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至8月,預計全省平均降水量為340毫米至36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全省平均氣溫為24.2℃至24.7℃,較常年同期偏高。7月22日,四川省氣象局有關負責人在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接受在線訪談時透露。
5月1日起,四川正式進入汛期。入汛以來,四川總體氣候呈現哪些特點?
“一是氣溫顯著偏高,高溫日數明顯增多。二是降水總體偏少,但暴雨站次增多。三是夏旱發生范圍廣,盆東北等地春夏連旱。”四川省氣象局副局長姚志國說。
氣象實況監測顯示,5月1日至7月17日,全省平均氣溫為22.6度,較常年同期偏高1.3度,居歷史同期第1高位;全省平均高溫日數為11.1天,較常年同期偏多8.5天,居歷史同期第1多位。另一方面,入汛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5%;全省共出現232站次暴雨天氣過程,居歷史同期第4多位,其中大暴雨22站次。
“前期降水量總體偏少,而暴雨站次明顯增多,這一少一多,說明我省局地點暴雨特征與過去相比更加明顯,這為精準預報的目標要求增加了更大難度。”姚志國解釋。
為切實做好氣象風險的預警提示、提高氣象預報準確率,四川省氣象局克服復雜地形等預報難點,加強重大天氣過程復盤總結和跟蹤研究,切實提升災害天氣預警準確率和時間提前量。“目前,每一次重大天氣過程來臨,我們能做到提前一周發布天氣周報,3—5天發布中期天氣預報,提前6—24小時發布氣象災害預警,并時刻關注雷達、衛星監測資料的實時演變,及時發布短臨預警信號。”四川省氣象臺臺長謝娜說。
據統計,入汛以來,四川全省共發布氣象預警9100多次,發布預警信息2.3億余條、覆蓋7000余萬人次,根據預警組織避險轉移、緊急安置38.9萬余人次,超800余人避免因災傷亡;組織實施飛機增雨作業7架次、地面增雨防雹作業2200余次,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在助力農業抗旱、蓄水保供、降低森林草原火險等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川2025年入汛以來重大天氣過程回顧:
高溫:
6月10日至17日,出現第一次區域性高溫天氣,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這次過程日最高氣溫為40.7度,出現在合江。
7月14日至17日,出現第二次區域性高溫天氣,全省有122站最高氣溫達到35度以上,有55站超過39度,渠縣站7月17日達到41.6度,為今年以來全省氣溫最高值。
降水:
7次較大范圍強降水過程,其中6月28日—30日,是我省今年首場區域性暴雨過程,降水強度大、覆蓋范圍廣。興文站7月9日降水量217.5毫米,居本站歷史第1多位,也是今年以來全省日降水量最大值。
干旱:
2次區域干旱過程,4月25日至5月20日,氣象干旱主要發生在盆地北部部分地區,導致大春作物的播種和移栽進度推遲;5月27日至6月24日盆地北部和中部部分地區發生春夏連旱,土壤失墑進一步加劇,對農作物產量造成影響。(川觀新聞記者 陳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