優雅,就成了一個笑話。
而在過去七十多年中,歐洲人能在自己的“小花園”里歲月靜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個世界最強的“保鏢”在門口站崗,他叫美國。
從二戰后的馬歇爾計劃,到冷戰時期的北約,美國用自己的軍費和政治影響力,為歐洲撐起了一把巨大的安全保護傘。
北約超過七成的軍費由美國承擔,這讓歐洲國家省下了巨額的國防開支,可以把更多的錢投入到全民醫療、失業救濟和超長假期這些高福利項目上。
這筆賬,歐洲人算得很精明。安全靠美國,賺錢靠全球,享受在自家。
然而,隨著特朗普“美國優先”的口號越喊越響,大洋彼岸的納稅人開始抱怨:憑什么我們要保護那些“富得流油的歐洲佬”?特朗普團隊甚至放出風聲,說要退出北約,要求歐洲自己承擔防務費用,即便面對盟友,美國的關稅大棒也照樣揮舞。
一旦美國選擇抽身離去,不再提供免費的安全保障,歐洲會立刻發現自己“裸奔”在危險的曠野中。他們既無力獨自應對外部的威脅,也沒錢在維持高福利的同時重建一支強大的軍隊。
如今,廉價的商品沒了,便宜的能源斷了,免費的保護傘也可能要收了。支撐歐洲黃金時代的三大支柱,正在同時崩塌。
過去幾十年,西方世界沉迷于金融和服務的“高級游戲”,主動將制造業外包,導致了嚴重的產業空心化。如今想讓工廠回流?高昂的勞工成本和環保標準,讓本國制造的商品毫無價格競爭力。
失業率飆升,物價飛漲,工資卻停滯不前。法國的黃馬甲,德國的農民抗議,不過是這場深層危機浮出水面的幾個浪花。
歐洲經濟如果持續衰退,那引以為傲的、需要巨大財政支出來維系的社會福利體系,隨時都可能崩潰。
曾經吸血全球五百年的歐洲,如今,終于輪到自己還債了。他們正被推向一個完全陌生的十字路口,前方不再是鮮花與掌聲。
告別“好日子”,只是為曾經那條百年供應鏈,付出它早該付出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