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繼拿芬太尼向中國挑事后,近日美國國防部長受特朗普之命向在美國的中國科技人才伸出魔爪。
面對政治壓力,微軟不到24小時就"繳械投降",中國工程師瞬間被"掃地出門"。
特朗普到底要干什么,這對中美關系又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作者-水
從"兄弟"到"敵人"有多快?
華盛頓急眼了。微軟秒慫。中國工程師被掃地出門。
說要友好競爭,一周后就揮刀相向,這變臉速度刷新了華盛頓的記錄。
特朗普的"友好競爭"承諾還沒在耳邊散去,赫格塞斯的禁令就已經下達,時間差不到168個小時。
更讓人咋舌的是微軟的反應速度。
7月18日赫格塞斯在社交媒體發聲,要求對五角大樓云服務項目進行"徹底審查"。
理由還是那套老詞兒:"當今環境存在大量數字威脅,中國工程師參與敏感項目讓我們不安。"
話音未落,微軟就開始了表演。
不到24小時,微軟發言人蕭奧就在社交平臺宣布:"公司已改變協助美國政府客戶的方式"。
翻譯過來就是:中國工程師,你們可以走了。
這速度有多快?比光還快。
要知道,就在前兩年,比爾蓋茨訪華時,一談到和中國的合作,簡直比唱的都好聽。
現在呢?特朗普這才微微施壓,微軟就立馬繳械投降。
中國市場這么多微軟用戶,這投名狀交得未免也太快了吧?
為什么變臉這么快?答案藏在特朗普的政治算盤里。
現在距離中美第三輪貿易談判只剩幾周時間,特朗普需要向美國民眾展示"強人"形象。
半年來一事無成,支持率跌到冰點,不搞點動作怎么行?
于是,中國工程師就成了這場政治表演的犧牲品。
微軟為什么配合得這么積極?說白了就是怕。
怕失去政府訂單,怕被貼上"不愛國"的標簽,怕在華盛頓的游戲中出局。
五角大樓的"致命依賴癥"
表面上搞安全審查,實際上暴露了一個尷尬的事實。
美軍60%的關鍵系統得靠"外援"維護。
這就像一個肌肉男,表面威武雄壯,實際上心臟搭了起搏器。
那些所謂的數碼安全監督員?技術水平堪憂。
根本看不懂工程師在干什么,就像讓文科生監督理科實驗一樣荒唐。
ProPublica的調查報告說得很清楚:這些監督人員"不具備足夠技術能力"。
說是監督,實際上就是做做樣子。真正的現實是什么?現實很殘酷。
政客在國會山聲嘶力竭地警告"中國威脅",五角大樓機房里的服務器卻要靠中國工程師的代碼才能正常運轉。
這種反差有多諷刺?為什么會這樣?因為美國本土的年輕工程師不愿意碰這些活。
老舊系統代碼陳舊,架構復雜,維護起來費時費力,沒人愿意干這種"臟活累活"。
而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工程師,恰恰是這方面性價比最高的主力軍。
現在好了,一道禁令下來,維修成本必然上升。
這些成本誰來承擔?當然是五角大樓自己,說到底還是美國納稅人買單。
赫格塞斯在通告中承認,微軟之所以用中國工程師,就是因為"廉價勞工"。
現在把"廉價勞工"趕走了,成本自然水漲船高。
這不是在排雷,這是在拆自己的承重墻。
更要命的是,華裔工程師一直是美國軍工項目的核心力量。
把這些人排除在外,影響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自己的技術研發實力。
大疆無人機"打臉史"
這一幕似曾相識。如果覺得剛才的故事很荒唐,那只能說健忘是華盛頓政客的通病。
大疆無人機的禁令鬧劇,就是現在這出戲的預告片。
同樣是"國家安全"理由,美國政府禁止聯邦機構使用中國大疆無人機。
禁令一出,政治效果拉滿,被吹捧為保護美國基礎設施的英明決策。
可結果呢?美國內政部、聯邦調查局等一線部門很快發現了問題。
市面上根本找不到性能和性價比能與大疆匹敵的替代品。
那些"美國制造"的無人機,要么貴得離譜,要么性能差得一塌糊涂。
一架大疆的價格,只夠買半架美國貨,性能還差了十萬八千里。
于是,最富黑色幽默的一幕出現了。
官方的禁令高高掛起,但底下的執行部門為了完成任務,只能想方設法繞開禁令。
森林防火、災后搜救,這些關鍵任務不能等。
申請豁免,繼續偷偷使用"有安全風險"的中國無人機,成了公開的秘密。
一場轟轟烈烈的政治運動,最后在現實需求面前,成了誰也不愿戳破的笑話。
現在,把無人機這個"產品"換成中國工程師這項"服務",劇本驚人地相似。
一個是硬件依賴,一個是人才依賴。
當政治的硬性規定撞上現實的剛性需求,結果往往是政治為現實讓路。
只不過是以一種更隱蔽、更不光彩的方式。
可以預見,在這場風波平息后,當五角大樓的系統因為缺人維護而頻頻告急時,這道禁令很可能會被悄悄架空。
到那時,又是一出"真香"現場。歷史不會重復,但總是驚人地相似。
大疆無人機的"打臉史",正在中國工程師身上重演。
自掘科技墳墓:美國正在失去的不只是面子
這場驅逐中國工程師的風波,傷害的絕不僅僅是那些無辜的個體。
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美國在處理對華關系時的深層焦慮和戰略失焦。
短期看,成本飆升,效率下降,這是最直接的代價。
排除了"廉價勞工",五角大樓得花更多錢雇傭本土工程師。
問題是,這些本土工程師愿意干這種"臟活累活"嗎?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硅谷的年輕人更愿意去創業公司追求IPO夢想。
維護五角大樓的老舊系統?太沒技術含量了。
長期看,人才回流,創新生態被政治綁架,這是更嚴重的后果。
當一個國家開始用政治忠誠度來篩選技術人才時,它實際上是在掐斷自己創新的生命線。
美國的科技創新之所以領先全球,靠的就是開放包容的環境。
硅谷有多少華裔、印裔的頂尖工程師?谷歌、蘋果、微軟的技術團隊有多少外國面孔?
現在這種泛化國家安全、將所有問題都政治化的做法,正在腐蝕美國的技術信譽。
它告訴全世界的人才:來這里可以,但你的國籍隨時可能成為你的原罪。
這種不確定性,對一個依賴全球人才的科技強國來說,是致命的。
微軟24小時內的"投降"讓全球合作伙伴怎么想?誰還敢與美國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商業合同變成了政治籌碼,企業信譽成了政治犧牲品。
說到底,這種做法是在自掘科技墳墓。
美國正在失去的,不只是面子,更是里子。
技術競爭的本質是人才競爭,用政治手段解決技術問題,注定是南轅北轍。
一個為了政治表演而不惜讓自身系統陷入癱瘓風險的防務體系,其最大的敵人或許早已不是外部的假想敵。
而是其內部的非理性和傲慢。
結語
越是試圖用政治手段解決技術問題,越會暴露自身的技術短板和戰略焦慮。
這種政治化的技術圍堵注定不可持續,現實的力量終將讓政治表演回歸理性。
面對這種科技政治化趨勢,我們該如何在開放與自立之間找到平衡?
信息來源:
美防長焦慮:中方人員不再參與任何項目——2025-07-19 10:06·觀察者網
美國擬對中國石墨加征93.5%關稅,疊加稅率達160%——2025-07-20 10:16·觀察者網
美方炒作“中國黑客攻擊”并發起制裁,中方:堅決反對——2025-01-06 19:54·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